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华存
魏华存(251~334年),字贤安,又名魏元君,别名魏夫人,魏时兖州任城人,今济宁市人,晋代女道士,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师,道教界奉其为“紫虚元君”“南真”,号“南岳夫人”,父亲为司徒姓魏舒。
魏华存自幼喜爱道教,并诵读《老》《庄》,24岁时嫁给南阳刘幼彦,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叫刘璞,次子名叫刘瑕。288年,魏华存在河内郡沁阳市(今沁阳市)阳洛山支脉沐涧山上独居清修。大德高行,正一派徒推举魏华存为天师道祭酒(高级传教师),她领职理教,恪尽职守。334年,魏华存去世,享年83岁,她离开人世之后,棺内下葬的只是一把玉剑。魏华存所受或所著经书中,后世传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是《黄庭经》。
魏华存以修炼地阳洛山为中心,用她的文化素养专注于医学、养生学研究,并在覃怀各地悬壶济世,布道度人,为当地的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深得百姓爱戴。在她去世后人们在她的修炼地——沁阳阳洛山支脉沐涧山为其建起“魏夫人祠”进行祭祀。
人物生平
魏华存生于公元251年,魏华存自幼喜爱道教,并诵读《老》《庄》。常服气辟谷,并做吐纳、咽液、守静等修功。《济宁府志·仙释》记载:“少习儒典,五经、百氏无不博览。”魏华存“幼而好道,静默恭谨,读庄老,五经百氏,无不该览。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冲举,常服黑芝麻散、茯苓丸,吐纳气液,摄生夷静,常欲别居闲处,父母不许”。到二十四岁的时候,父母亲强迫她嫁给太保掾、南阳郡籍的刘乂。她在丈夫获任修武县令后,随夫赴任。在修武官廨内,她设立静室修道。
魏华存与刘乂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刘璞,小的叫刘瑕,待二个儿子长大,她就和丈夫分居,清修多日,研读经书。后来魏华存的丈夫过世,她继续留在河南省,后中原战乱,魏夫人南下继续修行,她一路南下,沿途治病救人,弘扬道法。魏夫人勤奋诵习《上清经》,宣讲教化,形成了以士族知识分子为主体的道教上清派。上清派在炼养方法上,改变了过去从符箓禁咒和烧炼金丹,而为专炼人体的精、气、神以求长生久视之道,成为一套综合医学、仙道、巫术为一体的,以炼神为主的存想静功。根据她的传记,“直天下荒乱,夫人抚养内外,傍救穷乏”,魏华存于乱世中携二子到东南,将儿子抚养成才。因为魏华存的高尚道德,天师道徒推举其为天师道祭酒(高级传教师),她领职理教,恪尽职守。
334年,魏华存去世,享年83岁。离开人世之后,棺内下葬的只是一把玉剑,她被帝封为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南岳夫人”,与王母娘娘共同管理天台山、缑山、王屋山、大霍山和南岳衡山的神仙洞府,她的侍女麻姑也列入天庭仙班,她的弟子女夷则成为十二花神,掌管天下名花,之后,其子刘璞传法经于杨羲。魏华存终最终因她的精诚勤让天帝开怀,命神人降授她《上清经》,并由魏华存传播于世,所以她也是道教上清派开祖。后经杨、许谧等人的传播,魏华存所出的上清经法流行江南。至道教上清派茅山宗正式形成,又尊魏华存为第一代始祖,称为“上清道主”。
魏华存在道学、医学、养生学、文学等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她倾其一生整理出了《元始大洞玉经》(3卷)、《元始大洞玉经疏要十二义》(1卷)、大洞玉经坛仪》(1卷)、《总论》(1卷)以及《黄庭内景经》和《黄庭外景经》等道教经书。《黄庭经》以七言诗的形式描述人体脏腑功能,以三丹田与黄庭宫为枢纽,存思黄庭,炼养丹田,积精累气,以求长生。其所提出的“脑神泥丸中心说”与晚其1600年的俄罗斯生理学家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提出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相近;所强调的存思五脏六腑之神,形成合医学、仙道为一体的存想静功,成为静气功的创始人。她的《黄庭经》成为道教上清派的理论基础,内中所谈到的人体生理,是养生长寿的最高希望。她被上清派尊称为开派祖师。中国女子修道也是从魏华存开始的,她和《黄庭经》在道教中的声望很高。
魏华存曾以修炼地阳洛山为中心,用她的文化素养专注于医学、养生学研究,并在覃怀各地悬壶济世,布道度人,为当地的老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深得百姓爱戴。同时,又潜心于个人养生、修炼。
人物纪念
魏华存去世后,人们在她当年修炼地--沁阳阳洛山支脉沐涧山为其建起“魏夫人祠”进行祭祀。唐朝初年,李世民亲点大将尉迟敬德敬德在阳洛山下的仙神河东岸建了“紫虚元君殿”。北宋末,宋徽宗又赐额为“静应庙”。现在沁阳阳洛山一带尚留有魏华存的许多仙迹,如隐元台、二仙洞、圣水泉、鸣玉亭、魏华存祠、静应庙、飞来石,等等。
主要作品
历史贡献
魏夫人为了使上清派的修炼功夫深入人心,在炼养的方法上,改变了过去符箓禁咒和烧炼金丹的方法,专炼人体的精、气、神,成为综合医学、仙道、巫术为一体的、以炼神为主的存想静功。她的著作《黄庭经》还强调守一养神的思想。她认为“一”是天地之根,人命之本。“一"深藏于每人体内,只要修炼者善于“守一”,则万事自毕,存神养神。但“守一”的关键是要心精意专,所以魏华存说:“昼夜七日思勿眠,子能行此可长存,积功成炼非自然,是由精诚亦由专。”
民间传说
魏华存曾发誓不嫁,但后来屈服于父母的协迫,二十四岁嫁给了南阳市的刘文为妻。婚后,生育二子,但她仍坚持修道念经,时常闲斋别寝,经常入室百日不出。由于她对道经的执着真诚,夫家也只能尊重她的志趣。她的潜心修练,精诚所致,感动了上苍。传说仙界的太极真人安度明、东华大神方诸青童、扶桑碧阿旸谷神王、景林真人、小有天清虚真人等数位仙君时常降临她家,鼓励辅导她修练,并授她《太上宝文》《八素隐书》31 卷和《黄庭经》等典籍。当得到这些经卷后,她更加用功苦读,日夜潜心修炼。在东晋大兴年间,魏夫人与她的侍女麻姑一同来到了南岳衡山。在南岳集贤峰下,她找了一处风景秀丽,古木参天,流水潺潺的静地,决心不再飘泊,结草为庐,以期修成正果。她修行的方法主要是传习《上清大道真经》《黄庭经》等经典:对斋醮和祀神等仪式不过份强调。她在此一住就是16年,直到离开人世。在这一时期中,她根据一生的修行实践,对她其所研读的《黄庭经》等经书作了大量的注释。传说她在南岳修行期间,王母娘娘曾约请她到朱陵山上一起吃灵瓜,并得到西王母所赐的《玉清隐书》四卷。由于她深居简出,时年八十大寿时,前来贺寿的人们发现她外貌仍如少女。晋成帝咸和九年(公元334年),她83岁时,决心离开人凡遂七天饮而不食,闭目寝息,而后离开人世。传说她离开人世时,安坐在平时练功的一块林间巨石上,西王母派众仙驾鹤车到她房子前的礼斗坛相迎。后人为纪念她,把这块巨石命名为飞仙石。
据说,她离开人世之时,有一群仙人驾着鹤车来到观前的“礼斗坛”相迎。杜甫在《望岳》诗中说:“恭敬魏夫人,群仙夹翱翔”,说的就是这件事。传说魏夫人离开人世后,黄庭观里继而离开人世成仙的也不乏其人。首先是侍女麻姑被列入天庭仙班,她的弟子女夷则成为十二花神,这些神话传说使得黄庭观成为南岳道教史上的神奇之地。
亲属成员
丈夫:魏混,原籍南阳涅阳 (今河南省南阳市),其袓父刘知远、父亲刘阜、兄长刘乔。涅阳刘氏一族是西汉宗室的后裔,出自刘发,世代 为官,在南阳郡一带具有不小的威望。刘乂在与魏华存成婚时已经任太保掾一职,之后又任河内郡修武县令和始安知府,因暴疾卒于任职之中。
兄弟:魏混生于魏惠帝嘉平三年(251),比魏华存长一岁。魏混极有才能,少年成名,官任 太子舍人,不料英年早逝,死时年仅二十七岁。
长子:刘璞,历任庾亮司马、温峤司马、侍中及光禄勋,后赐爵东昌男。
次子:刘瑕,曾任陶侃从事中郎(一说陶侃太尉参军)、安城太守。
侄儿:魏融,据《晋书·魏舒传》记载:“以庶孙融嗣。又早卒,从孙晃嗣。”夫人之侄魏融在魏混去世后继嗣,魏融乃魏舒之庶孙,即魏混之庶子。
从侄:魏晃。魏融早逝,于是让侄孙魏晃继嗣。
孙女:刘媚子,据1998年出土的《王建之妻刘媚子墓志》记载“夫 人修武令乂之孙,光禄勋东昌男璞之长女,年廿来归,生三男三女”。可见刘璞又生女名为刘媚子,乃夫人和 刘乂之孙女,刘媚子后与东晋王氏家族的王建之结为夫妻。
历史记载
据《魏夫人仙坛碑》记载,南岳夫人“年二十四,强适太保掾南阳市刘文幼彦。生二子:璞、 遐”。“刘文”在其他文献也有记载为“刘乂”,“刘遐”亦有些文本写作“刘瑕”,据周冶《南岳夫人魏华存新 考》所考,应当以“乂”和“遐”为正,固本文将二人之名写作刘乂、刘遐。魏华存的丈夫刘乂,原籍南阳涅阳 (今河南省南阳市),其袓父刘知远、父亲刘阜、兄长刘乔。涅阳刘氏一族是西汉宗室的后裔,出自刘发,世代 为官,在南阳郡一带具有不小的威望。刘乂在与魏华存成婚时已经任太保掾一职,之后又任河内郡修武县令和始 安知府,因暴疾卒于任职之中。夫人长子刘璞,历任庾亮司马、温峤司马、侍中及光禄勋,后赐爵东昌男。次子 刘遐,曾任陶侃从事中郎(一说陶侃太尉参军)、安城太守。据 1998 年出土的《王建之妻刘媚子墓志》记载“夫 人修武县令乂之孙,光禄勋东昌男璞之长女,年廿来归,生三男三女”。可见刘璞又生女名为刘媚子,乃夫人和刘乂之孙女,刘媚子后与东晋王氏家族的王建之结为夫妻。
魏夫人在道教中有很高的地位,作为道教上清派(茅山宗) 的祖师,民间有诸多与其相 关的传说,但历史上记录其生平的资料留存下来的并不多。《紫虚元君南岳夫人内传》已散佚,现存相关的重要文献资料主要有《太平广记》卷五八《魏夫人》《大唐怀州河内县木涧魏夫人祠碑铭》《晋紫虚元君领上真司命 南岳夫人魏夫人仙坛碑铭》等。《魏夫人仙坛碑》是颜真卿任抚州刺史时为修缮魏夫人修道处而写的,这篇具 有神秘色彩的碑志文既有实写也有虚构,记述了魏华存的种种事迹,是可用于研究其人、其事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参考资料
紫虚元君魏夫人 雁岗萍踪留传奇-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郑州晚报数字报.2023-12-09
修真仙籍 | 她是道教四大女神之一,24岁历情劫,83岁飞升上神, 仙号很好听!.微信公众平台.2024-10-08
点染南岳山水的道教.凤凰网文化.202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