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金钱槭(学名:金钱槭属 dyeriana Henry),为无患子科(Sapindaceae)金钱槭属(Dipteronia)的乔木,又名飞天子、辣子树、云南金钱枫。分布于中国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和蒙自县交界的老君山地区,生长在亚热带气候地区海拔2000~2500m的疏林中或森林边缘地带。

云南金钱槭高达13米,奇数羽状复叶,小叶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尖,粗锯齿。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萼片4或5片,黄绿色,花瓣4或5片,白色,雄蕊8枚,子房为一簇长毛或呈扁心形。果序圆锥状,被黄绿色柔毛,翅果幼时绿色,熟后黄褐色。

云南金钱槭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Ⅱ级保护植物,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处于濒危(EN)的等级,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翅果形状奇特,凋落时,随风飞旋、飘摇,具有一定观赏价值。

演化

云南金钱槭是中国特有种,它不是一个中国云南省本地进化物种,而是在第四纪冰川时期生存下来的孑遗植物,早在第三纪时本属植物曾跨白令海峡广泛分布。随着青藏高原隆起、西南季风的形成进入及冰期的反复作用,导致退出原有分布地而仅在中国云贵高原地区得以保存。

金钱槭属古新世时期化石曾在北美被发现。2017年,在中国境内云南中部南华县的吕合盆地首次发现了渐新世时期的金钱槭化石,和北美地区发现的化石在时间上前后承接。

形态特征

云南金钱槭为乔木,高达13米。

具奇数羽状复叶,长30~40厘米;小叶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9~14厘米,先端渐尖或稍尾尖,粗锯齿较稀疏,两面中脉被柔毛,侧脉13~14对;顶生小叶柄长2~3厘米,侧生小叶近无柄。

顶生或侧生的圆锥花序,被白色柔毛,长15~25厘米。花序梗长 4~6厘米。萼片4或5片,黄绿色,卵形或椭圆形;花瓣4或5片,白色,阔卵形,稍短于花萼雄蕊8枚;子房为一簇长毛或呈扁心形;花柱较短,柱头 2裂或不开裂。

果实和种子

果序圆锥状,长达30厘米,被黄绿色柔毛;翅果幼时绿色,熟后黄褐色;果柄长,被柔毛。

分布

分布范围

云南金钱槭为中国特有种,原分布于中国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和蒙自县交界的老君山地区和贵州省兴义地区,但随着中国贵州省兴义地区森林的过度砍伐,1990年后期再没有见到。

生境

云南金钱槭分布在亚热带气候地区,该地区干、湿季分明,年平均温11~15摄氏度,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到1200毫米之间,相对湿度约75%。常生长于海拔2000~2500m的疏林中或森林边缘地带。

习性

云南金钱槭喜光,喜温凉气候。喜花岗石风化的赤红壤,土壤pH值在5~6之间。大部分植株是以单优灌木林群落形式存在的。其喜光的特性导致一旦常绿阔叶树种侵入云南金钱槭单优种灌木林群落地段生长,形成遮荫,云南金钱槭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整个群落走向衰退。而只有存在一定的干扰,如人类的取材和砍薪等活动时,云南金钱槭单优灌木林才能在林间空地或农耕区向自然植被的过渡地带较长时间内得以维持。

繁殖

云南金钱槭花期为4~5月,果期为9~10月;花杂性,雄花两性花同株。其繁育方式以风媒为主,由于花期时云南金钱槭分布区的降雨量、雷暴日数均较多,雨水的冲刷使花粉传播受到极大阻碍, 导致花粉流的形成较为困难。此外,云南金钱槭的翅果较大,种子的萌发率及育苗成活率很低,种子亦需经较长期的休眠后才能萌发。

栽培

采收

秋季采收果实,晒干后去翅不去壳或晒干冷藏,至春季播于苗床,约30天左右即可发芽出苗。

整地

春季播种育苗于2月初开始整地,翻挖苗床,施足腐殖土,将苗床表土整平整细,喷洒高锰酸钾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对土壤进行消毒。苗床开浅沟,种子均匀地撒入沟内,随即覆盖一层细土,及一层松针或稻草。

移栽

于雨季时,选择土壤、水湿条件好,适于云南金钱槭生长的地方植苗。每种植穴内施入过磷酸钙等作基肥精细种植。植后每年春秋各抚育1次,干季进行浇灌,以确保正常生长。

扦插

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3 年生树体的当年生枝条插穗,剪截成适当长度,每个插穗保留1~2 个芽。消毒后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插入插基质海煤土中,随即喷水。在拱架上盖上薄膜以利保湿和控温。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云南金钱槭仅分布在中国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和蒙自县交界的文山老君山地区以及富宁县,其野生种源十分罕见,分布面积为21公顷。

致危因素

导致该物种濒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云南金钱槭的生境退化或丧失。二是由于喜光且生长型为小乔木,无法在密林中生长;同时由于其种子较大而数量较少,在干扰频繁地段也难以找到其合适生态位,因此云南金钱槭在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内部和频繁干扰地段均缺少适宜生境。

保护价值

云南金钱槭为中国槭树科特有的乔木状稀有原始树种,是研究槭树科植物起源、系统演化、植物区系、地理分布、古地理和古气候等的重要树种,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保护等级

2021年,云南金钱槭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Ⅱ级保护植物。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处于濒危(EN)的等级。

保护措施

80年代以来就开展了迁地保护工作。1992年中国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引种繁育中心从文山老君山采种到昆明基地育苗,1995年雨季时,露地定植54株苗木,全部开花结果。

2001年,欧阳志勤等从中国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引种的云南金钱槭在云南省珍稀濒危植物引种繁育中心已实现了从种子到种子的生长过程,迁地保护获得成功。

观赏价值

云南金钱槭的果实为翅果,初为绿色,成熟时变成褐色,形状似古代的钱币,十分奇特。果实凋落时,翅果随风飞旋、飘摇,有“飞天子”的美称。

参考资料

云南金钱槭 (yún nán jīn qián qì).植物智.2023-02-24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国政府网.2023-02-24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Dipteronia dyeriana.2023-02-24

Dipteronia dyeriana | 中国珍稀濒危植物信息系统.植物智.2023-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