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碘化钾

碘化钾

碘化钾(英文名称:Potassium Iodide),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KI。摩尔质量为166.0028g/摩尔,密度为3.12g/cm3。碘化钾为无色或白色立方晶体,无臭,具有浓咸苦味,在湿空气中易潮解。易溶于水,溶解时吸热,溶于乙醇、丙酮、甲醇和甘油中。可以与卤素、酸、盐、氧化物发生反应。其制备方法有中和法、碘化铁法和还原法。

碘化钾可以用于制备甲状腺肿防治剂、用于补充人体碘元素、用于色层分析、点滴分析和常用分析、用于感光乳剂和彩色照片媒染剂的配制等。在农业上,是家畜饲料的添加剂;工美领域用于石版印刷。

相关历史

1840年,英国人塔尔博特对他的摄影法进行了改进:用碘化钾代替氯化钠制备乳剂,使用显影液进行加工。早在1879年英国科学家Hannay和Hogarth在做超临界乙醇溶解碘化钾的试验时,发现超临界流体的独特溶解现象。

1939年美国FDA就正式批准碘化钾用于核事故应急,并批准可按非处方药在药店出售。1957年10月10日,英国温茨凯尔(Windscale)市的核反应堆发生事故,释放出多种放射性核素。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78年宣布,应用碘化钾是核事故应急时阻断甲状腺摄取放射性碘的安全和有效的手段。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事故,释放出多种放射性核素。美国FDA曾向事故现场调拨碘化钾,但因检查结果表明碘131对人体没有造成明显污染,而未使用。1982年FDA宣布核事故时向公众投给碘化钾的建议。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事故,释放出大量放射性碘等核素,造成严重不良后果。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前苏联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向部分公众发放了碘化钾。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核事故后碘预防指南》。2001年,美国FDA和英国NRPB发表新的核事故应急时用碘化钾封闭甲状腺的指南。在2011年3月11日,福岛县的核事件中碘化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应用领域

核辐射

核事故应急处理中,碘化钾中的稳定性碘可在体内阻止放射性碘进入甲状腺内,一般可减少甲状腺内放射性活度的85%以上。

医药

碘化钾在医药界用于制备甲状腺肿防治剂、眼玻璃体混浊的吸收剂、呼吸科用祛痰剂和内科用利尿剂;以及起止痛活血作用的风湿止痛膏。

食品

碘化钾在食品工业上是营养碘质强化增补剂。食盐中添加碘化钾来补充,中国规定在地方性甲状腺病区,食盐中碘化钾添加量为1kg中添加20mg~50mg。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将碘化钾列为一般公认安全物质。

化工

碘化钾在化学化工方面作为试剂,用于色层分析、点滴分析和常用分析;并且是制备碘化物染料的原料,也是碘及某些难溶金属碘化物的助溶剂

其他

影相行业用于感光乳剂和彩色照片媒染剂的配制。在农业,是家畜饲料的添加剂,在鸟纲等动物饲料中添加使用可作加碘增强剂。工美领域用于石版印刷。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碘化钾为无色或白色立方晶体化学式为KI,摩尔质量为166.0028g/摩尔,密度为3.12g/cm3,熔点为681℃,沸点为1323℃。无臭,具有浓咸苦味,在湿空气中易潮解。易溶于水,溶解时吸热,溶于乙醇、丙酮、甲醇和甘油中。

化学性质

与卤素反应

碘化钾与下列卤素反应,生成单质碘和相应的卤化物

与酸反应

碘化钾与下列酸反应,能生成相应酸的钾盐,同时能生成碘或碘化氢(氢碘酸)。

与盐反应

碘化钾与下列盐反应,有不同钾化合物生成。

与氧化物反应

碘化钾与下列氧化物反应,有不同产物生成。

制备方法

中和法

碘化氢碳酸钾发生中和反应,得到碘化钾。

碘化铁法

铁屑与铁反应生成碘化铁碘化亚铁混合物(Fe3I8),然后该混合物与碳酸钾反应,生成碘化钾。

还原法

将碘放入反应器中,加水,在搅拌下缓慢加入氢氧化钾溶液,使反应完全,溶液pH至5~6,呈紫色。

为了还原碘酸钾,可缓慢加入甲酸

还原后调节pH至9~10,加热保温,静置过滤,将清亮滤液减压浓缩,冷却结晶,滤出产品。

安全事宜

安全标志

健康危害

大量食入碘化钾会导致中毒引起轻度麻醉、视力减退,肌肉松驰等病症,还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喘息、眼睑浮肿、荨麻疹等症状。严重时可使血压下降、脉搏频数、呼吸困难肌肉痉挛,甚至死亡。

储存运输

应储存在阴凉、避光、干燥的库房内。瓶口必须密封。不得与有毒品共储混运。运输时要防雨淋和日光照射。装卸时要小心轻放,严禁振动、撞击,防止包装破损。

参考资料

Potassium Iodide | KI | CID 4875 - PubChem.PubChem.202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