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晓南,幼时取名志元,男,汉族,1944年10月12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岩土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5

龚晓南高中先后就读于金华市第四中学浙江金华第一中学,大学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78年9月到1981年7月在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1982年2月到1984年9月在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并顺利毕业。1986年12月到1988年4月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0年5月到1994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龚晓南主要从事土力学及基础工程理论和工程实践研究。先后出版《高等土力学》 《地基处理新技术》《土力学》等著作。培养研究生174名。先后获评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何梁何利基金奖等荣誉。2003年研究成果受施工扰动影响的土体环境稳定理论和控制方法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软土地基基坑工程环境效应和控制方法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研究成果广义复合地基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研究成果基坑降水的环境效应及防治方法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14年被聘为华东交通大学岩土工程院士工作站领衔院士。

人物经历

早期与学业经历

龚晓南1944年10月12日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汤溪县罗埠区的一个农民家庭,幼时取名志元,父亲龚樟杰,母亲章放弟,家中还有祖母陈大香和姑母龚珠梅,同胞兄弟姐妹七人:5。1958年到1960年在金华市第四中学读普通高中,肄业。1960年到1961年在浙江金华第一中学读普通高中,顺利毕业。1961年9月到1967年7月在清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学习,毕业获得学士。1963年5月2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21978年9月到1981年7月在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1982年2月到1984年9月在浙江大学岩土工程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并顺利毕业。

工作经历

龚晓南1968年5月到1978年8月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8601工程处基建办公室工程组组长。

1981年8月到1982年1月担任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助教。1984年10月到1986年11月担任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讲师。1986年12月到1988年4月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86年被浙江大学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12月到1990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副主任;破格晋升为浙江大学教授。

1990年5月到1994年4月担任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副所长。1992年完成专著《复合地基》,提出了复合地基的框架、定义、分类、承载力以及技术方法,并创建了广义复合地基理论,促进形成了其工程应用体系。1994年5月到1998年研究成果获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9年9月担任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主任,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0年研究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2年研究成果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大奖。2003年研究成果受施工扰动影响的土体环境稳定理论和控制方法获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软土地基基坑工程环境效应和控制方法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4年研究成果广义复合地基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6年研究成果基坑降水的环境效应及防治方法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2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4年研究成果大深度地下连续施工环境影响分析与防治对策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7年研究成果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道路工程中复合地基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研究成果复合地基理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提出复合地基的理论:1992年龚晓南完成专著《复合地基》,提出了复合地基的理论框架、定义、形成条件和分类方法,创建了广义复合地基理论,成为中国复合地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宁杭高速的建设:杭宁高速公路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大动脉,带领团队提出的设计方案将工期缩短了1年,并且无需二次开挖;通过设置复合地基处理过渡段缓解了差异沉降,控制了“桥头跳车”现象。该案例普遍运用于软土地基高速公路的路堤与桥头连接。

主要论著

主要论文

龚晓南发表刊物论文580余篇。

出版著作

龚晓南出版著作50多部。

人才培养

龚晓南1984年起相继开设了高等土力学、土塑性力学、工程材料本构方程、计算土力学、地基处理技术和广义复合地基理论等研究生课程,培养研究生174名,其中硕士91名,博士83名。

荣誉与获奖

个人荣誉

科研获奖

社会任职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表示:“龚晓南是浙江省和中国岩土工程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他在复合地基和地基处理理论及工程实践,以及地基处理技术的普及推广、基坑围护设计、基础工程施工环境效应及对策、土木工程教育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表示:“龚晓南教授为我国工程建设和岩土工程学科发展,为岩土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创造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

龚晓南.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3-07

为地基“把脉问诊”(深聚焦·科技创新,高校在行动②).光明网.2023-03-07

贺兰山学者讲座:岩土工程若干问题.宁夏大学.2023-03-07

龚晓南院士.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23-03-07

龚晓南.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3-03-07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获奖人名录(2022).何梁何利.2023-03-07

金华籍科学家龚晓南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浙江新闻频道.2023-12-16

龚晓南:半生“玩土”,只为“夯实基础”.中国工程院.2023-03-07

龚晓南.中国知网.20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