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强(1936年5月19日至2022年12月23日),无为市人,中国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工程专家,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最优控制学科体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民盟中央原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1954年,考入清华大学电机系,1964年,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年至1985年,为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1985年至1995年,先后担任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访问教授、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电气系客座教授。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2006年,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八、九届民盟中央副主席。
卢强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最优控制学科体系的研究工作,20世纪80年代,开拓了电力系统最优控制领域,建立了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新学科体系,20世纪90年代,创立了电力系统非线性分散最优控制的微分几何方法体系,并成功用于东北地区、上海、深圳。此外,卢强还提出并组织了世界上第一座无补燃压缩空气储能发电系统的研发。
人物经历
求学与工作经历
1936年5月19日,卢强出生在无为市,小学就读于无为市无为县杏花泉中心小学,1947年,顺利小学毕业。1954年,卢强从芜湖市第一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填的志愿是水利系,但被分配到电机系,1959年,清华大学电机系学士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
1964年,卢强研究生毕业,成为清华大学电机系的一名青年教师,1964年至1979年,担任清华大学电机系助教。1984年至1985年,受聘为美国卡罗拉多州大学客座教授。1985年至1986年,受聘为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访问教授,讲授研究生课并科研。1987年7月,回国后任清华大学副教授,1988年1月,晋升为该校教授,1989年,批准成为该校博士生导师。
1991年,凭借在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非线性最优控制学科方面的研究成果,卢强成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1993年至1995年,担任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客座教授,讲授研究生课并科研。20世纪90年代中期,卢强注意到三峡电站的建成将形成全国联合大电网,同时又注意到美国等国电网频频发生灾难性大停电的事实,创建了电力系统混成控制理论,并用于东北地区互联系统、上海电力系统和深圳电网智能调度自动化系统。1997年,卢强主持了“太阳能扬水及照明智能化综合系统”的研发,先后在清华大学、石河子大学建立示范工程,研究成功后,解决了该村80余户家庭洁净饮用水、果树浇溉、看电视等问题。2003年,当选为IEEE Fellow(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2006年5月,卢强主持研制的大型发电机组非线性最优和非线性鲁棒电力系统镇定器,已成功投运于中国的100余台湾电力公司机组,并成功运用在三峡电站国产化机组上得到应用。2006年,由于在“非线性控制领域的显著贡献和非凡的世界影响”,卢强当选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1年,当选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2012年4月,卢强与山东山东鲁电电气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合作落户院士工作站。
逝世
2022年12月23日,卢强院士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社会任职
在社会任职方面,卢强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访问教授、日本九州工业大学电气系客座教授、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八、九届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科学》编委、《科学通报》编委等。
主要成就
研究综述
电力系统最优控制与安全稳定性的提高:卢强将数学、现代控制论、电力系统动力学、计算机与物理仿真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电力系统线性最优控制新学科体系,主持研制了大型发电机组非线性最优和非线性鲁棒电力系统镇定器,已成功投运于中国的100余台湾电力公司机组,2006年5月,成功运用在三峡电站国产化机组上得到应用。
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理论及应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卢强注意到三峡电站的建成将形成全国联合大电网和美国等国电网频频发生灾难性大停电,提出了电力大系统灾变防治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方向,而且他提出和建立的“事件驱动的混成控制理论与实施方法”,已运用于东北地区、上海和深圳。
绿色能源开发利用:1995年,卢强向国家提出中国太阳能发电系统发展规划(建议),阐述了利用该技术对开发西部的重要意义,1997年,卢强主持了“太阳能扬水及照明智能化综合系统”的研发,首先在清华大学、石河子大学建立示范基地,研究成功后,在南疆大漠深处建立起绿洲示范村,这解决了该村80余户家庭洁净饮用水、果树浇溉和照明、看电视等问题。
人才培养
截止2022年,卢强院士培养了100余名博士、硕士及博士后等一大批电机工程学专业人才,包括多名国家级领军人才和全国劳模,其中,卢强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生孙元章教授,1998年,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0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指导的博士生刘锋,博士毕业论文《基于微分代数模型的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荣获2007年度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学生梅生伟,2003年,破格晋升教授,2005年,获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科研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下表仅收录部分
主要作品
出版专著
据不完全统计,下表仅收录部分
学术论文
截止2022年,卢强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EI论文120多篇,下表仅收录部分
专利
据不完全统计,下表仅收录部分
荣誉与奖励
荣誉
科研奖励
评价
“卢强院士在电力系统线性和非线性最优控制、电力系统灾变防治、数字电力系统、压缩空气储能等方面,均做出举世瞩目的开创性成果,出版了多部产生重大学术影响的中英文专著,为我国电气科学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卢强悼念词)
参考资料
卢强.院士馆.2023-02-01
卢强.深圳中国科学院院士活动基地.2023-01-31
卢强院士.中国科学院.2023-01-31
卢 强.清华大学.2023-01-31
卢强同志逝世.今日头条.2023-01-31
卢强教授.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2023-01-31
卢强.中国科学院.2023-01-31
电力系统工程专家、中科院院士卢强在京逝世,享年86岁.清华大学.2023-01-31
自动控制和电力系统工程专家卢强院士逝世.光明网.2023-01-31
无为市杏花泉中心小学唁电.为市杏花泉中心小学.2023-02-01
芜湖市第一中学唁电.芜湖市第一中学.2023-02-01
卢强.卢强纪念馆.2023-02-01
卢强.清华大学.2023-02-01
清华大学“电力大系统非线性控制学”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北极星电力新闻网.2023-02-01
An Improved Recursive Bayesian Approach for Transformer Tap Position Estimation.Purchase Details.2023-02-02
Searching for feasible splitting strategies of controlled system islanding.Semantic Scholar.2023-02-02
A simulation study of OBDD-based proper splitting strategies for power systems under consideration of transient stability.Skip to Main Content.2023-02-02
Nonlinear decentralized saturated controller design for power systems.ResearchGate.2023-02-14
Decentralized nonlinear optimal excitation control.Semantic Scholar.2023-02-02
Nonlinear stabilizing control of multimachine systems.IEEE Account.2023-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