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爱因斯沃斯(Mary Dinsmore Salter Ainsworth,1913年12月1日-1999年3月21日),美国心理学家,因其在早期情感依恋领域的研究而闻名。她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格伦代尔市,逝于弗吉尼亚州的夏洛特维尔市。爱因斯沃斯的研究成果被视为现代依恋理论的基石。她在1989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并在2002年被《普通心理学评论》的一项调查评为20世纪被引用最多的第97位心理学家。
人物经历
玛丽·爱因斯沃斯是玛丽和查尔斯·萨尔特的三个女儿中的长女。她的父亲在辛辛那提的一家制造公司工作,拥有历史学硕士学位,而她的母亲是一名护士。两位父母都毕业于狄金森学院。1918年,父亲的工作使全家搬迁至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多伦多。玛丽三岁时就开始阅读,与父亲关系亲密,他负责晚上哄她入睡并给她唱歌。相比之下,她与母亲的关系并不那么亲密;萨尔特后来表示,她们的关系受到了母亲的嫉妒和干涉。在15岁时,玛丽读了威廉·麦克道格尔的《性格与生活行为》(1926年)后,决定成为一名心理学家。16岁时,她开始在多伦多大学上课,并成为被录取进入心理学荣誉课程的五名学生之一。她的论文题为“基于安全概念的调整评估”。
玛丽·爱因斯沃斯加入了加拿大妇女军团,在军队期间担任基尔奇纳市的陆军审查员,负责面试和选拔人员。她的职责还包括进行临床评估和人员评估测试。她被提升为加拿大妇女军团人事选拔主任的顾问,并于1945年晋升为少校。战争胜利后,她回到多伦多继续教授人格心理学,进行研究,并与克洛普弗一起修订赫曼·罗夏克测试。1950年,她与多伦多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生伦纳德·艾因斯沃斯结婚,并随他搬到伦敦。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多个学术职位后,她最终于1975年定居在弗吉尼亚大学,直到1984年结束了她的学术生涯。从那时起,她成为名誉教授,并一直活跃到1992年。
成就
在英国期间,艾因斯沃斯加入了约翰·鲍尔比在塔维斯托克诊所的研究团队,研究母亲分离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954年,她离开塔维斯托克诊所前往非洲进行研究,在那里进行了她的母婴互动的纵向田野研究。她非常努力地学习语言,以至于能进行简单的对话,从而对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她的书《乌干达的婴儿期》至今仍是一项杰出的经典行为学研究。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工作期间,艾因斯沃斯与约翰·鲍尔比的专业关系不断加深。1960年,艾因斯沃斯经历了一次艰难的离婚,但她继续进行研究,并有机会在伦敦的塔维斯托克母婴互动研究小组上展示她在乌干达研究的结果。受到这一点和其他问题的激励,她开始创建一份行为目录。1965年,艾因斯沃斯设计了“陌生情境程序”,以评估个体在遇到压力时依恋行为的个体差异。尽管有批评声音认为她的研究过分强调了母亲的角色,缺乏生态效度,并且是针对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但她的工作仍被广泛认可。
研究
爱因斯沃斯采用陌生情境(strange situation)测验,从婴儿和母亲的研究中界定了亲子关系的三种基本类型:安全型关系(securely attached)、焦虑-矛盾型关系(insecurely attached:ambivalent)、回避型关系(insecurely attached:avoidant)。她认为,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并建立人际关系时,这些特点仍会显露出来。
陌生情境大体包含8个片段(episode),用于评估婴儿在压力情境下的依恋行为。爱因斯沃斯的研究显示,成人的依恋类型形成于童年,并且在成人人际关系中也会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