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拓跋什翼犍

拓跋什翼犍

拓跋什翼犍(320年—376年),云中(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人,鲜卑族,拓跋部,十六国时期代国君主。他是平文帝拓跋郁律的次子,烈帝拓跋翳槐的弟弟,其母为王氏。

拓跋什翼键幼年丧父,九岁时被其兄拓跋槐派去后赵作为人质。晋朝咸康四年(338年),拓跋翳槐去世,什翼犍之弟拓跋孤力排众议,将什翼犍迎回国继代王位,改元建国;什翼犍并因此将一半国土分封给拓跋孤。拓跋什翼犍此后政治上设置百官,分掌众职;军事上征伐四方,建国二十八年(365年),铁弗部刘卫辰谋反,什翼犍亲征,刘卫辰害怕而逃走;建国三十年(367年),什翼犍再次大败刘卫辰。代国势力范围东自濊(今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吉林省东部、中部一带),西及破洛那(今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交界地区),南距阴山(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尽沙漠。建国三十八年(375年),刘卫辰向前秦苻坚求援,苻坚于第二年派苻洛率军二十万,配合张蚝等人分路进犯。代国军队作战失利。恰逢高车族各部反叛,代国四面受敌,被迫迁移内蒙古地区前秦退兵后,方才返回。建国三十九年(376年)十二月,拓跋什翼犍长子拓跋寔君受拓跋斤挑唆,将其弑杀,终年五十七岁。此后其孙拓跋珪复国即位,追谥拓跋什翼犍为昭成皇帝,庙号高祖,葬于金陵。

魏收在《魏书》中认为:拓跋什翼犍的文治武功,建立了恢弘大业,为后世子孙建立北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物生平

入赵为质

拓跋什翼犍生于晋朝太兴三年(320年),为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弟拓跋弗孙、拓跋郁律次子,母亲王氏。太兴四年(321年),拓跋猗迤的妻子因拓跋郁律得人心,恐对自己后代不利,将其杀害,一并杀害的有数十人,拓跋郁律的几个儿子却逃过一劫。东晋咸和四年(329年),拓跋郁律之子拓跋翳槐被各部推举为首领,为了和后赵议和,拓跋什翼犍被送去后赵作为人质。在后赵的都城信都县(今邢台市)一呆就是十年。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拓跋翳槐驾崩,他留下临终遗言:"必迎立什翼犍,社稷可安。"

回国即位

当时,拓跋什翼犍远在襄国,诸部落首领认为拓跋翳槐刚死,怕有变故,想尽快拥立新君。因其弟拓跋屈为人狡诈,拓跋孤为人宽仁就想立拓跋孤为新主。于是众人杀死拓跋屈,拥立拓跋孤。但拓跋孤不从,并亲自去后赵迎回拓跋什翼犍。咸康四年(338年)十一月,拓跋什翼犍回国继代王位,改元建国。并分一半的国土与弟弟拓跋孤。

文治武功

由于在后赵呆了十年,拓跋什翼犍学习到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方法。建立代国后,他把各部落首领都任命官职,成为代国朝廷的各级官员。建立成一种国家制度和官僚制度。加强了王权。拓跋什翼犍在军事上四处征伐。首先,在建国六年(343年),拓跋什翼犍向前前燕慕容皝求婚,因什翼犍不同意用一千匹马做聘礼,且傲慢无礼,慕容派军攻打代国,什翼犍率众躲避。其后,为了巩固边防、增强国力,拓跋什翼犍于建国二十六年(363年),讨伐高车部,俘虏万人,获牲畜百万头;又于建国二十七年(364年),讨伐没歌部,获牲畜数百万头。建国二十八年(365年),铁弗部刘卫辰谋反,什翼犍率军征讨,刘卫辰害怕而逃走。为了打击铁弗部,在建国三十年(367年),什翼犍再次率军征伐刘卫辰,用芦苇塞在还未完全封冻的河冰缝隙后并撒在冰面上,与冰结成浮桥,迅速度过黄河,出其不意大败刘卫辰,俘获人口和牲畜数十万。势力范围东自濊貊,西及破洛那,南距阴山,北尽沙漠。

兵败被弑

建国三十七年(374年),什翼犍亲征刘卫辰,刘卫辰南逃;第二年,刘卫辰向苻坚求援。建国三十九年(376年),苻坚派大司马苻洛率领二十万大军,与朱彤、张蚝邓羌等分路进犯代国,鲜卑白部和独孤部迎击前秦军,均遭失败。南部统帅刘库仁退回云中郡。拓跋什翼犍派刘库仁率十万骑兵在石子岭迎战,作战失利。当时拓跋什翼犍患病在身,群臣中无人可以担当御敌重任。于是,拓跋什翼犍带病率领国人避难于阴山山脉之北。此时,所属铁勒各部乘机全部反叛,四面受敌的拓跋什翼犍继续向内蒙古地区迁移。之后前秦军开始撤退,十二月拓跋什翼犍返回云中郡。拓跋孤的儿子拓跋斤因为父死未能继承父亲的职位而心怀不满。当时什翼犍的继承人还未确定,什翼犍因慕容妃的儿子们年长让他们担任警卫,拓跋斤以此为由挑唆什翼犍长子拓跋寔君,称其想立慕容妃之子且杀掉拓跋君,拓跋寔君相信了,于是将拓跋什翼犍与慕容妃的儿子们一起杀害。拓跋什翼犍在位三十九年,终年五十七岁,。

后代建魏

北魏登国元年(386年),拓跋什翼犍的嫡孙,拓跋珪拓跋珪即位代王,后又建立北魏,称帝后尊拓跋什翼犍为高祖,被葬于金陵。

家庭成员

施政举措

政治

拓跋什翼犍归国即位后,改元建国,设置百官分掌众职;把前来归附的多国民众分成南北两个部落,令其弟拓跋孤监察北部,其子拓跋寔君监察南部。拓跋什翼犍还以代郡人燕凤长史许谦为郎中令,订立制度, 休养百姓。同时,拓跋什翼犍还向前燕皇帝慕容皝求婚,慕容皝将其妹嫁与拓跋什翼犍。同年,慕容皝要求“换婚”,拓跋什翼犍将其兄之女嫁给慕容皝,以结好邻国。拓跋什翼犍还将游牧的鲜卑族定居下来,定都云中郡盛乐宫(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军事

建国六年(343年),拓跋什翼犍向前燕国主慕容皝求婚,因什翼犍不同意用一千匹马做聘礼,且傲慢无礼,慕容皝派军攻打代国,什翼犍率众躲避。建国二十六年(363年),讨伐铁勒部,俘虏万人,获牲畜百万头;建国二十七年(364年),讨伐没歌部,获牲畜数百万头。建国二十八年,铁弗部刘卫辰谋反,什翼犍率军征讨,刘卫辰害怕而逃走;建国三十年(367年),什翼犍再次率军征伐刘卫辰,用芦苇塞在还未完全封冻的河冰缝隙后再撒在冰面上,与冰结成浮桥,迅速度过黄河,出其不意大败刘卫辰,俘获人口和牲畜数十万。

人物评价

史学家李大师、李延寿父子认为拓跋什翼犍为人宽厚。他们在《北史》中记载:当时,北地缺少丝绸,只有王宫中有。代人许谦,潜入宫中,偷得了丝绸二匹,被看守告发。什翼犍听了,将许谦藏起来,对看守说:“吾不忍视谦之面,你不要泄漏了。”将许谦释放。还有一事,是他在西征叛贼时,被流矢射中了一只眼睛;叛贼被击败后,射箭的人被俘。众将想把此人杀掉,什翼犍听后,不准,说:“当时,也是各为其主,哪里有什么罪过!”南北朝时期的史学家魏收在《魏书》中评价拓跋什翼犍才智出众、气度不凡,征战四方、攻无不克,建立了恢弘大业,为此后北魏在一百六十年间雄踞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轶事典故

先祖之说

据《北史》和《魏书》记载,拓跋氏出自黄帝轩辕姓。黄帝的儿子昌意,昌意的小儿子封于北国,境内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称为鲜卑氏。黄帝以土德而王,北方方言,称“土”为“拓”,称“后”为“跋”,故后人自称为“拓跋氏”,这便是鲜卑族、拓跋氏之由来。拓跋氏世代相传,六七十代后,传到拓跋什翼键,建立了代国,改年号为建国。而《宋书》的记载与之却大相径庭。《索虏传》中记载,索头虏姓拓跋氏,先祖是汉将李陵的后代。李陵投降匈奴后,后代有千百种,各立名号,索头是其中的一种。这两种说法,孰真孰假,现在已无从考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