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嘴鸭(黑枕黄鹂普通亚种:Anas zonorhyncha),别名有大麻鸭、野鸭、败鸭。斑嘴鸭的体长50-64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斑嘴鸭的雄性成鸟头部从额到枕呈棕褐色,有一纵纹,呈浅棕褐色。眉纹、眼先、颊部和喉部呈黄白色。从嘴基通过眼部到耳羽区有一纵纹,呈棕褐色。胸部呈淡棕白色,有褐色斑。脚呈珊瑚红。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上体的后部较苍淡,下体自胸以下的部分呈淡白色,夹杂有暗褐色的粗斑。嘴的黄端不明显。雌性幼鸟的羽色与雌性成鸟的相似。

斑嘴鸭分布于西伯利亚东南部、库页岛(库页岛)、千岛群岛、中国等地,栖息在内陆大小湖泊、河流、水库及沟渠的水面上,在沿海地带岛屿或海岸的崖石上。

斑嘴鸭肉质鲜美、野味浓郁、脂肪含量低,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市场需求量大,经济价值较高。2000年,斑嘴鸭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16年,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级为无危(LC)。

形态特征

斑嘴鸭的体长50-64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

斑嘴鸭的雄性成鸟头部从额到枕呈棕褐色,有一纵纹,呈浅棕褐色。眉纹、眼先、颊部和喉部呈黄白色。虹膜呈褐色。从嘴基通过眼部到耳羽区有一纵纹,呈棕褐色。头侧余部和颈侧呈棕白色,散布着深褐色的斑点。胸部呈淡棕白色,有褐色斑。其上背呈灰褐沾棕色,各羽边缘棕白色。下背呈纯褐色。腰及尾上覆羽、尾羽呈黑褐色,羽缘较浅。初级飞羽、三级飞羽、翅上覆羽呈暗褐色,羽端呈白色。次级飞羽相叠组成翼镜,呈蓝绿闪紫光泽,在近羽端处有一宽阔的黑带,羽端呈白色。大覆羽的端斑呈黑色,次端斑呈白色,为窄形。腹部呈褐色,有灰褐色的边缘,向后逐渐加深,到尾下覆羽几乎纯黑色。其翼下的覆羽和腋羽呈纯白色。脚呈珊瑚红。

雌性成鸟与雄鸟相似,上体的后部较苍淡,下体自胸以下的部分呈淡白色,夹杂有暗褐色的粗斑。嘴的黄端不明显。

雌性幼鸟的虹膜呈黑褐色,外圈呈橙黄色。嘴蓝黑,其三分之一或更少部分为橙黄色先端,嘴甲尖端稍黑色。跗和趾呈淡橙黄色。爪呈黑色。羽色与雌性成鸟的相似。其背、尾上覆羽和腹部羽毛的边缘较宽,呈棕褐色,尾羽呈褐色,羽的中部和边缘呈棕白色。尾下覆羽呈淡棕白色,在靠近中央处有暗褐带棕色的块斑。其翼镜两端的白斑比成鸟宽。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斑嘴鸭分布于西伯利亚地区东南部、库页岛(千岛群岛)、蒙古东部、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北部、缅甸、孟加拉国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和中国。

中国分布

自然繁殖的斑嘴鸭在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华北、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等地分布。斑嘴鸭在云南省大部分地区、西藏自治区南部、昌都地区西南部、长江以南、台湾为冬候鸟,在吉林省等地为夏候鸟,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台湾省、云南省为留鸟

人工养殖的斑嘴鸭在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等地分布。

栖息环境

斑嘴鸭栖息在内陆大小湖泊、河流、水库及沟渠的水面上,在沿海地带栖于岛屿或海岸的崖石上。

生活习性

斑嘴鸭在3月中旬会飞往北方繁殖,9月底至10初会进行南迁,沿途经过华北,至10月中旬以后,会大量出现于长江中、下游。其在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其常成对或分散成小群在水面上游泳。有时将头向后转,将嘴插入翅膀下方,浮在水面上休息。

斑嘴鸭是杂食性动物,吃藻类蝇蛆、绿豆、草籽、砂砾、芦苇嫩根、水草、腹足纲及昆虫等。其在晨昏时,会飞往附近的稻田、沟渠、泥塘中觅食。

斑嘴鸭在换羽区和越冬地常和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一起混合群集。其通常5-20只结群进行游泳和潜水,结百余只乃至上千只的大群到换羽区换羽。

斑嘴鸭性格机警,怕人,不易接近。当人们靠近80-90米左右时会立即飞起,在湖泊水面的上空盘旋,等待湖面安静后,再返回进行游泳和觅食。其喜欢游泳和行走,很少潜水。鸣声洪亮清脆,在远处亦可听见。

生长繁殖

交配

人工养殖的斑嘴鸭雌雄之间的求偶、交配行为多在水中进行,早晨多于其他时间段。雄性斑嘴鸭在水中追逐雌性斑嘴鸭,用嘴巴啄住雌性斑嘴鸭颈部的羽毛,跳至雌性背部,完成交配过程。

筑巢

斑嘴鸭在沿海岛屿和海岸的岩石间营巢,也造于湖泊、河流岸边的杂草丛中,或在水边竹丛间。

河北省白洋淀发现斑嘴鸭的巢结构粗糙,用草茎、细根、小枝条、禾本科杂草等物堆成,内垫些干草和亲鸟的绒羽,呈碗状。在吉林省饮马河边发现的巢底部铺有2厘米厚的干草屑,巢周围有4-7厘米长的干蒲草茎铺垫物,最外围以大量绒毛,夹杂有少数草茎碎片。巢的外径270-320毫米,内径140-180毫米,深85毫米。

换羽

在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斑嘴鸭于7月下旬脱换飞羽。换羽前,其从繁殖地进行局部迁移,于夜间飞到换羽区。这个时期白天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踪迹,夜晚则成群出现于开阔的湖面上觅食游荡。换羽期约一个半月左右。8月下旬,随着飞羽陆续脱换完毕,就开始白天出现于湖面上。

产卵

自然分布的斑嘴鸭在5-7月繁殖。其每窝产卵一般9-11枚,最多可达14枚,卵呈淡青黄色。孵卵24天时出雏。人工养殖的斑嘴鸭通常在6-8月龄,体重在800-1200克,可达到性成熟,参与繁殖。其在2月中下旬开始产卵,至6月中下旬结束,其产卵期为4个月左右。其大多数在早晨产卵,少数在下午产卵。其可在人工筑建的窝内产卵,有少数会在运动场产卵,受到惊吓时,会在水池中产卵。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斑嘴鸭的种群数量在80-160万之间,野生种群数量日趋减少。2001年的种群数量比1960年的数量减少了30%-40%。

致危因素

斑嘴鸭的巢区附近会有鱼种站人员割草捕鱼,还有附近居民前来放牧。故斑嘴鸭的巢被破坏,卵被捡走,导致其产卵量减少30%-40%左右。

由于资源没有合理的开发利用、芦苇沼泽湿地和水域面积的缩小、水质的污染严重,人们无组织无计划的滥捕乱措导致了其栖息环境和种群数量的减少。

保护级别

2000年,斑嘴鸭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04年,其被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评级为无危(LC)。

2015年,其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评级为无危(LC)。

2016年,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评级为无危(LC)。

主要价值

斑嘴鸭翼镜和三级飞羽是很有经济价值的饰羽。翼镜的商品名叫绿翠毛,三级飞羽的商品名叫银头毛,均可供作饰羽。

物种危害

斑嘴鸭在秋季时常成群飞到成熟的谷田中,啄食谷穗,对农作物有一定危害。

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

Anas zonorhyncha.COL.2024-09-06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4-08-17

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03-07

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03-07

Chinese Spot-billed Duck.ucnredlist.2024-08-17

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4-08-17

..2023-03-07

..2023-03-07

斑嘴鸭.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03-07

..2023-03-07

万方数据微博.万方数据.2023-03-07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3-07

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2004).物种聘雇与保护.2023-03-07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物种评估与保护.2023-03-07

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