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晔
元(509年—532年12月26日),字华兴,小字盆子,北魏皇帝(530年—531年在位),拓跋晃拓跋晃曾孙、拓跋濬的弟弟南安惠王元桢之孙、扶风王元怡次子。
元子攸初年(528年),元晔被封为长广王,出任太原太守,主持并州的事务。尔朱荣死后,被尔朱世隆等拥立为皇帝,年号建明。普泰元年(531年),尔朱世隆等人认为元晔不是北魏皇帝一脉,属于远支,便把元晔废了,改立元恭为帝。元恭即位后,把元晔封为东海王。次年高欢击败尔朱氏,立元修为帝,十一月,元脩以元晔与尔朱氏有牵连将其杀害。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北魏永平二年(509年),元晔出生于洛阳市。性格轻浮急躁,身体健壮,很有力量。从秘书郎做起,逐渐升任通直散骑常侍。元子攸初年,被封为长广王,食邑一千户。并且被任命为太原市知府,主持并州的事务。
拥立为帝
武泰三年(530年),北魏被野心勃勃的尔朱荣等人折腾到了到了崩溃的边缘。孝庄帝元子攸,不想让尔朱氏掌握北魏的大权,便谎称自己的皇太子出生,召尔朱荣入朝庆贺,借机杀死了尔朱荣。元天穆和尔朱荣的儿子尔朱菩提也一同被诛杀。尔朱荣的族弟尔朱世隆与他的侄子尔朱兆为替尔朱荣报仇,自晋阳发兵进攻京师洛阳市,共同拥立太原太守、行并州刺史长广王元晔为皇帝,年号建明。
元晔即位后,大封尔朱氏,任命尔朱兆为大将军,进爵为王;任命尔朱世隆为尚书令,赐爵为乐平王,加封为太傅、司州牧;又任命尔朱荣的堂弟尔朱度律为太尉,赐爵为常山王;任命尔朱世隆的哥哥天柱长史尔朱彦伯为侍中;任命徐州市刺史尔朱仲远为车骑大将军,兼尚书左仆射、三徐州大行台。不久后,尔朱兆将洛阳攻破,俘虏了元子攸元子攸,并将其押回太原市,杀死于城内三级佛寺。
被废身死
尔朱世隆等担心元晔之母卫氏干预朝政,为了自己能长期执政,派数十骑伪装成盗贼,趁卫氏出行,将卫氏劫持杀害。之后,尔朱世隆兄弟又以元晔为皇室远支且没有多大声望为由,打算改立一位皇室嫡系近亲—元恭为帝。尔朱天光与尔朱世隆在确认元恭是装哑之后,替元晔写好了禅让文书,并派泰山知府窦瑗逼迫元晔签署。泰普元年(531年),元恭即位,改元泰普。当年,元晔被降封为东海王。普泰二年(532年)十一月,北魏朝廷以元晔与尔朱氏有牵连将其杀害。
人物评价
元晔本是北魏皇族的远支,是由于尔朱兆、尔朱世隆等起兵,为了“名正言顺”而拥立的皇帝。在尔朱氏获得政权后,又由于皇族远支的身份迅速被废,被杀,足见其于当时的身不由己。且身份尴尬,甚至不为《魏书》《北史》等官修正史所承认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