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大行皇帝

大行皇帝

黎桓(越南语:Lê Hoàn,941年7月15日-1005年3月)越南前黎朝开国君主,980年至1005年在位,大瞿越爱州清莲县人(今越南河南省清廉县宝泰村),其祖籍为北宋桂林府阳朔县。

黎桓从军后深受先皇丁部领器重,累迁至十道将军、殿前都指挥使,后自称副王。980年被军队拥立为帝,改年号天福(公元930-988年),定都华闾。后改年号兴统(公元989-993年)和应天(公元994-1005年)。

1005年三月,黎桓去世,因没人为他上谥号,因此一直以大行皇帝称呼,后世也称之为黎大行。

人物生平

追随先皇

黎桓父亲名叫黎觅,母为邓氏。黎桓幼年时父母双亡,成为孤儿,孤寒万状。同乡有位黎观察,奇其相貌,又因是同姓,故将其收为养子,有如亲生儿子一般抚育。 

黎桓长大以后,投奔南越王丁琏麾下效力,倜傥有大志。先皇丁部领对黎桓的智勇双全十分赏识,让他统帅二千人。

先皇丁部领平定十二使君之乱期间,在与阮超之战中,黎桓担任后援,这次战役阮超军溃败,战事取得胜利。在与骄顺、阮守捷、阮宽、吕唐、李珪的战役中,黎桓为前锋,历经年余,丁部领终于平定了十二使君。 

971年,黎桓因功被任命为十道将军、殿前都指挥使。

摄政专权

979年,候内人杜释梦见流星入口,以为是吉兆,于是趁先皇丁部领醉卧之际,弑君谋反,南越王丁琏同时被杀。定国公阮匐搜捕杜释,将之碎尸万段。随后,定国公阮匐与外甲丁佃、十道将军黎桓,拥戴丁部领儿子卫王丁璿即位,丁生母杨云娥为皇太后。 

丁璿即位的时候年仅六岁,黎桓借口丁璿年幼不能处理政事,因此摄政,自称副王。黎桓专横跋扈,擅权树党,恣意强制内外朝臣,国事不分巨细由其一言而决,玩弄丁璿于掌中。

定国公阮匐、外甲丁佃、范盍等人因此相约举兵勤王,分水陆二路进兵都城华闾。黎桓闻讯,因此和杨太后商议,杨太后惧怕黎桓,不得以委托黎桓全权处置。黎桓于是整军与丁佃、阮匐在西都交战,佃、匐不敌,接着水军又被黎桓用火攻击败,丁佃身死,阮匐、范盍受擒,被押回京师斩首。

驸马吴日庆闻讯,于是勾结占城大军入侵大瞿越,率水军千余艘战舰讨伐黎桓,但在大鸦、小康二海口遭遇了大风暴,战舰几乎全军覆没,吴日庆溺死,占婆军仅余少部分逃回本国,黎桓因此不战而胜。

篡位称帝

980年,因黎桓挟天子以令诸侯,丁璿母子故此向赵光义求援,北宋的知邕州太常博士侯仁宝也向宋太宗建议出兵。宋太宗于是任命侯仁宝为交州陆路水路转运使,任命兰陵团练使孙全兴,漆作使郝守俊,鞍库使陈钦,左监门将军崔亮为则路兵马郡部署,宁州刺史刘澄,军器车副使贾,供奉官阁门祇侯王僎为广州路兵马都部署,会兵四起,伺机进攻黎桓军,营救丁氏孤儿寡母。

谅州守军闻悉北宋发兵后,立即向华闾告急。可惜丁璿母子胆小怯弱,惧怕黎桓,不敢出面迎接宋军,反而讨好黎桓,太后杨云娥授予黎桓处理战事全权。黎桓于是率军防御,任命南册江人范巨备为大将军。范巨备战前与诸将军各被戎服,直入府中,和众人说道:“夫赏有功,而诛不用命,行师之明法,今主上幼弱,我众虽竭死力御外侮,脱有尺寸之功,其谁知之,不如先册十道为天子,然后出师可也”,军士“咸呼皇帝”,表示拥戴。太后杨云娥听说士兵哗变拥戴黎桓,不得以给黎桓送去龙袍表示禅位。于是黎桓即位称帝,丁璿仍降为卫王。黎桓登基后,改元天福,追封其父黎觅为长兴王,母邓氏为皇太后。

击退北宋

黎桓登基后,一边积极筹备对宋战事,一边派遣江巨望、王绍祚出使北宋,以废帝丁璿名义向宋太宗上表,请求世袭其父爵位,以此麻痹宋军。北宋则派遣张宗权为使,说要么册立丁璿为统帅、黎桓为副帅,要么册封黎桓为统帅,丁璿母子则送到北宋优待,要求黎桓二选一。对此要求,黎桓全部予以拒绝。

981年,侯仁宝、孙全兴兵至谅山省,陈钦祚兵至西结,刘澄兵至白藤江。黎桓一边在支陵(谅山温州)布下伏兵,一边在白江插上包着铁尖块的木椿拒敌,同时,还命令手下士卒诈降。侯仁宝不知是计,误入支陵埋伏圈被俘身死,几乎全军覆没。陈钦祚听说水军战败,慌忙引兵退走,黎桓乘胜追击,陈钦祚兵败,死者太半,尸填原野,黎桓生擒将领郭君辨、赵奉勋等返回华闾。

支陵的胜利,标志着前黎朝解除了宋朝的威胁,“由是海内大定”,群臣上尊号明乾应运神武升平至仁广孝皇帝。

镇压豪强

前黎朝建国之初,就缺乏巩固的经济基础,亦未形成以华闾为首的政治中心,各地封建豪族拥有很大的权利,特别是军事贵族时有反叛,黎桓不得不频繁发兵讨伐。

分封诸子

黎桓在位期间,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将他的儿子分封到各个地方去做封建主:

黎朝覆灭

施政举措

改革官制

黎桓建国后,模仿中国唐朝官制,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中央和地方官僚机器。986年,黎桓任命徐穆为总管,知军民事,赐侯爵,又命范巨备任太尉

在地方官制上,黎桓沿袭丁制,将全国辖境分为十道,每道下置州、府、县、社,所有官员均由皇帝任免。

黎桓还承袭了北宋安南都护府的部分运作框架,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了相关制度。为加强统治,黎桓仿效汉代贾谊提出的以亲制疏政策,全国十道由其十子镇守,以诸子实力与地方豪强相颉,以此巩固政权,但军政大权依然掌握在黎桓手里。

黎桓稳定形势后,对丁氏军政合一的“道”进行了地方化改制,以防止地方武将权利过大,形成割据势力。1002年,改十道为路、府、州。 此次改制是将丁氏军政合一型区域变为以管民为主的普通行政区划,从而形成了路辖府、州,其下辖基层区划的三级层级模式。

完善军制

黎桓将全国分为十道,每道十军,每军十旅,每旅十卒,每卒十伍,每伍十人,十道之首由皇帝黎桓本人担任,军权在握,实施封建贵族专权统治。

除十道军外,黎桓又于986年编选亲军,选其骁健者,补宿卫,谓之“亲军”(又称禁军、殿前军、宿卫军),皆额,涅“天子军”三字。军额约有3000人,包括两部分:随龙军(担任皇宫的警戒任务)和四厢军(驻守在京都华闾城外)。禁军的指挥是殿前指挥使,副指挥使协助指挥四厢军。

前黎朝军队的兵源,史籍所载为从民众中抽选。986年,黎桓“点民为兵” ;1002年,黎桓“拣民丁之壮勇者,充补队伍”,同年又整顿军队,“分将校为两班”,“造兜数千顶颁赐六军。”通过选军伍,改变了原先兵民不分体制,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促进经济

黎桓对农业十分重视。987年,黎桓在队山(一名龙队山)“耕籍田”,即亲自下田工作,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黎桓是第一个举行亲耕籍田仪式的人,此外,黎桓为发展内河航运和加强农田的排灌系统,还开挖了许多运河和疏浚河道,并且增修了许多陆路交通线,在主要的道路上建立了驿站系统。同时,陶瓷、纺织、开矿、炼铁、铸铜、制革和各种工艺品等手工业都得到了恢复,并有了发展。国内外贸易,特别是和北宋的贸易,得到了扩大。这些措施刺激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经济。

越南丁部领王朝的建立,开创了越南自制钱币的新纪元。公元970年制造出了太平兴宝等钱币,该钱正面“太平兴宝”,真书对渎,背铸“丁”字,通称“丁字钱”。黎桓在天福初年,曾沿袭丁朝,铸造“大平兴宝”,并将钱背上的“丁”字去掉以示区别。 天福五年(984年)春二月,再次铸造“天福钱”。此钱径约 23.5~24 毫米,重 2.5 克左右,“宝”字为隶书,与开元通宝相同,制作上比较粗糙,钱面文字具有隐起状态,文字稚拙。 但是,在钱币形制方面实现了与中国货币的融通。天福五年(984年)所铸的“天福镇宝”钱,背文有一“黎”字,越史书称为“此南钱之始”。黎姓天福钱,宋代就在广州流通,称为“交国黎氏钱”。

大兴土木

黎桓在位时期,大兴土木,修建了许多壮丽的宫殿,有的宫殿的柱子上镶嵌着金银,屋顶上盖着银瓦,并且还兴办了许多开挖运河和疏浚河道等工程。

倡导佛教

外交

与北宋的关系

与占婆的关系

历史评价

正面评价

负面评价

在中国传统史料中,对黎桓的评价全是负面的。《宋史》记载:黎桓“质陋而目眇”、“性本凶狠,负阻山海,屡为寇害”、“轻侻残忍,昵比小人,腹心阉竖五七辈错立其侧。好饮,以手令为乐。凡官属善其事者,居亲近左右,有小过亦杀之,或鞭其背一百至二百。宾佐小不如意,亦捶之三十至五十,黜为吏;怒息,乃召复其位。” 而在《宋会要》中亦记载黎桓父子爱好酒色,醉生梦死,生活荒淫无度。 不过赵恒则认为“桓素忠顺,屡修职贡”。

中国学者郭振铎、张笑梅主编的《越南通史》中则对黎桓评价不佳,认为黎桓“诡计多端,野心勃勃,玩弄‘黄袍加身’的阴谋,篡夺丁氏王位。然一朝得势,则厉行专制独裁,开创了越南封建历史上中央集权专制暴君的先河。”

家庭成员

父母

后妃

子女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越史略-卷上_国学导航.国学导航.2023-05-23

宋史-外国四-交阯.国学导航.2023-05-24

李公蕴:到升龙城之路.豆瓣电影.2023-05-19

大行皇帝黎桓.豆瓣.2023-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