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板
快板是一种流行于中国的传统说唱艺术,属于中国曲艺韵诵类曲种,也被称为“数来宝”“快板书”“流口辙”“练子嘴”等,是由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逐渐演化和发展而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快板艺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拥有各自特色的艺术流派,有板槽极稳而又富于变化的高派(高凤山)、板点丰富多变,句式灵活自然的李派(李润杰)以及打板轻巧明快,节奏鲜明,具有独特的“轻,脆,俏"的艺术风格的王派(王凤山)。
传统快板的表演方式较为简单,有单口、对口以及群口快板和快板书,具有短、明、快的艺术特点。表演时会以竹板作为打击乐器,艺人在进行快板表演时,还需要兼顾各派的讲唱特色与场上规范,通过语言、肢体和道具的配合,使作品兼具阅读欣赏性和传唱性。快板起初只表演说理或抒情性较强的短篇节目,在快板书形成一种艺术后,开始着重创作并表演长篇书目。
快板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因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方言和不同历史时期的表演风格,衍生出诸多分支,如:数来宝、天津快板、陕西快板、金钱板等表演形式。
2008年四川省成都市申报“金钱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91;2011年万州区申报“金钱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91;2017年5月30日,天津快板入选“天津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项目编号为Ⅴ-2;2021年5月24日,陕西省申报的陕西快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遗产编号Ⅴ-144。
历史沿革
快板由来
“快板”这一名称出现较晚,早年叫做“数来宝”,也叫“顺口溜”“流口辙”“练子嘴”。是由宋代贫民演唱的“莲花落”逐渐演化和发展而来的,本是一种口头送说型的技艺,主要在民间流传。与“莲花落”一样,快板起初是乞丐沿街乞讨时的演唱活动,具有比较悠久的发展历史;后来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历史变迁,才逐渐成为一种曲艺形式并登上了历史舞台,所以作为艺术表演形式,发展历史较为短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乞丐群体仍手持竹板或者牛胯骨,边走边唱快板进行乞讨。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快板才真正作为曲艺艺术的一种表演形式而存在。
快板发展
清末民初,数来宝被海凤、曹德奎、刘麻子等人将引入天桥。最初在街头半乞半艺,后来开始在市场和庙会上表演一些有合韵押字、滑稽有趣、注重表演技巧的小段子,以此挣钱谋生。自此,数来宝的演唱者也逐渐摆脱了乞丐身份, 衍化成为江湖艺人。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快板”一词出现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及军队中。后来在革命军队中,快板成为军队宣传和文娱活动的重要形式。早期的快板在艺术水平上相对简单,与革命歌谣和打油诗有着紧密的联系,其编排方式简单易学,表演技巧注重内在感情的表达。还具有即时反馈和不受时地限制的特质。
1942年,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曲艺工作者对快板进行了有益的解构和重新建构,实现了从单纯数唱到剧本改造演变,逐渐演变出来了练子嘴、快板剧、快板戏之类多种艺术形态。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快板艺人摆脱了江湖艺人身份,转变为新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他们所传承的伎艺也逐渐从消遣娱乐晋升为载道传言的重要工具,快板艺人从江湖中的“下九流”拔为国家的“文艺工作者”,其所传承的伎艺也由消遣娱乐的“把戏”晋升为载道传言的重要工具,从边缘艺术逐步升腾为备受主流意识形态青睐的艺术样式。
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由此拉开了数来宝改革序幕,一系列有关伎艺的改革也随之而起。在李润杰、高凤山、王凤山 等人的努力下,这一伎艺焕然一新,登上了大雅之堂。
20 世纪50 年代,快板、数来宝等经过快板艺术家们的改进与整合,不断吸收其他曲种的长处,创造了“快板书”这一新的独立的曲艺曲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快板艺术取得了极大的发展,已形成“高派(高凤山为代表)”“王派(王凤山为代表)”以及“李派(李润杰为代表)”三大主要流派。
艺术特点
创作特点
创作技巧
创作手法
直叙手法——开门见山直接描述表达的内容。贴近时代、迅速反映生活,或赞颂、或讽刺、或配合中心搞宣传、或节日自娱自乐,具有“速成”的功效。
接替关系——从对口到三人及以上的快板群,写词时要注意角色的接替与转换,如果有锣鼓等打击乐器伴奏,要注意与器乐的和谐,尽量自然,避免生硬。
辙韵规律——较为自由,全篇可以一辙到底,也可视内容、情节分段转辙,平、仄运用也很灵活。
开头结尾——一个好作品还应有与众不同的开头、给观众留有余味的结尾。
合辙押韵
合辙押韵是诗歌和戏曲、曲艺唱词艺术的特点之一。快板演员掌握了辙韵,便可以根据唱词当中情感变化而读出其轻重、高低、急缓的语调和节奏感,也有利于演员之后的创作。如何选用辙韵,是进行快板唱词创作的一个关键问题,一般从韵辙的特点,作品要表现的内容和演唱的要求三个方面入手。
1.韵辙的特点
从音响上看,由于各个韵辙的韵音发音时口张的大小不同,共鸣的情况也不同,所以音响效果有差别。言前、江阳、人辰、中东,四个收鼻音尾的韵辙,口腔、鼻腔一起共鸣,韵音洪亮。戏曲界把这四个韵辙称作“阳声韵”,其他九个韵辙称作“阴声韵”。其次,根据每一个韵辙包括的常用字多少,构成的常用词语又有多少,又分为宽辙、窄辙。十三韵辙里,“言前、江阳、人辰、中东、遥条、发花、一七、姑苏、梭波”是宽辙,“怀来、灰堆、由求、乜斜”是窄辙。
2.根据作品内容选择韵辙
充分利用韵辙音响特点,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比如要表现豪迈激情、欢快奔放的场面和事物,可选择韵者洪亮一些的宽辙;当写篇幅较长的快板书,还要考虑作品内容常用的词语(包括人物、地名的称呼),最好是选用宽辙。选用好相应的韵辙,更利于塑造作品形象,加深观众的印象。
3.演唱的要求
演唱的唱词音乐性比较强,特别是戏曲、曲艺唱词,它要求韵脚便于吐字行腔,能够唱得清楚响亮,唱出来不但顺口,还要挑得高、送得远。演员在演唱时能字正腔圆,朗朗上口、一气呵成,同时给观众一种和谐、舒适的音乐美。
创作题材
快板适合写多种题材,可以记述对某一事物的见闻和感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介绍某种知识、某一地区或单位的情况,也可以表扬先进人物,塑造英雄形象,或讽刺打击敌人。全程不一定要求完整的故事情节,也不一定要有一个完整的,贯穿始终的人物形象。情节可以断断续续,人物可以时隐时现。例如,如果我们要反映某个地区或单位的新变化、新气象,就可以“安排”由甲、乙去参观、采访或探亲,让“我”走到哪儿唱到哪儿,耳闻目睹了些什么就介绍什么,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把事先确定的要写的题材表现出来。
表演程式
打击技巧
拿法与作用
大板的基本拿法是右手虎口张开,用食指和大拇指掐住下扇上半部,中指、无名指以及小指轻贴下扇瓦垄面。扬起上扇,将其甩下,两扇碰撞发出响声,并借下扇的撞力和腕力再将上扇扬起,重复击打下扇。
大板不能单独运用,要和小板结合在一起,大板主要用途主要包括打开场板、句子或段落后烘托氛围制造声势、当表演道具这三种。
小板通常情况下持在左手(也有演员用右手拿),食指插在第四、五两扇之间,食指和中指挟住第五扇,其余四扇放在虎口内,无名指和小指贴在第五扇后面,大拇指放在第一、第二扇顶端。
小板的主要用途包括配合大板打开场板、演唱中给唱词伴奏、演唱一段落时打小过门这三种。
常用打法
1、小板
演唱时打节奏主要是小板。小板又叫节子,也叫碎嘴子,有“颠节子”“晃节子”“打节子”三种打法。
颠节子:大拇指搁在小板顶部横端在手,用手腕子劲带动无名指,拿第五扇小板有节奏地磕打上面四块板,上下颠打,产生“哒哒哒哒”的音响节奏,又叫“颠点”,拍节,是×××× | ×××× |,一字一拍,一拍一板。
晃节子:无有节奏,拇指放在节子腰部腕子急速抖动,达续发出“哗”——的声音,表现紧张的情节适用于此点儿。其节拍、音响、手腕的摇动规律如下:拍节是 ×× ×× | ×× ×× |,两字一拍、一板一眼。
打节子:食指插入小板第四、五扇之间,手心朝下,手背朝上,用中指第一关节夹住第五扇外侧,大拇指放在第一扇小板中间,推动一、二、三、四小板击打第五扇小板。拍节是 ×× | ×× | ×× | ×× |,一字一拍,打字不打句,突出重点句子,演唱时处理成 ×× | ×× | ×× × | 句式。
2、大板
大板,主要用于板头,和小板紧密配合,能打出优美动听的花点来。但在演唱过程中,大板不宜多用。用多了容易把情绪打断,产生杂乱的效果。主要打法有:“扣板”“硫板”“马蹄点”。
扣板:大板的基本点—抢起上扇猛击下扇,产生出“呱”的声音。
硫板:用下扇轻硫上扇,产生出“得”的声音
马蹄点:手背弓起握住下扇,形成共鸣槽,两扇板连续撞击,手一张一合,产生出“得哒、得哒”的声音,好像马蹄声,一般用于板头或特殊效果处。
常用板式
快板常用板式有“顶板”“空板”“抢板”“赶板”“顿板”等。
顶板:基本板式,每一句都顶着板唱;
空板:空拍;
抢板:一句赶一句衔接紧凑,中间不留过门空隙,快速将唱词表达出来;
赶板:唱词中某些句子的字数,比基本句式多,如果压缩,又可能妨碍唱词的表意。所以,就用赶板,赶板是把原一字一拍改变成几个字一拍;
顿板:停顿,近似道白,停板没有伴奏,用“心板”,就是演员的内心节奏,联络上下句,使之不断
字音用气
1、字音要念准
说快板要用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听起来字眼清,音韵美。尤其是注意语音,不能把日读成“意”,把热读成“夜”,把肉读成“右”,把人读成“银”。
2、尖团字要分清
戏曲和曲艺都非常讲究尖团字。凡以ZCS为声母的字,都是尖字,其他皆为团字。
3、嘴皮子要有劲儿
劲儿是指功夫,是指把字读得真、读得清、有时还要读得俏,而不是使拙劲。
4、用气要匀称
讲气口,主要是用气匀称,会换气。三种换气的方法:首先是赞气。在演唱赶板、垛板、贯口之前,吸足一口气,做到深吸慢吐;其次是晃气。在段落转折,人物对话的地方,用虚伸手或虚迈步来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抓空换气。晃是虚晃的意思;第三是偷气。短促换气,叫偷气。
形体腔调
1、手势
指通过手势指引方向,表现人物形象,并将观众引到特定的情景中去。在表演过程中,手不仅能指示方向,又能表示数字。
2、眼神
眼包括眼神以及眉毛和肌肉的表情动作。关键在于眼神,它最能够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揭示人物的精神境界
3、身段
身段通常采取正、斜、曲、直、仰、俯等姿势来区分不同人物的性别、年龄以及体型特征和对于客观事物的反应。
4、方法
指表演方法和表演规律。包括标签动作的轻、巧、稳、准、大、小、强、弱、快、慢以及圆滑、稳重、明确、拘泥等。
5、台步
主要站步有丁字步、八字步,进入模拟表演,步法多样,包括小碎步、大踏步、搓步、正步等。
舞台表演
快板作为一门语言艺术,需要在表演时注意“迟、顿、挫、疾”的运用。
1、迟
“迟”即“慢”的意思。快板表演时速度不能太快,需要达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同时也需要具有连贯性。
2、顿
“顿”即“停顿”的意思。快板表演时,有时需要通过有意识地将语气停顿一下,借此强调后面所唱内容的思想感情。
3、挫
“挫”紧贴在“顿”后面,但是在另行起头的时候需要掌握后面的节拍和速度,保持上下的连贯,不能脱节。要做到顿、挫的有机配合而不断,从而达到腔随字行、字随腔走的效果。
4、疾
“疾”即“快”。一般在表演唱段快结束的时候应该渐渐地收起来,这样,才能使之产生出特殊效果。如果快到底还是平平淡淡没有高潮,就会因此失去艺术效果。
表演形式
快板的表演形式非常丰富,将语言、肢体和道具非常融洽的配合于一体,深受观众喜爱。传统的快板主要有单口、对口、群口三种表演形式。
单口快板
单口快板一般由演员一人边打板边唱。单口快板由主要分为小快板和快板书这两个类型。
小快板即通常所说的快板诗。通常短小精悍、幽默诙谐,十几句到几十句不等,可以作为返场演出,也可以作为单独的节目进行演出。这种快板形式最易掌握,因为它篇幅短小,形式简单,只需十句八句,或一二十句,就能迅速反映现实生活。经典作品有《方便一下》《傻姑爷拜年》和《乱投球》。
快板书是由一个人边打板边演唱,有时插入白口。相比于小快板,容量更大,篇幅更长。有完整的人物形象刻画和更强更连贯的故事性,要求有头有尾,有“悬念”,代表作品有《劫刑车》《巧劫狱》《三打白骨精》。还有一种没有人物、没有故事情节的快板书,这类快板书主要表现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山川景色,押韵则是“一辙到底”,即“上不论,下合辙,上仄下平”,有时根据快板唱词的需要,也有采取花辙的,基本上是一段落一个辙,不像“数来宝”那样换辙频繁,例如《抗洪凯歌》。
对口快板
对口快板有两个演员进行表演,交替演唱。每段句数的多少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是偶数。它往往把若干材料连缀在一起,没有一个贯串始终的中心事件。但组织材料仍然要紧紧围绕主题,防止漫无边际、杂乱无章。该类型通常由一人演唱一段,另一人接着演唱另一段,一起叙述,由两人接替,共同完成。在押韵上,对口快板通常采用“花辙”,但不是必须要同辙同声,只需要上下句时一个辙口即可。经典作品有《抢老人》《相面》等。
群口快板
群口快板又叫快板群,参加表演的人数较多,四五个人以至十来个人均可。演唱时有领有合,也可以分成两三个小组交替演唱。演员的身份一般都不固定,可以是叙述者,也可以进入角色,以作品中人物的口吻演唱。这种快板形式适于表达多种人物或事件,具有节奏鲜明,气氛热烈的特点。经典作品有《欢声笑语奔明朝》《一百个放心》等。
艺术技巧
(1)包袱。快板里特别是“数来宝”,其艺术风格幽默诙谐,与相声艺术一样,“包袱”是构建情节和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在快板表演过程中虽然也经常使用“包袱”,但有时会以情节,人物见长,“包袱”居于次要地位。
(2)夸张。快板里夸张不仅用来组织“包袱”,而且用来为描写形象增添色彩,使之生动鲜明,有时两种作用兼而有之。语言塑造的形象人们在生活里承认它不会有,而在艺术欣赏中却理解它的存在,夸张之妙就在这里。作为语言艺术的夸张,既不能信口开河,又不能不扩大,因此,常常是大处合理,小处不能死抠。
(3)铺陈。快板书以叙述为主,通常运用这一手法进行渲染,使抽象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
音乐特点
乐器
快板由大板和小板组成,或称为“七块板”。其中,大板由上扇和下扇组成。小板,又称为“节子”,是由五块一样的小板组成。第1、2、3、4扇小板背面朝外,瓦垄朝里面,第4扇的瓦垄和第5扇的瓦垄相对。关于尺寸、重量,快板没有标准的规定,初学者可以根据自己手的大小进行调整,顺手即可。
节奏
快板节奏疾速、流畅,突出一个“快”字,是一般曲种所无法比拟的。这种磁实的“板槽”,是在相同的时值内,通过形式的重复和强弱的交替,构成板诵体曲种板式上千姿百态的景象。这种音韵抑扬、节奏明快的特殊语言形式,使演员易于上口入板,听众记忆深刻。
地域种类
天津快板
天津曲艺曲种。20世纪50年代形成,是天津业余演员改革、发展天津时调“大数子”的结果,去掉了“大数子”的前两句“靠山调”慢板,丰富了伴奏音乐。演出时,演员手持节子板数叙,唱调几言皆可,上、下句子要求对仗,对尾字的要求押韵即可,全篇既可一辙到底,也可用花辙。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和扬琴等。曲目多为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以天津话演唱,采用“数来宝”的演唱形式,开头多为“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
天津快板的演唱和快板、数来宝相同,但演员不拿板。打板的人属乐队的一员,在台侧或台下伴奏。伴奏的乐器有竹板、节子板、大三弦、扬琴等。天津快板的经典剧目主要有《夜战海河》《三个美国佬》《武松打虎》《狗不理包子》《黛玉走四方》。
陕西快板
陕西快板是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并流行于关中地区的一种新型曲艺品种。陕西快板是在秦腔剧中的“数板”(也叫“数罗汉”)的基础上,吸收了山东快书、练子嘴、/快板书的表演形式演变而成的。陕西快板打击乐器主要是七块板和四页瓦,四页瓦的独特打法被视为陕西快板的“绝技”。陕西快板一般由一人演出,也有双人或数人演出的。表演者手执竹板或四页瓦,边打边说,多用关中方言,以说为主,间以道白。唱词句式长短不一,既有一韵到底的,也有中间换韵的。陕西快板的曲目大部分是新创作的反映现代题材的,如《遇乡党》《戒酒》等。也有根据古典文学、戏曲故事改编的,或从山东快书等曲种移植来的,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这些曲目大多数短小精炼,有“比”有“兴”,朗朗上口,谈谐有趣。
四川金钱板
金钱板是四川省的传统曲艺品种。表演者左手执两块竹板,右手执一块竹板击节伴奏说唱故事。因其中两块竹板上嵌有古铜钱而得名。金钱板的唱词通俗易懂,段末一句略有拖腔。句型变化节奏鲜明,每句字数不限。它的唱腔是前辈艺人在川剧高腔一些曲牌的基础上加工、改革而成。早期(清代)的演出方式都是“跑乡场”“扯地圈”。后来进入茶馆、书场演唱,逐渐流传到云南省、贵州省两省。金钱板都是一人演唱。唱词为七字句或十字句。可根据内容需要适当伸缩,两句一联。金钱板擅于说长篇大书,传统曲目的内容包括民间故事、社会新闻,其中包括十来部专写草葬英雄的武案书,曲目的内容丰富,刻画人物生动。早期的金钱板艺人都是流浪江湖,在乡镇的庙宇、会馆中“万年台”前的空坝子上演出。扯个圆圈,唱一板书,收一次钱,生活清苦。
四川金钱板经典曲目有《武松赶会》《瞎子算命》《货郎子》《绕口令》《十八扯》《老实话》《小菜打仗》等,著名金钱板艺人邹忠新在1949年后吸取各艺术流派之长,不断改革创作,演出了《俩相帮》《圈套》《激浪丹心》《洪湖凯歌》《双枪老太婆》《偷鸡》等。
代表人物
高凤山
高凤山,高派快板创始人,该派的快板艺术特点为吐字清晰、节奏俏丽流畅、一气呵成。
高氏生前是北京曲艺团团长,在快板艺术上独树一帜,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早年间,他曾在天津市“三不管”地带唱数来宝,在这段生涯中,他认为数来宝在地下蹲着唱的表演方式不利于和听众交流情感。在出师后,他将蹲唱改为站起来唱,认为这样的方式更洒脱自由,配合手势、眼神以及面部表情,中间穿插上一些动作,其表演当中的人物和故事得以灵活展现。1949年参加相声改进小组,积极编演新曲目。后专攻快板书、数来宝,并与高德亮、王学义合作。晚年主要从事曲艺教学工作,并与罗荣寿合作,登台演出《卖布头》《黄鹤楼》等传统相声节目。曾任北京曲艺三团团长、北京曲艺团副团长、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演唱快板书,吐字清晰,语言俏皮,节奏鲜明,气势流畅,唱段紧凑,一气呵成,板槽极稳而又富于变化,在继承传统技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说、逗结合方面,尤有独到之处。其代表作有《同仁堂》《数来宝》《诸葛亮押宝》《张羽煮海》《武松打店》《孙悟空三盗芭蕉扇》《黑姑娘》《闯王斩堂弟》等。被誉为“文明来宝高凤山”。
王凤山
王凤山,王派快板创始人。1974年,由王凤山口述、其弟子整理关于演唱快板的理论正式提出,标志着王派快板的正式成型。
王派的快板具有“散淡自由”的艺术特色,在说中唱、唱中说,是一种以半说半唱为基础的“黑红板”。唱黑板时在板前开口的这个字要用说的方式。这一流派的快板的自由变化以心板为根基,进行说唱时主要跟随心里的感觉和节奏,这是“王派”快板所独有的建树。王派快板讲究横板打法,不同于其他派别的竖板打法,这种打法需要横握节子,将食指插入节子的第4、第5扇间,左手持小板,手心向上,手背向下,拇指放在节子的头部。这种握法产生的基本点叫做“垫点”,其节奏一字一拍。其优点是唱法比较灵活,并且适应不同的句子结构。代表曲目有《张羽煮海》、《双锁山》、《绕口令》、《百山图》等。其相声艺术师承有“大面包”之称的朱阔泉,与李宝麒、侯宝林、王宝童、马志明为师兄弟。晚年为马三立捧哏,其捧哏冷静内蕴、憨厚幽默、沉稳又致、文雅洒脱,铺平垫稳恰到好处。代表作有《十点钟开始》、《买猴》、《卖挂票》、《算卦》、《情绪与健康》等。
李润杰
李润杰,李派快板创始人,同时也是曲艺改革家,他在数来宝的基础上改革创立了快板书这门艺术,并使之成为一个时代中最具活力的曲艺艺术品种之一,堪称中国曲艺界的快板书艺术大师。在数来宝数句的基础上,李润杰吸收了评书、相声、西河大鼓等相关的艺术特长,尝试创作了第一个作品《隐身草》,备受欢迎。此后又创作了《抗洪凯歌》《赞三军》等作品,他创立了快板书,使快板这一艺术成为了曲艺中的先锋艺术。
价值影响
快板作为诵说曲艺形式,具有社会价值、认识价值和民俗价值等艺术价值。快板的社会价值集中表现为讴歌真善美、扬弃假丑恶;认识价值方面主要突出了文化传统的印记,具体体现为文化遗产、风情习俗以及社会行业,虽然快板不以传播知识为使命,但在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却获得了很高的知识价值;民俗价值主要体现在内容的选材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具体体现在乡土风物、乡土情感等;此外,快板还具有幽默风趣、有益身心健康的艺术享受的娱乐价值。
快板最有魅力的地方便是装龙伴虎我自己,好似一台大戏。通过语言,动作,生动形象地讲好每一个故事。弘扬好的曲艺作品,在传播进程中,一定要在保持其传统,弘扬其精髓的基础上,顺应时代趋势,适应不同受众的审美需要,并不断加以革新。
传承保护
流传现状
天津快板停留在群众文化活动表演的阶段,发挥着娱乐性和公益性的功能,还没有形成民俗品牌。天津快板等多种曲艺形式,在逆境中求生存,靠一群民间艺人和曲艺爱好者支持,限制了天津快板等曲艺的发展;同时传承人也限制阻碍曲艺的发展。
金钱板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特性而成为曲艺中的一个瑰宝。但随着老艺人的相继谢世,金钱板这一门传统艺术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金钱板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比如传承人匮乏,传统曲目失传,创新曲目不足,民间认同感降低,演出难以剧场化而使艺人无法赖此为生,传播不足致使当代人了解有限有些甚至对金钱板闻所未闻等。
陕西快板通过一系列的展演、交流、参赛,陕西快板新创作的作品得到了锤炼,打磨出一系列有温度有筋骨有力度的优秀作品。同时,涌现出了以杨锦龙、纪鸣亮、张竣豪、姬攀、阳阳、安军涛等为代表的青年快板演员和以袁靖、张宝杰等为代表的青年快板作者,为陕西快板事业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保护措施
陕西快板
2020年,陕西快板非遗传习基地——竹韵斋陕西曲艺传承中心在西安曲艺中心挂牌,中国曲艺“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杨锦龙担任传承中心负责人。杨锦龙先后培训陕西快板学员1000余人,并在四届陕西省少儿曲艺大赛和四届全国少儿曲艺展演中屡获佳绩;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纪鸣亮通过陕西快板沙龙等活动对民间陕西快板爱好者500余人进行指导培训。2021年8月2日,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了《关于拟认定447家单位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的公示》,陕西省曲艺家协会获得陕西快板保护单位资格。
天津快板
非遗传承人刘德印在传承天津快板的时候,注重让天津快板从娃娃抓起,将天津快板带进了小学校园;同时,坚持用天津话演唱天津快板,保持天津快板的地方特色,使天津快板成为展示天津色彩的一种手段,从而达到保护天津快板曲艺的目的。
四川金钱板
现阶段,艺术家利用曲艺多元化的特性,创造性地把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看似毫无关系的曲种,或常规曲种音乐和流行音乐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个曲目中,进行“混搭”,让其不仅具有原始曲种的基本特性,同时还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打开新的曲艺大门。例如,以金钱板艺术进行内容探索的音乐剧《车耀先》大获好评,获得了较为不错的市场反响,也给当前的金钱板艺术的传承带来了新的启示。同时推行地区旅游业与文化艺术共生,积极进行旅游活动与文化宣传形式的融合,在旅游项目的开发中可以积极组织金钱板曲艺艺术相关的交流活动项目,以文旅融合的新形势,推动金钱板曲艺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入选非遗
2008年四川省成都市申报“金钱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91。
2011年万州区申报“金钱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91。
2011年,陕西快板被列入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17年5月30日,天津快板入选“天津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遗产编号为Ⅴ-2。
2021年5月24日,陕西省申报的陕西快板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遗产编号:V-144。
2021年12月,“邹派”金钱板入选第六批自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06-23
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北方网.2023-06-23
自贡公布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10个项目榜上有名.自贡市人民政府.2023-06-23
金钱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05
金钱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2023-07-05
陕西快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7-05
传统荟萃 | 快板.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23-06-22
浅谈中国曲艺发展现状与传承方法.微信公众平台.2023-06-23
陕西快板非遗传习基地挂牌.央广网.2023-06-23
陕西13家单位上榜第五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公示名单.陕西省人民政府.2023-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