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燧
朱高燧(1383年1月19日-1431年10月2日),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朱高炽朱高炽之弟,其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史称“赵简王”。
朱高燧生于洪武十五年十二月十六日(1383年1月19日),朱棣登基后,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将其封为赵王。但朱高燧居住在北京,并被委以北京的军政大权。由于朱棣的宠爱,朱高燧行事放纵,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听闻朱高燧的不法之事,要剥夺朱高燧的冠服,经过太子朱高炽劝解后才得以免罪。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朱高燧护卫常山护卫指挥孟贤等人,趁朱棣病重,欲毒死朱棣,推朱高燧为帝。事情败露后在朱棣的询问下,朱高炽称朱高燧不知情乃部下私自策划。朱瞻基朱瞻基登基后,洪熙元年(1425年),朱高燧前往封国彰德(今河南安阳)。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燧二哥朱高煦谋反被擒获后,朱高燧主动交还了自己的护卫队伍。宣德六年八月二十六日(1431年10月2日),朱高燧去世,谥号曰简,葬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寿安山上。
由于大哥朱高炽对朱高燧的庇护,其几次过错才被朱棣饶恕。朱棣死后,朱高燧也表现的非常顺从。在侄儿明宣宗朱瞻基即位后,朱高燧表现出足够的政治智慧,主动上交了自己剩余的护卫,从此成为朱瞻基友善皇亲的典范,对朱高燧也日益亲厚。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朱高燧生于洪武十五年十二月十六日(1383年1月19日),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三子,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五孙,其生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朱棣还在暗中筹备靖难,为了麻痹朱允炆朱允,朱高燧与两位兄长朱高炽、朱高煦被朱棣派往南京祭拜朱元璋。建文帝本欲将他们扣押在南京,但在舅舅徐增寿、驸马王宁的劝说下,建文帝最后将三人放回了北平(今北京)。
永乐朝时期
靖难成功朱棣即位后,一直没有决定储君之位的归属。直到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朱棣封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朱高燧被封为赵王。永乐朝时期,由于朱棣的削藩政策,藩王参与政治的情况也非常少见,但作为朱棣亲子的朱高燧却非常受重视,被委以北京的军政大权,可直接参与到朝政之中。朱棣命令朱高燧回到北京居住(时年朱棣还未迁都,京师仍为南京),并诏令各有关部门,北京政务皆先报告朱高燧再执行。并在永乐三年(1405年)二月,为朱高燧设赵王三护卫,改彭城卫为常山中护卫,永清左卫为常山左护卫,永清右卫为常山右护卫。后来朱高燧每年按规定到京师朝拜后返程时,太子朱高炽都会将其送到江东驿。
永乐三年(1406年)十一月,朱棣写信告诫朱高燧,留守北京责任重大,边境有警讯时,只要谨守地方,千万不要轻易出兵。永乐四年(1407年)二月,朱棣闻蒙古族鬼力赤、阿鲁台、也孙台可能会来寇边掳掠,令朱高燧坚壁清野,小心警戒。同年八月,朱棣又置北京兵马司夜巡铜牌十面,命朱高燧掌管,关领夜巡。
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仁孝文皇后去世。由于军情紧急,朱高燧直到永乐六年(1408年)正月才返回京师奔丧。由于朱棣的宠爱,朱高燧行事放纵,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听闻朱高燧的不法之事,大怒之下诛杀其长史顾晟,并要剥夺朱高燧的冠服,经过太子朱高炽劝解后才得以免罪。又改令国子司业赵亨道、董琰为长史辅导朱高燧,此后他才稍微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永乐八年(1410年)二月,朱棣准备亲征蒙古时,令朱高燧整理北京城池、军马,令广平侯袁容、泰宁候陈珪辅佐。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朱棣病重,常山护卫指挥孟贤等人勾结钦天监王射成及内侍杨庆的养子打算毒死朱棣,再伪造遗诏废掉太子朱高炽,立朱高燧为帝。替他们出谋划策的高以正是总旗王瑜的姻亲,将此事告诉了王瑜。王瑜随即上告朱棣,朱棣立刻将孟贤等人抓捕诛杀,并缴获遗诏。后朱棣当面询问朱高燧这件事是不是他做的,朱高燧惊吓的口不能言。还是太子朱高炽替朱高燧开解,称此事应是朱高燧部下私自策划,朱高燧必不知情。从此以后,朱高燧行事更加收敛。
仁宗朝时期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朱棣去世。由于大哥朱高炽对他的庇护,其几次过错都被朱棣饶恕。朱棣死后,朱高燧也表现的非常顺从。同年八月,朱高燧上表劝进,请朱高炽即位。九月,朱高燧又上表请立皇太子及皇后。明仁宗朱高炽对此举颇为满意,诏令给两个弟弟每年增加禄米两万石。同年十一月,朱高燧又主动要求削减自己的护卫队伍,请以常山左右两护卫助国家戍守。往返数次奏请之后,朱高炽同意了弟弟朱高燧的请求,并赐书嘉奖了朱高燧。洪熙元年(1425年),朱高燧离开京师,前往封国彰德(今河南安阳)。
宣宗朝时期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去世后,其子朱瞻基即位,赐朱高燧田园八十顷。宣德元年(1426年),有一男子觐见朱高燧,向他献上黄纸二幅、白纸二幅,一画花、一画人,朱高燧认定此人妖妄,急忙向朝廷禀告,可见其谨小慎微。明宣宗朱瞻基则认为朱高燧如此作的原因,是防止有小人借此诬告他。后朱高燧二哥朱高煦朱高煦谋反被擒获,朱高燧就成为朱瞻基必须解决的问题。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二十三日,朱瞻基致书朱高燧,告知其已平定朱高煦叛乱。二十九日,朱瞻基回师至单桥时,户部尚书陈山前来迎驾,他认为朱高燧与朱高煦合谋已久,朱高燧迟早也会叛乱,就劝朱瞻基顺势移师彰德府将朱高燧也一并捉拿。当时官员中杨士奇认为不可,朱瞻基对此也犹豫不决。于是陈山又邀请尚书蹇义、夏原吉共商,朱瞻基认为,他父亲在世时对两位弟弟非常友爱,如今二叔朱高煦谋反不能赦免,但三叔朱高燧反叛行迹未显,若将其擒拿会对不起父亲。后朱高煦被押送至京师后,也招认说曾派人与朱高燧合谋。户部主事李仪请求削去朱高燧护卫队伍,尚书张本也以此上言,朱瞻基并未采纳,但此后进言的人越来越多。次年,朱瞻基将这些言论和臣子的奏章交给驸马都尉广平侯袁容,让其转交朱高燧观看以示警告。朱高燧看后非常惶恐,也表现出足够的政治智慧,便自请将常山中护卫、群牧所、仪卫司官校交还朝廷。朱瞻基便顺势收回了朱高燧所有侍卫队伍,但未收走其仪卫司。主动解除武装后的朱高燧从此被朱瞻基树为友善皇亲的典范,对待朱高燧也日益亲厚。宣德三年(1428年),赵王府养马小厮潜逃被押送入京,朱高燧唯恐其妄言生事,忙提前上书向朱瞻基解释。宣德六年八月二十六日(1431年10月2日),朱高燧去世,谥号曰简,朱瞻基停朝三日以示哀悼。
家族成员
家族情况
赵王世系
明代被封为赵王的有两个支系,其一为朱元璋庶九子朱𣏌,早夭后除国。其二便是朱棣第三子朱高燧。
人物轶闻
朱高燧与“紫酥肉”
据传,朱高燧被封为赵王后,很宠爱一位身份低微的侍女,此女容貌极美,且擅歌舞弹唱。但不久朱高燧在其他嫔妃的谗言下疏远了此女。后来她听说朱高燧小时候最喜欢吃烤肉,于是她为了重新得到朱高燧的欢心,便买通厨师购买新鲜的猪肋条肉,要亲自下厨为朱高燧烹一道美食。后朱高燧品尝了这道菜后,果然胃口大开,并问此菜何名。因侍女在其中加入了紫酥佐味,便将其命名为“紫酥肉” 。但在该女子重新得到朱高燧的宠爱后,却不知何故离开了赵王府,朱高燧有些郁郁寡欢,于是曾帮助侍女做菜的厨师便仿造侍女的方法做了一道“紫酥肉”进献给朱高燧,朱高燧睹物思人,心情也变得振作起来。后厨师离开了赵王府,“紫酥肉”也随厨师一道传到了民间。从明清时起,“紫酥肉”便是豫菜谱上的知名菜馔。
遗址与墓葬
高阁寺
高阁寺又名大士阁,因建于高台基上而得名,它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老城区马号街高阁寺小学院内,创建于北宋初期,原为相州府址,洪熙元年(1425年)被改建为朱高燧赵王府,增设宫殿、宗庙等建筑。现存高阁寺为明成化六年(1470年)时重建,清乾隆、光绪年间进行过整修,1965年遭地震破坏,于1982年大修后恢复原貌。高阁寺为斗拱砖木结构,建立在高约8米的台基之上,可通过正面32级石阶登至台顶。台阶两侧及石台周围有石狮、石柱、石栏,阁壁绘有壁画。阁正面为阁门,进深、面阔各3间9米,明间、次间有4根圆柱直达阁顶四架梁下。1986年,该阁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高燧墓
朱高燧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寿安山上,其封冢高约3米,周长约40米。该墓为砖石墓,由甬道、前后室及左右耳室等组成,砖拳墓顶,石墓门,该墓被盗挖后已损毁。
在朱高燧墓东侧约200米处,为朱高燧妃子翁氏之墓,该墓封土高2.5米,周长20余米。该墓曾在解放前被盗,现存有翁氏墓碑,其墓志介绍了翁氏生平。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大明天子 (2005).豆瓣电影.2023-06-07
大明玉玺 (2006).豆瓣电影.2023-06-07
英雄诀 (2019).豆瓣电影.2023-06-21
大明风华 (2019).豆瓣电影.2023-06-07
尚食 (2022).豆瓣电影.202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