锦鲤是鲤科鲤属鱼类鲤(Cyprinus carpio)经过改良后的一类观赏鱼品种的统称,体长可达1米,重10千克以上,外形硕大,颜色美丽,泳姿优雅,是观赏鱼名贵品种。锦鲤的色素细胞含有黑、黄、红、白四种色素,排列组合构成了十三个大的色形类别,有“水中活宝石”“会游动的艺术品”之美称。在中国,锦鲤与进利、吉利等词谐音,是幸运的象征,2018年的一个抽奖活动使“锦鲤”成为好运者的代名词。
锦鲤是日本的国鱼,起源于公元200年左右从中国引种的黄河鲤鱼,最初作为食用鱼饲养,但颜色的变异使其逐渐成为观赏鱼。1945年后,此类观赏鲤鱼被统称为锦鲤。为把锦鲤推向世界,日本成立了“爱鳞会”,并于1968年12月在东京举办了第一届全日本锦鲤品评会,以后每年举行一次。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在1970-2000年间建立了各种形式的锦鲤产业组织协会。当代锦鲤的色型已有100多个,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均有饲养,被广大观赏鱼爱好者所喜爱。
1983年,中国香港人苏在广州市兴修了锦鲤大型养殖场,至2009年,中国国内的锦鲤产业已初具规模。养殖场在全国均有发展。 随着人们对观赏鱼需求量的不断增大,锦鲤在中国观赏鱼交易额的比例从2000年的6%迅速增至2010年的20%左右,市场规模约人民币12亿元。2021年,扩大至30%左右。锦鲤产业链延伸较广,产品附加值较高,单位面积产出较高,产业运营模式较多。
选育历史
日本锦鲤的三个祖先:铁真鲤、泥真鲤和浅黄真鲤同出于鲤(鲤属 carpio)的后代。中国的黄河鲤鱼很可能就是这些品种的直系祖先。在公元200年左右日本的弥生时代,鲤鱼是一种极好的蛋白质来源,一经引入便开始广泛饲养。其中部分鲤鱼发生了变异,鱼体出现绯色或浅黄色,这就是锦鲤最早的突变个体。
早期的锦鲤只是腹部有橘红色斑纹,这些斑纹逐渐发展到鲤鱼的背部、尾部和头部,出现了樱鲤(身上有如樱花瓣一样的红色纹路)和钵绯(头部红色的个体),锦鲤的身体也越来越白,这类鱼被称为“更纱”,是当时锦鲤的主流发展方向。“锦鲤”这个名字在1867年后就开始有人使用,到了1914年的日本大正博览会上,锦鲤已经出现了黄写、白写、大正三色、阿部鲤、三色、红白等6个品种。1945年后其名称统一为锦鲤。发展至今,锦鲤的品种已有13大类,品种达100多个。
为把锦鲤推向世界,日本成立了“爱鳞会”,并于1968年12月在东京举办了第一届全日本锦鲤品评会,以后每年举行一次。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巴西、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都在1970-2000年间建立了各种形式的锦鲤产业组织协会。1972年与日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为了纪念两国友好建交,曾将一批锦鲤作为吉祥物赠送给周恩来总理。
形态特征
锦鲤是鲤的人工养殖品种。其外部形态和鲤基本相似。体长可达150厘米,体重可达45千克。锦鲤身体呈纺锤形,分头、躯干和尾3部分。鱼体上面覆盖鳞片,身体两侧中央有完整侧线。头部前端有口,口边有2对须。口缘无齿,但有发达的咽喉齿。中部两侧有眼,眼前上方有鼻,眼的后下方两侧有鳃。具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和尾鳍,鳍折断后有一定再生的能力。
锦鲤各种各样的色调是由色素细胞收缩与扩散所致。色素细胞埋藏在表皮及鳞片下面,含有4种色素即:黑色素、黄色素、红色素和二氧化钛。这四种色素的排列组合形构成了丰富多彩的锦鲤色形。
锦鲤外侧表皮有黏液细胞分泌黏液,可保护身体或有效地防止寄生虫的附着。内侧真皮中有血管、神经。鱼鳞基部埋在真皮中,由真皮分化而成,上有同心圆状的凸起线。鱼鳞随着鱼的年龄增加规律生长,可根据鱼鳞大小推算鱼的年龄。
锦鲤鳃盖中有5对鳃弧,前4对具气体交换作用的红色鳃瓣,鳃瓣上布满无数微血管。其体内无胃,食管直通肠部。肝脏与胰脏合在一起称为肝胰脏。鳔在体腔的背部,分为前后二室。心脏包在心囊内,由一心房与一心室组成,另附有一动脉球。臀鳍基部前端有排泄孔与生殖孔,分别连通直肠、尿道与生殖腺。
生活习性
锦鲤性格温和,生命力强,繁殖率高,适应性好。其适宜生活环境为温度为20-25摄氏度,PH值为7.1-7.3的弱碱性低硬度水。锦鲤对水温急剧变化适应力不强。如果温度变化幅度超过3摄氏度以上时,鱼就会生病。变化超过10摄氏度时,鱼就会死亡。 锦鲤在强烈阳光下生长缓慢,如在室外饲养,可在塘角或喂食处盖一个遮阴凉棚。
水中含氧量过低时,锦鲤会死亡,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锦鲤会呼吸困难,所以要密切注意其生活水体中的含氧量及时做好清洁工作。
锦鲤为杂食性,一般软体动物门、水生植物、底栖动物以及细小藻类都是其食物。锦鲤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食性也有一定的变化。锦鲤幼小时主要摄食水蚤等甲壳亚门的动物性饵料,生长阶段时可摄食水生昆虫、贝壳及水草,长成大鱼后变为杂食性。它能吞食饵料,也能从泥中吸取食物,对不合口味的食物会从嘴里吐出。
主要品种
锦鲤品种按色形可分为十三个大的类别。
在锦鲤体色有黑色的情况下,黑色为显性遗传形状,在没有黑色的情况下,白色为显性遗传形状。没有白色体色的锦鲤,如纯红色形可稳定遗传。锦鲤的各种彩色体色主要源于隐性突变。
饲养用途
锦鲤在日本最初是作为食用鱼来饲养的,但其颜色的变异使其逐渐成为观赏鱼。随着各种品种被培育出来,锦鲤也从日本逐渐走向世界,被广大观赏鱼爱好者所喜爱。相关的鉴赏和评价标准逐渐确立,在日本每年都会举办锦鲤品评会,获奖的锦鲤身价不菲。
饲养照料
饲喂
锦鲤夏季摄食较多,到冬季则摄食较少或几乎不进食。因此,投喂时可视季节不同而有所增减。水温在12摄氏度以上时,每天可投放3次饵料,水温降到12摄氏度以下时,每天只需投喂1次。
锦鲤的饲料可分为天然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两种。天然饵料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尤其利于性腺的发育。常见的天然饵料有轮虫、水蚤、水蚯蚓、草履虫、摇蚊幼虫、蚯蚓等动物性饵料以及鲜嫩蔬菜、芜萍等植物性饵料,可人工培养或野外采集获得。人工配合饲料是根据锦鲤各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将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增色物质等营养成分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高质量的人工配合饲料可以完全替代天然饵料。饲喂亮斑扁角水虻(Hermetia illucens)可增强锦鲤抗氧化性和抗病能力,并可代替鱼粉为锦鲤提供蛋白质,但黑水虻替代鱼粉的比例不宜超过70%。
锦鲤颜色中,杏黄色、橙色和红色的主要成分是α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虾青素,可在其饲料中适当添加,以使其体色更为鲜艳。但此类增色物质不宜投喂过量,锦鲤本身不能合成类胡萝卜素,只能通过食物获取。一旦停止投喂,鱼体褪色较为明显。此外在幼鱼阶段和锦鲤生长速度较快阶段投喂相对效果较为明显。
投喂增色物质后,类胡萝卜素在锦鲤体内各组织器官中的含量从高至低依次为皮肤>鳍>肝胰脏>眼>肌肉。饲喂到一定时间后,体表类胡萝卜素含量才会显著增加,停喂着色剂饲料后,锦鲤体内各组织器官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均随停喂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繁殖
锦鲤每年产一次卵,产卵期一般集中在4-6月,性成熟的雌鱼一般在早晨4-10时产卵。卵白色或淡黄色,有黏性,直径约2.5毫米,经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黏附于水草等附着物上发育,经过4-5天孵化,仔鱼破壳而出。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进行鱼苗培育,可增加鱼苗产量。刚孵出的仔鱼可投喂轮虫、小型枝角目或捏碎的蛋黄。
生长
1龄锦鲤体长约10-20厘米,2龄锦鲤体长约24-30厘米,3龄锦鲤体长约37-40厘米,5龄锦鲤体长约45-50厘米,10龄锦鲤体长约55-70厘米。如在光照时间较长的中国南方,锦鲤生长得更快。雌鱼2龄左右性成熟,雄鱼3龄左右性成熟。
锦鲤体长可达150厘米、重量可达45千克,其寿命可达70岁。
饲养环境
庭院养殖锦鲤一般采用水泥池,可选择在庭院的空地或房顶建设。要求池底向排水口一方倾斜,便于排水、排污。池边不宜有过多植物,以免落叶污染水体。养殖池面积一般在15-40平方米,水深一般1.2-2.5米。水体不宜过浅,否则水温易受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对锦鲤的健康不利。并需要配套过滤循环装置以保持水体清洁。
水族箱养殖锦鲤需要具备水生动植物维生系统,主要包括过滤系统、照明系统、温控系统、增氧系统、消毒系统等。过滤系统为必备,其余系统可视需求适当添加。
在对鱼池消毒时,可适当使用消毒剂,但要注意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避免锦鲤中毒。常用消毒剂中,毒性大小依次为:三氯异氰尿酸>聚维酮碘>溴氯海因>高锰酸钾>二氧化氯。
常见疾病
引发锦鲤患病的病害种类很多,主要由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寄生甲壳亚门以及营养失调和环境恶化引起。患病的锦鲤轻则生长缓慢,体色和体形异常,影响到其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重则会导致死亡。
病毒疾病主要有鲤春病毒血症(SVC)和锦鲤疱疹病毒病(KHVD),防治主要措施是鱼池消毒和做好防疫工作,适当提高水温也有利于消灭病毒。
此外还要注意不将外来鱼与混合养殖,在参加锦鲤比赛时,不将不同来源的鱼放在一起品评。参加过比赛的鱼要隔离检疫,不从疫区引进鱼种。对于发病鱼池及时封闭,将病死鱼无害化处理,避免病毒蔓延。
细菌疾病主要有溃疡病、烂鳃病、竖鳞病、气单胞菌属感染,真菌感染会引起肤霉病。防治主要措施是注意观察锦鲤状态,及时给药,并做好日常卫生工作。
寄生虫病主要有鱼波豆虫病、粘孢子虫病、斜管虫病、小瓜虫病、固着类纤毛虫病、车轮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等,主要防治方法是药浴。
评价标准
评价锦鲤的标准主要有体型、颜色、花纹、游姿、大小这几个方面。体型方面,赏锦鲤时讲究“入而流,受而止”,即身体曲线要连续,呈流线型,身体宽度适当,最高点在背鳍之前,尾柄粗壮有力。头部饱满、吻部厚,两眼距离宽,胡须美观且长度适中。胸鳍宽阔,尾鳍长度适中,叉形凹陷适当。
颜色及花纹方面,锦鲤体色应色质纯粹,色斑分界清晰,体色有光泽、浓厚而显油润。不同类型重点部位色形状颜色符合要求。其整体的花纹分布要匀称,不能过于集中。除此之外,还要在观赏重点部位有特色,这样才会显出它的个性特征。比如在头部、肩部的花纹要有变化,特别在肩部的花纹一定要有断裂,这就是俗称的"肩裂"。在尾柄上的花纹也很重要,锦鲤没有收尾色斑是不完美的。花纹还应向腹部延伸,这就是俗称的"卷腹"。卷腹花纹使锦鲤更有整体健硕的美感。并且,花纹应为天然生成,通过工具和颜料对花纹进行加工是不可取的。
此外,锦鲤游姿应优美顺畅,矫健有力。如身体歪扭,划动无力,则不能体现出锦鲤的优点。如锦鲤常静卧水底或常侧身游动,则有患病可能,应对其及时进行检查。锦鲤体型的大小则并非主要评价标准,但较大的锦鲤更能体现出锦鲤健硕有力的游姿。锦鲤爱好者普遍对一米以上的大锦鲤更为喜爱。
产业现状
1983年,中国香港人苏锷在广州市兴修了锦鲤大型养殖场,至2009年,中国国内的锦鲤产业已初具规模。养殖场在全国均有发展。 随着人们对观赏鱼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中国观赏鱼年交易额从2000年占全球交易额的5%增长到2009年占全球交易额的16%,约8亿美元。锦鲤在中国观赏鱼交易额的比例从2000年的6%迅速增至2010年的20%左右,市场规模约人民币12亿元。2021年,扩大至30%左右。锦鲤产业链延伸较广,产品附加值较高,单位面积产出较高,产业运营模式较多。
相关文化
锦鲤是日本的国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动的艺术品”之美称。锦鲤又与进利、吉利等词谐音,成为了幸运的象征。2018年,中国的一个网络抽奖活动使“锦鲤”成为好运者的代名词,锦鲤的走红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Species.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6-05
Cyprinus carpio Linnaeus, 1758.catalogueoflife.2024-10-04
Cyprinus carpio.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2024-10-04
Koi Fish Predators and How to Defend Against Them.koifishusa.2024-10-18
飼育.全日本愛鱗会.2023-06-05
锦鲤を知ろう.Zen Nippon Airinkai.2023-06-15
錦鯉の品種.全日本愛鱗会.2023-06-05
2018年十大流行语“官宣”:确认过眼神,是“锦鲤”没错.央广网.2023-06-05
锦鲤文化.江苏省农业农村厅.2023-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