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石先
杨石先(1897年1月8日—1985年2月19日),男,蒙古族,出生于杭州市,祖籍怀宁县,中国共产党党员,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石先1922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学士。1923年7月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1948年任南开大学教务长并代理校长。1952年11月任南开大学副校长。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至1969年任南开大学校长。1969年,受“四人帮”迫害,在河北省接受“改造”。1979年至1981年继续任南开大学校长。1981年10月任南开大学名誉校长。1985年2月19日因病逝世,终年89岁。
杨石先是中国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研制出磷32、磷47、灭锈一号和除草剂一号等4种农药。发表了《关于苯并磷杂五环化合物的化学》《含磷杂环化合物的研究——Ⅱ.1,3,2-苯并二氧磷杂戊环衍生物》等论文。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78年获评全国科学大会先进工作者。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1897年1月8日,杨石先出生于杭州市,祖籍怀宁县。1902年,进入家塾学习。1903年,离开杭州祖父祖母家,随父亲到山东济南,继续进入家塾学习。1907年,随父母迁居天津市,并考入天津民立第二小学高小二年级读书。
1910年4月1日,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堂读书,接受中等和高等教育。1918年6月,从清华留美预备学堂毕业,被选送前往美国留学,在康奈尔大学先学习农科,一年后转入应用化学科学习。1922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学士。1923年7月因家庭经济困难中断博士学习,用完成的一部分博士论文答辩,获美国康奈尔大学硕士学位;同年回到中国执教于南开大学化学系。1928年,兼任南开大学理学院院长。1929年9月,赴美学习,在耶鲁大学研究院任研究员,进行杂环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研究。1931年6月,获耶鲁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31年回到天津市,继续在南开大学执教。1937年9月,赴长沙市参加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合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的筹建工作;同年10月,被任命为长沙临时大学化学系主任。1938年1月,由于长沙又遭日机轰炸,长沙临时大学决定南迁昆明市,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负责筹建新校舍工作;同年4月,任西南联合大学理学院化学系主任,兼任云南师范大学物理化学系主任。1941年,兼任北平中央研究院通讯研究员。1943年6月,任西南联合大学教务长。1945年5月,再次前往美国,在印第安纳大学任访问教授兼研究员,从事药物化学研究工作;同年12月,谢绝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挽留劝阻,返回祖国。
1948年回到中国后,任南开大学教务长并代理校长。1949年,杨石先作为教育界代表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参加开国大典。1949年至1950年任南开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1950年12月,任中国教育工会天津市委员会主席。
20世纪50年代初,和助手们合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植物生长调节剂。1951年9月29日,在北京怀仁堂听周恩来总理作"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参加思想改造;同年11月,任民主促进会中央常委。1952年11月,任南开大学副校长。1953年参加中国民主促进会。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至1969年任南开大学校长。1958年11月,任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院长、河北省科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同年,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和南开大学化学系的师生创办了“敌百虫”和“马拉硫磷”农药生产车间。1959年7月,任中国科学院河北省分院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创建了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开始进行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1963年3月8日,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69年,受“四人帮”迫害,在河北省接受“改造”。
1979年至1981年任南开大学校长。20世纪80年代初,组织创建了南开大学分子生物研究所,开始在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领域开展新的研究工作。1981年10月,经中央同意,免去南开大学校长职务,任南开大学名誉校长。
人物逝世
1985年2月19日,杨石先因心脏病在天津市逝世,终年89岁。
主要成果
为了解决中国农、林、牧业的植物保护问题,杨石先开创了现代中国有机农药化学的研究工作,研制出磷32、磷47、灭锈一号和除草剂一号等4种农药,为中国的农业保护和增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农药化学学科的学术思想
1964年,杨石先在中国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农药科研4条原则:在已有的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密切结合中国实际,使研究成果尽快地服务于农业生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科学研究在踏实可靠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充分利用中国资源,使中国农药科学研究工作具有本国的特色。组织分工合作,充分调动业务部门的力量,共同完成国家所制定的农药任务。在杨老学术思想的引导下,元素所勇于承担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如高难课题溴氰菊酯、粉锈宁、高效氯氰菊酯转位技术,叶枯净、鳞翅目畏等,均获得同行好评,推动了中国、农药生产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数亿元的经济效益。
有机农药化学研究
杨石先带领科研人员,经过千百次实验,研制出磷32、磷47、灭锈一号和除草剂一号等4种农药,并获得了国家科研奖。1958年,他带领师生创办“敌百虫”“马拉硫磷”两个农药车间。积极鼓励开拓在当时在中国还很少开展的除虫菊素、昆虫信息素、非抗胆碱酯酶性杀虫剂、内吸性杀菌剂、异噻唑杂环化合物等新课题,还亲自部署了甘肃省地区的天然植物骆驼篷草中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结构的鉴定和研发,支持了内蒙地区的娃尔藤碱天然植物活性结构的研究。
学科建设
杨石先除了长期担任南开大学校长之外,还创建了元素有机化学研究所。他率先开展了中国元素有机化学与农药化学的科学研究,领导了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立,是中国元素有机化学和农药化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倡导用有机化学的专业知识,科学和系统地开展农药化学研究,组建队伍获得20项科研成果。
主要论文
杨石先共发表学术论文97篇,以下为部分论文。
社会职务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杨石先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人才培养
杨石先为中国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科学人才,其中有十余人当选两院院士。培养选送出国的学生有200多人,其中包括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李政道。代表性学生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李正名,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教授申泮文,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敖庆,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化学家邹承鲁等。
影响与后世纪念
原创话剧《杨石先》
原创话剧《杨石先》由是一部由南开大学师生创作并出演的大型原创话剧,项目启动于2014年,并于2015年首演。
杨石先先生雕像
杨石先先生雕像位于南开大学敬业广场。
杨石先教育思想研讨会暨纪念杨石先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
杨石先教育思想研讨会暨纪念杨石先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于2017年1月7日在南开大学举行。
档案资料捐赠
自2016年以来,杨耆荀捐赠杨石先档案资料十余次,共计609件,包括大量证书、手稿、笔记、书信、论著,杨石先使用过的怀表、眼镜、钢笔、印章等实物档案50余件,以及杨石先研究用资料卡片十余盒,电子照片600余张。2016年11月30日,社会收藏家车志强捐赠杨石先相关资料79件,包括杨石先的会议记录、笔记、通讯录、信件、签到证、邀请函等。
《杨石先文选》
《杨石先文选》由南开大学校史研究室编辑,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录了杨石先从1935年至1984年间有代表性的文稿72篇。
《杨石先图传》
《杨石先图传》由南开大学档案馆编辑,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图传反映杨石先生平的215张照片,共分为11个专题进行编排。
《杨石先传》
《杨石先传》由南开大学出版社于1991年9月出版,作者是杨光伟。
石先楼
石先楼是南开大学将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地合成楼,于2017年1月正式命名。
人物评价
南开大学化学学院表示:“杨石先先生学识渊博,教泽广布,他曾精辟地提出‘繁荣经济,发展学科’的理念,影响深远,为我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时任南开大学党委书记魏大鹏、校长龚克表示:“杨石先在教育和科研上不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丰硕成果,而且提出了至今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教育和科研思想。他以崇高的人格、求真的学风、朴实的作风和创新的工作,为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聂荣臻元帅称赞“杨石先堪为学者楷模、人之师表”。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杨石先.南开大学.2023-05-03
杨石先.南开大学化学学院.2023-05-03
杨石先.中国知网.2023-05-04
杨石先:农药化学和元素有机化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中国民主促进会.2023-05-04
学部概况.中国科学院学部.2023-04-30
杨石先:学者楷模,人之师表.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05-04
历届理事会.中国化学会.2023-05-0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单.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05-03
五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名单.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05-0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05-0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名单(二百九十七人).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05-0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名单(2036名).中国机构编制网.2023-05-03
南开大学举办系列活动纪念杨石先诞辰120周年.南开校友总会.2023-05-03
教育救国的伟大实践者——杨石先.青少年高校科学营.202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