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英文: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MU),简称南医大,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医学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曾获得首批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和“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创建于1934年,前身为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抗战时期更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1957年,校址由镇江市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截至2023年9月,学校建有江宁校区、五台校区和连云港市校区,设有19个学院,拥有25个本科专业,3个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方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学位授权点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7个学科门类;有教职工2000多人,在校学生总数近2万人。

在2024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南京医科大学位列第4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201-300名。在2022-2023的US世界大学排名第736名。在2023年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第801–1000名。

历史沿革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

1934年5月,江苏省政府委员会决议筹建江苏省立医政学院,主张卫生医疗、卫生教育、卫生行政三种并举,于镇江北固山征地194亩,建设校舍。同年8月开始正式招生,首批录取新生176名。1935年,出版发行《医政周刊》《卫生教育周刊》;组队深入镇江及周边地区接种牛痘疫苗,组成防疫注射队,对学校、农村、工厂等开展医疗卫生服务。1936年建设药用植物试植场,同年9月,科学实验馆建成。

1938年夏,由于日本侵华战争的影响,师生西迁至湖南沅陵。同年12月,再次迁移至贵阳,借贵阳达德学校校舍上课。同一时期,私立南通学院医科有意与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合并,经教育部报请最高国防会议,在湖南陵合并改组为国立江苏医学院。1940年至1942年,学校先后成立了公共卫生事务所、公共卫生教研室、中国预防医学研究所、寄生虫学研究所。并于1942年8月,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46年9月19日,迁回镇江原址复校,重新整修校舍后,于12月正式开课。

江苏医学院

1951年7月,学校附设护士学校与苏南镇江高级助产士学校合并,在助产士学校原址办学,1952年兼办镇江医士学校。1954年12月合并至南京医士学校,同年冬,学校成立医学科学研究委员会。1957年12月,江苏省高等教育局同意学校更名为“南京医学院”,有魏善钊、林克先后任院党委书记,颜受民任院长。第二年,更名为“南京第一医学院”,并增设卫生系和儿科系。1961年5月,第二医学院并入南京第一医学院,同年10月,学校复名南京医学院。

1970年5月,江苏省革委会同意驻南京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两校合并,成立江苏新医学院,盛立、张克威先后担任党委书记。1972年,学校建立党委,并重新调整招生方案,建立医疗、中医、新药三个系,新医、新药专业学制延长为3年。1974年,省委决定将省工人医院、省中医院重新划归医学院领导。1976年7月28日,学校和附属医院派出医疗队,赶赴灾区救援。

南京医学院

1978年3月3日,江苏省委决定撤销江苏新医学院,恢复南京医学院,独立办学。同年恢复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工作,并先后恢复和建立儿科学、寄生虫学、病理学、临床实验等8个研究室。江苏省工人医院于1978年恢复为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先后改名为“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1981年3月,南京第四人民医院被划归给南京医学院,作为学校第二附属医院。1985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南京医学院开始建设附属口腔医院大楼。

南京医科大学

1993年12月3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办学格局从单科性向以医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转变,办学类型从教学型向研究型转变,实行校、院、系三级建制,试行“学分制”。1995年,通过校风建设达标单位的评估。1999年11月,江苏省教委授予学校学风建设优秀单位称号。

2002年,在江宁方山征地1500亩,建设新校区,于2003年9月建成启用。2004年,确立“博学至精、明德至善”的校训和“医学与人文融通,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与应用结合”的办学理念。2009年,学校试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江苏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向接轨。

2015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成为全国首批部委省共建医学院校。2011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与连云港市政府签订合作办学协议,以“校府合作”形式共建康达学院。2018-2019年,五台校区二号、三号教学楼完工并交付使用。

2021年10月11日,南京医科大学入选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

2022年2月14日,经专家委员会认定,教育部等三部委研究并报国务院批准,南京医科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学院设置

截至2023年9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拥有25个本科专业,3个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方向,3个“5+3”本硕一体化专业方向。

附属医院

截至2023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设有10家承担临床驻点班教学任务的综合性附属医院,5家承担临床驻点班教学任务的专科性附属医院,12家其他附属医院。

师资情况

截至2023年9月,校本部有教职工2000多人,有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7人(含工作站),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3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0余人次。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其中,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3年9月,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4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四期)6个。在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整体实力稳中有进;13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学位授权点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7个学科门类。

教学情况

截至2023年9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全校专业总数近八成,建有一大批国家级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一等奖1项)。

合作交流

截至2023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与各级政府,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联系与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日本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医学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建有江苏省唯一的省级卫生政策智库—江苏省健康研究院,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以及省级科研平台37个。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拥有纸质图书150余万册,数据库103个,中、外文电子图书(含学位论文)1000万余册,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约76万余册。馆藏书刊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为收藏重点,同时收藏化学、数学、物理学、计算机、管理学、社会科学及文艺类书刊等。

学术期刊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创刊于1987年,双月刊,主要刊登高质量生物和医学科学相关的学术论文。前身为《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英文版)。已被ESCI、PubMed Central(PMC)、SCOPUS、Google Scholar等检索工具收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1956年,月刊。2000年进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被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 )、波兰《哥白尼索引》(IC)、《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China)等著名检索工具收录。2013年获得江苏省新闻出版政府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于2000年底,双月刊,刊登与医疗卫生事业相关的社科类学术论文,如卫生服务、社会医学、生命伦理、健康管理、医学教育等领域。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论报告(AMI)》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科技学术期刊开放平台》收录期刊。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承担众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重大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产生了以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获奖成果近70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项22项,科研成果在《自然》《科学》等期刊发表。

2024年7月19日,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STEM)暨2019-2023五年总科技量值发布,南京医科大学位列第10,总量值46.86。

校区情况

五台校区

校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五台山南麓,占地120亩,创建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设有第一临床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儿科学院、医学影像学院、口腔医学院、康复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门诊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资产经营公司等。

江宁校区

江宁校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101号,于2002年建设,占地1300亩。处于南京江宁大学城东北部,背靠东山镇,东邻宁杭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北侧是天元路、104国道,西侧是大学城60米景观大道。附近有宁杭高速、绕越公路出口;地铁一号南延线出口(位于正大门)和江宁长途汽车站近在咫尺,距离南京火车南站约10公里,交通便捷。

康达学院连云港校区

康达学院连云港校区位于连云港风景名胜区花果山脚下,学院设有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部、护理学系、药学部、康复医学部、人文管理学系等十余个教学机构,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业带头人;现已建有11所附属医院、3所临床医学院和8所教学医院,同时共享南京医科大学二十余所附属医院的教学资源。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杰出校友

校园文化

校徽

蛇杖代表医业和医学的神圣;玉貔貅是南京的象征,表明地理位置;书卷代表教学科研,象征高校;盾,古代防护之兵器,盾形既传统又威严;发射的光芒,寓意南京医科大学前程似锦,蒸蒸日上;1934则指代了创校时期。

校训

南京医科大学的校训为“博学至精,明德至善”。

校训的含义是博学至精指通过广泛的学习,掌握广博的知识,达到精通专业、臻于完美的境界;明德至善,指通过品德修养,明确道德责任,达到高尚的境界。博学、明德,是寄望学生既在学业上有所成,又追求美好的道德情操,品学兼优、德术双馨。至精、至善,是表明博学、明德的目标,以激励学生不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惧而不舍、追求卓越,努力达到完善之境界。

校歌

南京医科大学校歌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啊啊啊。

建校扬子北固山,抗战辗转赴西南。师生足迹八千里,求学爱国从未间。迁校古都金陵城,教学科研医脉展。博学至精行医道,明德至善南医人,南医人。

啊啊啊啊。

救死扶伤,救死扶伤;弦歌不辍,弦歌不辍。德艺双馨啊,德艺双馨;强国健民,强国健民。

学校排行

在2023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南京医科大学位列第201-300名。

在2024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南京医科大学位列第4名;在2022-2023的US世界大学排名第736名。在泰晤士世界大学排名第801–1000名。

学校荣誉

2010年,学校被评为“在科技奖励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

2015年,学校获得首批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南京医科大学.2023-05-05

南京医科大学文件.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研究生工作部 学科建设办公室.2024-05-28

南京医科大学.信用中国.2024-05-28

首页.南京医科大学五台校区管理办公室.2023-05-05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24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招生网.2024-05-27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教育部.2024-05-27

校区简介.南京医科大学五台校区管理办公室.2023-05-05

南医南医,优秀的南医,你阿要了解一下?.南京医科大学公众号.2023-05-05

南京医科大学2022-2023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南京医科大学.2024-05-28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USNews.2024-05-13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Times Higher Education.2024-05-13

南京医科大学.软科排名.2024-04-29

南京医科大学校训.南京医科大学校友会.2023-05-05

南京医科大学校歌-简谱版.南京医科大学校友会.2023-05-05

国家重点学科.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2023-05-05

省级重点学科.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研究生工作部 学科建设办公室.2023-05-05

俞守义.南京医科大学校友会.2023-05-05

仲剑平.南京医科大学校友会.2023-05-05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及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4-05-28

201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4-05-28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4-05-28

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24-05-28

现任领导.南京医科大学.2023-05-05

我校被授予首批高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南京医科大学.2023-05-05

南京医科大学2020年全日制普通本科招生章程.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招生网.2023-05-05

部门概况.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招生网.2023-05-05

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档案馆.校史馆.2023-05-05

国立江苏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档案馆.校史馆.2023-05-05

江苏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档案馆.校史馆.2023-05-05

南京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校史馆.2023-05-05

江苏新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档案馆.校史馆.2023-05-05

南京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校史馆.2023-05-05

南京医科大学 1993.南京医科大学校史馆.2023-05-05

今日南医.南京医科大学档案馆.校史馆.2023-05-05

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建设高校名单公布.搜狐.2024-01-23

南京医科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23-05-05

专业设置.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23-05-05

专业设置.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23-05-05

专业设置.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2023-05-05

专业设置.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 南京医科大学外国语学院.2023-05-05

国际本科生招生专业介绍.南京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23-05-05

专业设置.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23-05-05

眼视光学专业.南京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2023-05-05

教学概况.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2023-05-05

专业设置.南京医科大学医学儿科学院.2023-05-05

学院简介.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2023-05-05

附属医院.南京医科大学.2023-05-05

两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人事处.2023-05-05

我校胡志斌、孙倍成、孔祥清入选2015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南京医科大学.2023-05-05

副校长、药学院院长季勇教授入选2017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南京医科大学官网..2023-05-05

我校获批201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项.南京医科大学—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网站.2023-05-05

“与你谈科学”课程直播预告:沈洪兵院士《大数据时代的临床医学研究》.南京医科大学公众号.2023-05-05

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名师讲坛》之“与你谈科学”第三季开讲啦!.南京医科大学公众号.2023-05-05

热烈祝贺生物医学工程与信息学院院长顾宁教授(兼)、校友蒋建东教授当选为新一届两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公众号.2023-05-05

我校新增四位江苏特聘教授.南京医科大学.2023-05-05

我校新增五位江苏特聘教授.南京医科大学.2023-05-05

ESI报告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2023-05-05

南京医科大学学术学位授权学科.南京医科大学研究生院 研究生工作部 学科建设办公室.2023-05-05

我校七成本科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南京医科大学.2023-05-05

优势学科.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招生网.2023-05-05

精品课程.南京医科大学本科生招生网.2023-05-05

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23-05-05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介.南京医科大学.2023-05-05

国家级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23-05-05

科研机构.南京医科大学.2023-05-05

本馆简介.南京医科大学图书馆.2023-05-05

学术期刊.南京医科大学.2023-05-05

..2023-05-05

成果获奖.南京医科大学官网.2023-05-05

2023年度中国医学院校/中国医院5年科技量值榜单发布.人民日报-今日头条.2024-07-19

标 题: 省政府关于周勇等职务任免的通知 主 题 词:.江苏省人民政府.2023-05-05

宋三泰.南京医科大学校友会.2023-05-05

沈 谨.南京医科大学校友会.2023-05-05

周 珉.南京医科大学校友会.2023-05-05

江一清. 南京医科大学校友会.2023-05-05

张辅世.南京医科大学校友会.2023-05-05

武友好.南京医科大学校友会.2023-05-05

南京医科大学校徽.南京医科大学校友会.2023-05-05

我校被教育部评为“在科技奖励和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南京医科大学.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