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槠
苦(学名:锥栗属 sclerophylla (Lindl.) Schottky),别名苦栗、大叶橡树、泡蓝树、铁板栗等,为壳斗科(Fagaceae)锥属(Castanopsis)乔木。苦槠原产于中国,其在中国主产于长江以南五岭以北各地,中国西南地区仅见于四川省东部及贵州省东北。其常生于海拔200~1000米的丘陵、山坡疏或密林中,为低山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之一。
苦槠高达15米,枝、叶无毛,叶长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先端短尖,或呈短尾状,基部为宽楔形,或近圆形,中部以上具锯齿,稀全缘,老叶下面银灰色;花序轴无毛,雄穗状花序通常单穗腋生;壳斗近球形,几全包果,壳斗小苞片突起连成脊肋状圆环,不规则瓣裂,果近球形,子叶平凹,有涩味。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苦槠树体高大,枝叶茂密,宜作为孤立木欣赏,或片植、群植为风景林。因其抗污染、抗火能力强,可用于工厂绿化和四旁绿化;其种仁可制粉条及苦槠豆腐;木材坚韧致密,供家具、农具及机械用材。苦槠的种仁、树皮和叶可入药,主治腹泻、痢疾、产妇血崩等。
形态特征
株与茎
乔木,高5~10米,稀可达15米,胸径30~50厘米;树皮浅纵裂,片状剥落,小枝灰色,散生皮孔,当年生枝红褐色,略具棱,枝无毛。
叶
叶二列,叶片革质,长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兼呈倒卵形,顶部渐尖或骤狭急尖并为短尾状,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叶缘中部以上具齿,叶面中脉至少下部稍隆起,上部稍凹陷,支脉显著或甚纤细,成长叶叶背浅银灰色,叶柄长1.5~2.5厘米。
花
花序轴无毛,雄穗状花序通常单穗腋生,雄蕊10至12枚,雌花序长达15厘米。
果实与种子
果序长8~15厘米,壳斗通常为1个坚果,偶尔有2到3个,圆球形或半圆球形,完全包裹或包裹坚果的大部分,不规则瓣状爆裂,小苞片呈鳞片状,大部分退化并横向连生成脊肋状圆环,或仅基部连生,呈环带状突起,外壁被黄棕色微柔毛,坚果近圆球形,顶部短尖且被毛,子叶平凸,有涩味。
物种分布
苦槠原产于中国,其在中国主产于长江以南五岭以北各地,中国西南地区仅见于四川省东部及贵州省东北部。
生长习性
苦槠常见于海拔200~1000米的丘陵、山坡疏或密林中,常与杉木王(杉木属 lanceolata (Lamb.) Hook.)、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 et Champ.)等混生,为低山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之一。其喜雨量充沛和温暖气候,喜光稍耐阴,也耐干旱、瘠薄,喜深厚、肥沃湿润的酸性、中性土壤。其具有深根性,萌芽性强,抗污染,寿命长。花期4~5月,果期10~11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苦槠是风媒花,花粉迁移距离较远,而苦槠果实的传播则是依靠重力,扩散能力受到限制,且由于种子营养丰富,容易受到啮齿动物的啃咬,导致种子难以定居发芽,成为新的个体。
人工繁殖
播种繁殖
10月采种,将种子浸水后捞出阴干,随即播种或混沙储藏至第二年2~3月进行条播,注意将果脐朝下置于土中,并覆土盖草。苦槠种子采后即播的翌春3月出土,春播的则在4~5月出土,由于苦槠苗木主根粗而须根少,移植常不易成活,故需通过截根移植以促进须根发育。
扦插繁殖
插宜选取当年生嫩枝,剪截成保留数个健壮芽的切段作为插条,采用沙、蛭石和珍珠岩等基质作为插床,全光喷雾扦插,注意插前需用硫酸亚铁溶液消毒。
栽培技术
水肥管理
移栽苗床在二年生或更长苗木定植之前,可以深施一些基肥,如复合肥或者腐熟的农家肥,但必须深翻拌匀,或者在种植穴周边沟施;苗木生长期施肥注意少量多次,并且可以借助降雨天气,于中小雨之前进行撒施,但不可沾苗;水分管理以沟道不积水为原则,苗圃里可以灌溉、可以排水,土壤以疏松、湿润最好,尤其在盛夏高温干旱条件下,更要重视灌溉,一次灌透效果较好。
抚育管理
苦槠的主根发达,造林时要适当深栽,栽后踩实、盖松土,并适当修剪基部分枝;造林后的1~3年内宜每年别进行全铲抚育及培土、斩蔓、除萌、扶正,而达到4~15年时宜每年进行穴垦抚育,并以扩穴、培土为主;郁闭度过高时需间伐过密、生长不良的植株。
虫害防治
苦槠有棉虫寄生叶面,易引起霉菌寄生,影响光合作用,可通过枝叶疏剪,减少为害;干部有茶吉丁虫为害,可用敌敌畏喷入虫孔毒杀之。
功能价值
食用价值
苦槠果实含有淀粉、卵磷脂、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号称“森林蔬菜”,其种仁可炒食,也是制粉条和豆腐的原料,制成的豆腐被称为苦槠豆腐。
经济价值
苦槠木材纹理直,结构细密,材质坚韧,富有弹性,耐湿耐腐,可作建筑,桥梁及其他用材,壳斗可提胶,树皮含有单宁,鲜叶含有大量粗蛋白,可提取作为牲畜饲料。
观赏价值
苦槠树体高大,冠圆,枝叶茂密,颇为壮观,宜作为孤立木欣赏,或片植、群植为风景林,或为花灌木的背景树,庭荫树或境界树。其抗污染、抗火能力强,可用于工厂绿化和四旁绿化,是营造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和防噪音林带的上层树种。
相关研究
中国学者乐新贵等人研究结果发现苦槠的果皮限制了种子对水分的吸收并阻碍了种子的萌发,除去果皮以后种子能够在较大温度范围内萌发,说明苦槠的传播体(果实)具有物理休眠的特。中国学者崔子佳等人通过对苦槠1年生实生苗苗高进行定期观测,结果表明苦槠1年生实生苗苗高年生长呈现“慢-快-慢”的规律。此外,中国学者温开德等人研究发现苦槠树皮的抗火性较强,但能否作为森林防火树种,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资料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自然标本馆.2023-05-26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26
详细内容.中国植物物种信息库.2023-05-26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 (Lindl. & Paxton) Schottky.powo.2023-05-26
Castanopsis sclerophylla.植物智.2023-05-26
苦槠.植物科学数据中心.2023-05-26
Cunninghamia lanceolata.植物智.2023-05-26
马尾松 (mǎ wěi sōng).植物智.2023-05-26
Schima superba.植物智.2023-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