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秋老虎

秋老虎

秋老虎是中国民间指立秋(8月8日左右)以后短期回热天气。中国民间称立秋后的这种回热天气为秋老虎,也称秋傻子。发生在8、9月之交,持续日数约7-15天。这种天气出现的原因是南退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形成连日晴朗、日射强烈,重新出现暑热天气,人们感到炎热难受,故称“秋老虎”。这种回热天气欧洲称之为“老妇夏”天气,北美人称之为“印第安夏”天气。

定义

“秋老虎”是中国民间对于立秋后再度出现短期炎热的俗称。这种现象并不一定每年都出现,通常发生在8-9月间,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总体来说是半个月到两个月不等。虽然气温较高,但空气干燥,阳光充足,早晚温差不大。短期大气压高峰再度控制回归是导致此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天气闷热,常让人感到不适。

形成原因

秋老虎是副热带高压造成的,副热带高压中心控制的地区容易出现高温,夏秋交替之际,副热带高压开始南退、东撤,但由于大气环流的不稳定性,副高有时又可能短暂地西伸北抬,再次控制部分地区,造成高温天气。且造成秋老虎的原因还有因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南移并向北抬升,导致晴天少云、强烈日照和气温回升。这种回暖现象在欧洲称为“老妇夏”,在北美则称为“印第安夏”。

立秋以后,副热带高压是我国中东部地区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该系统会使得一些地区连日晴朗、日射强烈,形成炎热的“秋老虎”天气。这种天气从北往南逐渐出现,始于8月下旬到9月初。除了华北和东北地区之外,长江流域和南方也会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然而,今年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7月上旬以后它的位置几乎不再变化,一直停留在长江流域和江淮流域,导致南方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强的高温热浪

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入秋后,雨水减少,空气湿度降低,导致天气干燥,草木逐渐凋谢,人们容易感到口渴。燥是秋季的主要气候特色,属于阳邪,常引起温燥(初秋)和凉燥秋老虎(深秋)等疾病。

且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和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起着重要作用。当热带西太平洋暖池增暖时,从菲律宾周围经南海到中印半岛上空的对流活动将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向北偏移,导致我国江淮流域夏季降水较少。反之,当热带西太平洋暖池上空的对流减弱时,菲律宾周围的对流活动减弱,副热带高压位置向南偏移,导致江淮流域降水增多,黄河流域降水减少,可能会发生干旱。观测事实也表明,当热带西太平洋暖池上空的对流增强时,从东南亚、经东亚到北美西海岸上空的大气环流异常呈现遥相关型–东亚太平洋型。

主要表现

由于中国地域广阔,秋季高温期的表现因地区而异。比如,华南的高温期要比长江流域的晚些,通常推迟2-4个节气。此外,每年的高温期长短不一,可以持续半个月至两个月不等;有时高温期会来去匆匆,甚至出现多次。

形成特点

《大气科学词典》上说:秋老虎是中国民间对立秋之后重新出现短期炎热天气的俗称。在中国南方总体上强于北方这是秋老虎的主要特征。中国北方由于冷空气活跃,立秋后温差增大,天气比较凉爽。但南方不同,立秋后依然经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在经历处暑白露等节气后的1个月内,往往秋老虎横行,直到9月下旬的秋分节气,天气才会凉快下来。在中国秋老虎持续时间有明显的不同,越往北持续时间越短、结束得越迅速。如华南的秋老虎要比长江流域的来得迟。

分布情况

秋老虎常见于中国的江淮、江南和华南地区,偶尔也会跨过长城出现在华北和东北地区,但这种情况很少见。南方的秋老虎相对更猛烈一些,而北方的则稍逊一些。南方秋老虎的特点是高温持续时间长、强度较大,而北方的则主要体现在闷热,早晚则较为凉爽。且通常在8月下旬至9月初,华北、东北可能首先迎来“秋老虎”,然后系统继续南移到长江流域和南方,给这些地方带来炎热的天气。自7月上旬副热带高压脊线北抬到北纬30度以来,它的位置稳定并几乎未移动,一直停留在长江和江淮流域,导致南方出现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高温热浪

在西北太平洋靠近中国一侧的海域或日本海附近维持长时间的高温状态,可能导致副热带高压依然强劲,形成所谓的秋老虎。海气相互作用现象之一是厄尔尼诺暖流拉尼娜,这是最经典的例子。根据气候资料统计,当东太平洋赤道海温下降(拉尼娜现象)且北太平洋海温升高时,副热带高压偏向西伸,常常发生在9月,这种副热带高压形态才会形成秋老虎。秋老虎与拉尼娜存在某种关联,但这只是基于气象数据的统计结果。

饮食文化

雪梨百合莲藕汤

材料为雪梨1个、百合15克、荷藕300克,冰糖适量。雪梨去皮去内核,切成小块;鲜百合洗净,撕成小片状备用;莲藕洗净(保留藕节),切成小块;把雪梨与莲藕放入清水适量煲约2个小时,放入鲜百合片再煮约十分钟,调味食用。此汤具有清暑解热、润肺化燥、护脾的功效。

笋干老鸭煲

材料为老家鸭一只,笋干若干,姜、黄米酒、盐、大葱适量。将鸭子剁块,焯水,冷水下锅放入洗净的鸭子,焯好的鸭子沥干水分备用。热锅倒入少许茶籽油,放入姜片葱段煸炒至金黄色后倒入鸭肉,撒一点黄酒继续拌匀,将砂锅内放入七分满的水烧开,水开后放入炒好的鸭肉,笋干。水开后撇干净浮沫转小火慢炖,全程小火慢炖2小时。此煲补阴益血、清热健脾

桑菊饮

材料为菊花6g,桑叶6g,白糖30g将桑叶、菊花挑选干净,洗净,除去杂质,放入大杯内,加入白糖、沸水,浸泡3~5分钟即成。桑菊饮具有功效疏风清热,清肝明目的功效。此外,秋季易患许多肺部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反复感冒等,往往与秋季肺阴受损有关。因此,秋季最应注意养肺,可通过叩击督脉、膀胱经、廉泉至天突等穴位以补益肺气,亦可温灸关元、涌泉等以收藏元气。

鸭子

福建省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鸭肉味甘、咸、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乌骨鹏药用价值更大,可使结核病患者减轻潮热、咳嗽等症。老母鸭能补虚滋阴,对久病体虚者或虚劳叶血者均有补益作用。鸭子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烤鸭、荷叶鸭等。

糯米丸子

老福小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糖类,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糯米有养阴的功效,秋季可以适当喝点糯米粥

人体危害及预防

危害

秋燥、秋感、秋泻是秋老虎给人体带来的主要危害。

1、气温高湿度低空气干燥,容易对人体造成损伤,中医学称其为“秋燥”,是初秋时节引发人体生病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2、警惕热射病。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失调,导致体内热量积累过度并损害神经器官。它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当气温达30℃~34℃时,胃酸分泌减少、肠道蠕动减缓、食欲下降。

3、在空调房间呆久了,容易出现所谓的“空调病”。人们可能会出现头晕、嗜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由于免疫力较差,使他们容易感冒、发烧甚至呕吐等现象。

4.高温天气,人体代谢旺盛,能量消耗较大,加之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如果过于贪凉,细菌、病毒便可乘虚而入,导致感冒。

5.秋老虎天气时暑气未消,空气湿度变大,气温波动较大。多变的天气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容易引起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措施

预防措施:中医养生原则重视“秋冬养阴”,以清补为佳,秋季食补有助于恢复夏季营养成分的流失。除了积极饮水外,应适当增加润肺生津的食材,如五果五菜中的银耳、百合、藕、山药、扁豆、白菜、白萝卜和梨。可搭配酸甘生津的食材如苹果、番茄、柚子,减少煎炸类、寒凉瓜果的摄入。对于脾胃较弱的孩子,建议不拘时饮粥,例如绿豆粥、山药粥莲子粥薄荷粥,既可防暑补液,又能增进食欲。

秋季气候变化大,容易导致感冒。可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从初秋开始进行耐寒锻炼,以增强免疫力。此外,秋季由于湿度降低,易导致秋燥和肺炎气管炎的发生。要注意饮食调理,少食辛辣食物,多食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和青萝卜。另外,胃病容易在秋天复发,胃病患者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胃肠道的适应能力。要注意预防相关疾病,适当加强锻炼,防寒保暖。

环保建设

中秋节时节,湘北大地'‘秋老虎”持续发威,高温天气依旧。中国石化集团巴陵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按“绿色企业行动”创建计划,狠抓直接作业环节和承包商监管,避开高温时段实行错峰作业,安全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环保项目建设,确保进度受控。

影响及预防措施

农作物影响

秋季高温对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影响,会降低作物光合作用,抑制其生长发育,特别是在授粉阶段更为明显。且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超过20天,土壤失较快。预防热害六要点7一8月份正是水稻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从7月中旬开始,全国便进入了高温炙烤模式,预计后期局地还将有2次高温过程,给水稻生产带来了挑战。水稻在不同生育时期对温度的需求不同,但均存在最适温度和临界温度,若环境温度超过临界温度,会极大限制植株的生长发育。

预防措施包括:适时灌水以降温,对异花授粉作物进行人工授粉提高结实率,以及使用磷酸氢二钾溶液或过磷酸钙追肥。

热应激影响

热应激是由于外界环境影响,导致鸡体内温度急剧升高而发生生理机能紊乱的一种症状。鸡没有汗腺,主要通过呼吸系统散热和调节体温,当外界温热环境持续作用于机体,无法散发的热量可在几十分钟或几小时内在鸡体内蓄积,从而很容易诱发热应激而导致大批死亡。措施: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物理性降温措施,合理选用药物,防病抗应激,及时添加碳酸氢钠维生素c和具有清热解毒、凉血解暑作用的中草药,则能明显减轻热应激,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加产蛋量。

参考资料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3-03

秋老虎.中国气象科普网.2023-03-03

立秋啦!饮食调养需注意滋阴润燥 谨防秋老虎.中国新闻网.2023-03-03

秋老虎”面面观.中国气象科普网.2023-03-06

江南华南“秋老虎”发威 掌握四点巧应对.中国气象科普网.2023-03-04

今年处暑已“出伏”,会否提早入秋?.百家号.2023-08-14

2018年有秋老虎吗 今年秋老虎从什么时候开始时间介绍.闽南网.2023-08-14

秋老虎.查字典.2023-08-14

秋老虎蓄势待发!高温即将来临!.人民号.2023-08-20

几种病喜欢与你秋后算账(组图).新浪女性.2023-08-20

今年我国北方的“秋老虎”哪去了?.百家号.2023-08-19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的热状态及其上空的对流活动对东亚夏季气候异常的影响.dqkxqk.ac.cn.2023-08-20

西太平洋暖池对中国气候的影响.OSGeo中国中心.2023-08-20

秋老虎”是什么虎?.今日头条.2023-03-06

7日“立秋”恰逢中末伏 “咬秋”需防“秋老虎”发威.央视网.2023-03-03

全国“秋老虎”出没地图出炉!今年的秋老虎咬人吗?.中国天气网.2023-03-03

秋老虎现象的分析.中国天气网.2023-08-19

小时健康小站节气话养生|“秋老虎”来袭,三道食疗方教你避免燥邪伤害.百家号.2023-08-19

福文化·饮食文化.网易手机网.2023-08-19

秋燥、秋感、秋泻!如何应对秋老虎的“三板斧”.人民网.2023-03-06

四个当心挡住秋老虎.中国气象科普网.2023-03-06

秋老虎”肆虐,高温天谨防空调病.钱江晚报.2023-03-03

出伏需防“秋老虎”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格外注意.人民网.2023-03-06

秋老虎”带来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应如何预防?.人民网.2023-03-06

今年秋老虎要发威!对农业有啥影响没.今日头条.2023-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