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毛丝鼠属

毛丝鼠属

毛丝鼠属(食虫类:Chinchilla)又名龙猫,属于啮齿目、毛丝鼠科,是毛丝鼠属动物的统称。毛丝鼠身长23-38厘米,尾长8-15厘米,体重约为500-800克,雌性体型明显较大。全身灰色,毛发浓密。体形似老鼠,但较肥大。头较宽,外耳较大。眼睛大而黑,瞳孔纵向,脸颊上有退化的颊囊,门牙坚硬有淡黄色珐琅质。前后肢均有四趾,前肢灵活,后肢有力,趾甲周围有坚硬的刚毛,尾毛较长。

毛丝鼠分布于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主要生活在海拔3000米至5000米的高原草甸灌木丛中,在岩石缝隙中筑巢。毛丝鼠是受人喜爱的宠物,也是著名的毛皮动物。

长尾毛丝鼠属下只有两种,即长尾毛丝鼠(Chinchilla lanigera)及短尾毛丝鼠(Chinchilla chinchilla),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等级为濒危(EN)。长尾毛丝鼠和短尾毛丝鼠2023年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

命名与分类

命名

最早为毛丝鼠属命名的是英国博物学家伯奈特(Bennett, 1829),chinchilla是南美洲当地一个部落的名字,当地人用毛丝鼠的毛皮制作服装。

分类

长尾毛丝鼠属共有两个种,分别为长尾毛丝鼠和短尾毛丝鼠,作为宠物的毛丝鼠均为长尾毛丝鼠。

驯化历史

最早成功养殖毛丝鼠的是一位美国矿业工程师查普曼(Mathias F. Chapman),他在1923年培育了由11只毛丝鼠构成的繁殖种群,并逐渐使之发展壮大。到1960年代,毛丝鼠开始作为宠物被人们所接受。

毛丝鼠有多种颜色,最初的颜色是斑驳的黄灰色。通过选择性育种,已经出现了多种颜色,如米色、白色、蓝灰色、紫罗兰色、炭灰色、乌木色和天鹅绒色。米色、白色和乌木色是显性基因,而蓝宝石色、紫罗兰色和丝绒色是隐性基因。眼睛的颜色可能是黑色、粉红色或红色。纯白和纯黑的个体通常有遗传缺陷。

经过训练的毛丝鼠可以对人类的特定语音做出正确的相应反应。

形态特征

毛丝鼠体形似老鼠,但较肥大,身长23-38厘米,体重约为500-800克,雌性体型明显较大。毛发颜色不尽相同,但通常由蓝色、珍珠色或灰色的上层被毛组成,毛尖上有黑色,下面是黄白色。毛发浓密,其毛发密度是陆生哺乳动物中较高的,一个毛囊中有60-100根毛发。厚厚的皮毛有助于保护它们免受寒冷的侵害,以及防止水分蒸发。当被捕食者抓住时,它们会舍弃被抓住部分的毛发以顺利逃脱。

毛丝鼠头较宽,外耳较大,长尾毛丝鼠耳大于短尾毛丝鼠。其脸颊上有退化的颊囊,门牙坚硬有淡黄色珐琅质。上下颌每侧有1枚门齿和4枚臼齿,出生时有20枚牙齿。它们的牙齿呈自然黄色,并以每年约4-6厘米的速度持续生长。毛丝鼠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均十分敏锐,其触须较长,有助于发现逼近的威胁。其眼睛具有夜行啮齿动物的特征:大角膜、球形晶状体和极其敏感的视网膜。在晒太阳的时候,它的瞳孔可以从椭圆形收缩成一个细缝,甚至可以完全闭合。前后肢均有四趾,前肢灵活,后肢有力,趾甲周围有坚硬的刚毛,短尾毛丝鼠的后脚上有防止打滑的脚垫。非常适合在岩石上移动。

毛丝鼠尾长8-15厘米,尾毛较长。短尾毛丝鼠尾较短,尾椎数为20余枚,长尾毛丝鼠尾较长,尾椎数为30余枚。

毛丝鼠的心脏每分钟跳动100-150次,呼吸每分钟40-80次。雌性有两对胸部乳头和一对腹股沟乳头。雄性肛门和生殖器的距离更大,阴茎在挤压后会伸出。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毛丝鼠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长尾毛丝鼠主要分布于智利北部,短尾毛丝鼠主要分布于阿根廷西北部,玻利维亚西部,智利东部。

栖息环境

毛丝鼠主要生活在海拔3000-5000米的高山草甸灌木丛中,在岩石缝中筑巢。长尾毛丝鼠主要栖息在连接沿海山脉和安第斯山脉的贫瘠干旱的崎岖地区。典型的栖息地是岩石或沙地,有稀疏的灌木,稀少的草本植物,零星的仙人掌科以及多汁的凤梨科植物。

生活习性

声音行为

毛丝鼠的听力很好,能听到低至32赫兹高至32千赫兹的声音,对125赫兹-16千赫兹的声音较为敏感。暴露在较高强度的噪音下可导致其听觉细胞受损。

毛丝鼠会通过各种叫声来相互交流,咔哒声用于日常交流,遇到天敌时会发出拉得很长类似于口哨声的eek-eek声,警告外来者时会发出嘶嘶声和咆哮声。还会用牙齿发出敲击声。雄性在交配后会发出咕噜声,类似于打嗝的声音。

社群行为

毛丝鼠是群居的,历史上它们组成的最大的群数量可达上千只,但有记录的最大数量约为500只。由于栖息地的碎片化,现在最大的群不过约50只。

节律行为

毛丝鼠主要是夜行动物,白天在巢中休息,太阳落山后才会出来活动和觅食,黄昏时是它们的活动高峰。但它们偶尔也会在白天出来活动。

在饲养条件下长尾毛丝鼠的活动高峰出现在早晨和晚上。下午早些时候是休息时间。平常花费时间较多的动作主要是休息、进食和运动以及梳理、交流和探索。

摄食行为

毛丝鼠主要吃各种植物,包括其叶子以及果实,偶尔也会吃鸟卵和昆虫。它们进食时一般后脚站立,用前肢拿着吃。在干旱地区,长尾毛丝鼠会饮用露水,还会进食多汁的仙人掌和浆果来补充水份。

繁殖与生长

求偶与交配

毛丝鼠为“一夫一妻”制,雌性在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在发情期会对其他雌性和雄性富有攻击性。不过它们很少直接打斗,多半是通过吼叫,敲击牙齿和排尿来表达情绪。

雌性平均发情周期为39天,范围为16 - 69天,其阴道有闭锁膜,在发情和分娩时打开,但在发情和怀孕期间封闭。北半球繁殖期从11月到来年5月,南半球为5月到11月。

雄性前列腺的分泌物会形成交配塞,将交配后的雌性封闭。刚形成时塞子是白色和柔软的,但很快就会发黄变硬,更黄。其长度在6-7厘米,阻止了竞争者再次插入。当雌性毛丝鼠怀孕阴道膜闭合后,交配塞会在夜间脱落。

雌性通常每年繁殖2次,偶尔繁殖3次,妊娠期约为17周。每次产仔1-6只,通常为2-3只。

生长发育

幼崽出生时体重约35克,其毛发丰满,发育良好,眼睛睁开,活动能力较强。哺乳期通常为6-8周,幼崽3周后就可以进食固体食物。母兽对幼崽照顾有加,对来犯之敌会吼叫和吐口水将其驱离。毛丝鼠约6-8个月可达性成熟,雌性初次产仔年龄约为15个月。其寿命可达8-10年,饲养个体寿命可达20年。

长尾毛丝鼠和短尾毛丝鼠杂交的雄性后代通常是不育的,而雌性后代可以正常产生后代。

人工饲养

喂养

在饲养时要注意饲料营养均衡,数量合理,干净又卫生,这样毛丝鼠才能茁壮成长。饲养的毛丝鼠吃苜蓿、干草、燕麦、玉米以及专用饲料,也会适量饮水,饮水和进食一样通常发生在夜间。毛丝鼠对甜的液体更为喜爱,在喂给它们苹果汁时,喝水的次数大约是普通水的三倍。

环境

作为宠物的毛丝鼠更喜欢群居。单个毛丝鼠最小生活空间是0.145平方米的面积和0.3米的笼子高度。毛丝鼠在圈养的时候需要一个藏身的地方。10-15厘米直径的聚氯乙稀水管就很好。毛丝鼠比较耐寒,但很怕热。18-22摄氏度的恒定温度是最适宜的。由于它们有沙浴的习惯,所以应该在笼子里放一个装沐浴沙的盒子。

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长尾毛丝鼠会出现扯毛的行为。在较为拥挤的养殖场这种现象更为明显。

照顾

虽然毛丝鼠的毛发很干净,但也需要适当梳理,其沙浴的粉末最好使用矿物质的硅藻土或浮石粉,而不要使用淀粉,否则容易吸入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在抱毛丝鼠时最好不要抓它们的后颈,因为在自然环境中,被天敌抓住毛发时它们会舍弃被抓住部分的毛发逃走。所以应该用一只手托住它们的臀部,另一只手放在它们的肩骨或腹部。它们一般不会咬人,但被惊吓时会尖叫,还会喷出尿液。

疾病防治

毛丝鼠较少生病,它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消化道方面的,贸然更换饲料可能导致腹泻和便秘。如果使用抗生素会导致其肠道菌群紊乱,适当补充益生菌可以缓解症状。毛丝鼠常见的其他症状有毛球梗阻和中暑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长尾毛丝鼠的栖息地约有42个,2015年数量约有5000只,近20年数量下降了约20%。短尾毛丝鼠的栖息地更为碎片化,2014年仅在安托法加斯塔和阿塔卡马地区有两个较小的种群幸存。

致危因素

毛丝鼠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碎片化、人类活动影响、天敌捕食、种群退化、宠物贸易。1900年,毛丝鼠的皮毛出口量达到了惊人的70万张,到1916年,出口基本完全停止,因为已经抓不到毛丝鼠了。1840年至1916年,仅记录在册的毛丝鼠皮毛出口量就达到了7百万张。

这一物种多年来一直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包括偷猎、宠物贸易、狩猎、牛羊放牧、采矿和柴火开采。尽管采取了保护措施,但其数量仍在继续减少。主要的威胁包括在殖民地附近采矿。以前有狐属猫头鹰捕食的记录。此外,该物种可能受到厄尔尼诺暖流现象的威胁。

保护级别

2015年长尾毛丝鼠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等级为濒危(EN)。

2016年短尾长尾毛丝鼠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受威胁等级为濒危(EN)。

短尾毛丝鼠和长尾毛丝鼠2023年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一。

保护措施

短尾毛丝鼠和长尾毛丝鼠2023年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物贸易名录》(CITES)附录一。在玻利维亚建立了安第斯动物保护区,在秘鲁建立了国家繁育基地,主要用于保护短尾毛丝鼠。1929年智利就颁布了保护长尾毛丝鼠的相关法律,但直到1983年在建立了国家保护区后此法律才得到有效执行。

主要价值

毛丝鼠毛发浓密不易感染寄生虫,是较好的伴侣动物。此外毛丝鼠还是传统毛皮动物,大多数毛丝鼠养殖业位于欧洲和北美,1999年匈牙利每年生产4万张毛丝鼠皮,占世界总产量的20%-25%。毛丝鼠的听力发达,是研究听觉系统的良好模型,它们也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

相关文化

著名的动画工作室吉卜力工作室的代言动物就是一只毛丝鼠,即常说的龙猫。在1988年代动画电影《龙猫》中,主角小女孩小月与妹妹小梅和很多龙猫成为了好朋友,龙猫也成为了一个世界知名的经典卡通形象。

参考资料

Chinchilla Bennett, 1829.COL.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公告(2023年第1号)(《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中文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Chinchilla chinchilla.Animal Diversity Web.2023-06-03

Chinchilla lanigera.Animal Diversity Web.2023-06-03

Chinchilla - Genus.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7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2023-06-03

スタジオジブリ.STUDIO GHIBLI .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