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侦察部队是现代条件下的一个特殊军种,职责是阻止敌方获取有价值的战场信息,其通常采取新闻检查等各种有效措施,将信息封锁在一定区域内,减少信息扩散的范围,从而减少敌方信息侦察可能性。其通过防电子、防红外制式遮障器,多功能伪装网,施放多频谱遮蔽剂、地面诱饵,金属角反射器,涂料,广泛使用就便器材,烟幕、云雾,设置隐蔽台站和备用设备适时启用,综合运用各种通信手段,提高系统操作人员技能等来为其他部队提供反侦察能力。
历史背景
反侦察作为电子防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广泛采用数字通信,调频通信,光纤、激光、流星余迹通信等技术,将有用信息隐藏于噪音中。研制低概率截获雷达,发展自适应技术,雷达组网,建立多基地雷达,发展预警机,开辟新的通信频段,采用猝发通信,都是增强电子防御,也可以说是提高己方的反侦查能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电子攻击通常要以电子侦察作为辅助支持,特别是希望电子攻击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候,更是如此。为了对某一部雷达实行干扰,需要利用侦察接收机测定雷达的工作频率和脉冲重复周期,以及雷达所处的方位,从而控制干扰机在这个频率和方向上集中功率,取得最佳干扰效果。所以如果雷达采取某种防护技术,例如低截获概率雷达技术,让敌方难以发现雷达的存在,那么就起到了保护自己的目的。
当代反侦察技术
巧妙伪装隐真示假
现代伪装技术是通过巧妙的伪装来隐真示假,蒙蔽敌方的侦察。1991年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为了制造在科威特东南部实施主攻的假象,以仿真坦克、仿真火炮与电子欺骗相结合的手段在这一地区“部署”了一支“师规模”的部队,而主力部队则向西转移了200多公里后才发起了真正的主攻。在科索沃战争中,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从隐真与示假两方面入手,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一是巧用战术手段,躲避敌方电子侦察。为规避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电子探测系统的侦察与监视,南人民军除了严密隐蔽和分散部署兵力兵器外,还采取了多种战术手段,以达到隐真的目的。如严格实施无线电静默,针对热成像信息侦察系统采取相应的对策。二是广泛设置假目标。南军在实战中采取大量欺骗措施,以达到示假的目的。他们利用角反射器等雷达诱饵误导来袭导弹和飞机;在将防空导弹系统及大部分飞机隐藏起来的同时,将一些陈旧和淘汰了的飞机故意暴露在停机坪上,以迷惑北约的卫星和高空侦察机。为了有效对抗美国军队的侦察,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在空袭前便利用山地、丛林等有利地形将防空导弹、火 炮、装甲车辆等目标藏入山谷或丛林,而将一些准备淘汰的飞机和经过精心伪装的假目标暴露在明处来吸引敌人的火力。
动静结合欺骗侦察
现代侦察手段受距离、天候等因素的影响,对移动目标的侦察效果不是十分理想,这也为实施反侦察提供了一条“捷径”。在科索沃战争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队空袭的攻击程序一般是目标侦察、数据输入、实景对照、实施攻击,这一过程至少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因此,在抗击北空袭中,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军队充分利用了这个间隙,灵活机动地将导弹、火炮、装甲车辆等便于移动的目标随时进行转移,当北约飞机或导弹抵达目标空域时,北约卫星和侦察飞机原先发现的目标已不知去向,使得不少飞机不得不携弹返回。
避实击虚主动攻击
现代战争封锁或切断敌方情报来源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对敌方侦察部队和装备实施主动攻击或干扰,以攻代防。在科索沃战争中,为了及时侦获敌机来袭情报,又要避免己方雷达遭受远程打击兵器和反辐射导弹袭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军队的雷达通常采用及时预警、分段接力的手法,即使用远程雷达和近程雷达对敌机目标进行分时分段接力搜索,侦获目标后立即关机。在打击火力上,南军采用地面火炮和防空导弹结合,构成了较为严密的火力配置,给敌人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真假并用促敌“分化”
战争防御一方可以主动向敌侦察系统发送大量的虚假信息和无用信息,以达到削弱敌方侦察能力的目的。此外,大量真假混杂的信息能够干扰敌方的处理进程,还有可能诱使敌人得出不一致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判断。在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在作战中便发现由于情报处理环节过于繁琐、各国情报系统互不兼容等因素,使情报效益大打折扣。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防情报局甚至一度对萨达姆总统入侵科威特的真实意图和进行战争的决心都无法得出一致的意见。同样,在科索沃战争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军在情报处理上依然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盟军的通信情报体制和装备存在诸多差异,造成盟军内部情报交流困难;此外,由于盟军情报来源广泛、缺少统一归口,多次出现各部门提供的情报相互矛盾、无法统一的情况。
在科索沃战争中的表现
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国军队为阻止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获取关键的作战信息,一是加强信息保密。制定实施严格的保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保密职责,区分信息秘密等级、严格控制重要信息传播范围和方式。如在空袭开始后,美空军航天司令部就宣布,以前公开的有关美国军事卫星的所有参数现在都属保密数据,从而切断了南人民军情报分析人员获取美航天器坐标的途径。二是不让包括俄罗斯在内的第三者向南联盟提供情报信息。美国曾向俄方发出严厉警告,俄罗斯如向南联盟提供军事情报,将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报复。三是直接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新闻机构,使得南联盟军民乃至全世界的人们更加难以了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野蛮轰炸行径的真相。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新的信息源。如将网络侦察和网络进攻力量结合在一起,在计算机网络领域,可完成对敌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信息窃取、破坏,并将窃取的情报及时传送给战场信息侦察系统。而且,随着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和战场网络建设的进一步加强,网络领域内的侦察行动日趋频繁。因此,网络领域的反入侵也成了外军反侦察行动的一部分。据悉美国政府曾公开招募电脑黑客高手,着手组建网络信息防御力量,以确保己方网络信息安全。外军在注重运用战术措施反侦察的同时,还积极研究运用隐形技术等反侦察技术,通过改变武器装备和人员本身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方各种探测系统难以发现己方作战信息。现已研制成功的以F-117A隐形歼击轰炸机为代表的隐形飞机、隐形导弹,并且正在继续研制隐形舰艇和坦克,从外形结构上减少雷达反射截面积,从而有效实施反侦察。主动击敌侦察系统,毁敌侦察。外军认为,堵塞或切断敌人情报渠道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对敌侦察平台及侦察分队实施武力攻击或干扰。因而,在对敌侦察系统进行干扰的同时,有效摧毁敌信息侦察及其人员等信息进攻,削弱或消除敌人的信息侦察能力,达成隐蔽己方作战企图的目的,也是外军经常采取的反侦察手段。具体有电子对抗和武力攻击两种作战方式。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军队投入了大量电子战武器,战区内部署的电子战飞机曾达160余架。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共出动31架电子战飞机,占其作战飞机总数的1 1.4%,占可使用的电子战飞机总数的1/3。美军大量的电子战飞机对南军的信息侦察系统实施强大而连续的电子干扰,取得了反侦察的巨大成功。向敌传输虚假信息,扰敌侦察,主动向敌侦察系统发送大量的虚假信息和无用信息,致使其信息“泛滥”,无法获取准确的战场情报。在现代战争中,计算机黑客通过网络向敌方信息系统倾泻大量伪信息、废信息,制造“信息洪流”,阻塞、挤占其信息传输信道,使敌方无法及时有效地获取、传输、处理所需要的信息,以达到迟滞敌方信息侦察的目的。科索沃战争中,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的部分互联网址及电子邮件系统就受到了来自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电脑黑客的侵袭,致使其电子邮件服务器被阻塞,部分计算机网络的正常通信也受到了严重干扰。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无网不胜”的未来社会,网络战这一新颖战法必将成为反侦察的又一利器。
中国反侦察技术
近年来,随着中国新型武器装备试验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演习等活动的开展,西方国家对中国情报搜集的热情日益高涨。据报道,美国海军的EP—3型RC-135战略侦察机在中国东南沿海进行了情报搜集活动。美国《华盛顿时报》报道称,中国战斗机在国际空域对美机进行了拦截,最近一次发生在距中国领海线不远处,两机最近时相距不到100米。这已是近两个月内中国战机第二次在国际空域迫近拦截美国侦察机。此前,两架中国歼—7战机也曾在美国EP—3侦察机附近进行跟踪和监视,一度逼近至75米的距离。除美国外,日本、印度、台湾等地也热衷于收集关于中国的政治、军事情报。据台湾《联合报》报道,无论是在大规模军事演习中,还是在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展示的先进武器,甚至是刚发射的神舟四号无人飞船,都成为了西方及台湾情报部门关注的对象。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侦察的主要手段包括卫星侦察、空中侦察、海上及水下侦察、无线电监听和人力谍报侦察等。其中,卫星侦察和空中侦察是最常见的侦察手段。美国目前拥有至少50余颗各类卫星在空执行侦察任务,而其海、空军装备的EP—3、RC—135、EC—135等电子侦察飞机数量众多。通常情况下,美国军队全球范围内有上百架侦察飞机同时在空活动。海上及水下侦察主要包括舰艇侦察和水下监听。美国海军“鲍迪奇”号海洋测量船不仅能够详细绘制中国近海地形图,还能监听中国潜艇部队的水下作业。日本、印度等国拥有强大的无线电监听网络和大量情报分析人员。日本计划发射的四颗军事情报卫星将进一步提升其空间侦察和无线电监听能力。美国国家安全局一位退休官员透露,每次国外发射通信卫星,国家安全局都会设立卫星接收天线进行跟踪和监听,每年仅用于监听卫星的预算就高达30亿美元。面对西方情报机构的压力,中国研究了几项反侦察技术供借鉴和使用。首先,可以通过新闻限制、人员隔离等方式,将核心情报封锁在特定区域,减少扩散,降低敌方侦察的可能性。其次,可以向敌方侦察系统发送大量虚假或无用信息,扰乱敌方处理进程,甚至可能导致错误判断。第三,利用现代战争的伪装技术和隐形技术,改变武器装备和人员本身的可探测信息特征,使敌方探测系统难以获得情报。第四,针对现代侦察手段的局限性,如距离、天气等因素影响,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如利用卫星侦察的间隙和“空白”进行军事活动。
参考资料
低截获概率雷达(LPI)初探.搜狐网.2024-08-22
从科索沃战争看外军反侦察招术大盘点.新浪网.2024-08-22
聚焦信息化陆战场“第三只眼”.人民网.2024-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