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金哲(1920年9月25日-2022年12月24日),天津市人,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小儿外科学专家,中国小儿外科主要创始人之一,张金哲1949年后历任外科主治医师、助教、讲师、副教授。曾任北京胡亚美儿童医学研究院院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特级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张金哲主要从事小儿外科学研究,创造了基础加局麻,使中国各地都能进行小儿手术。1947年,张金哲进入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外科工作,担任住院医师及总住院医师。1955年左右,首先发现了死亡率最高的新生儿皮下感染,并命名为“婴儿皮下坏”,使该病得到有效控制,还探索出了“张氏钳”手术,发表了该术式论文《环钳斜吻合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这在国际医学界中产生了很大影响。此外,还总结出了小儿外科急症的诊断、治疗,及肛肠外科与胆道外科手术设计。同年,张金哲调入新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历任外科主任、副院长。2000年,获得伦敦皇家自然知识促进学会“丹尼斯·布朗(Denis Brown)”金奖,2002年,获印度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R.K.Gandhi)”金奖。还获得了中国香港及英国皇家学会外科学院荣誉院士、北京市精神文明奖章等荣誉称号。

2022年12月24日,张金哲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人物生平

早年与学业经历

1920年9月25日,出生于天津市宁河区寨上庄,1932年至1937年,在河北省立第一中学初中毕业,1937年,由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被迫转入天津市耀华中学高中,1938年,顺利高中毕业。

张金哲在顺利完成小学与中学教育后,分别报考了燕京大学台湾辅仁大学津沽大学的医学、美术、建筑三个方向不同的专业,在燕大的国文考场上,写下了《不为良相宁为良医》一文,表达志向和意愿,获高分被录取,而同时另外两所大学也录取了张金哲,可由于第一个发榜的是燕京大学,所以张金哲进入了燕京大学学医。

1941年,张金哲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医预系,并获得学士。同年,张金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协和医学院进修医学,可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北京协和医学院被迫关闭,全体学生被强迫转入当时日本人控制的北京大学,但张金哲拒绝了日本人的转校安排,1942年南下,来到了上海圣约翰书院医学院进修,1943年,该校也被日本人接管,张金哲愤而转考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1945年,于该校学士学位毕业。

工作经历

1945年6月,张金哲回到北平市(北京旧称),在中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前身)任外科实习医师。1946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47年,由于出色的工作表现,晋升为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1948年前后,各地医院出现新生儿皮下坏疽,张金哲提出给患处切开放出脓血,但这个大胆想法没有得到支持。1949年8月,张金哲的女儿不幸被传染上皮下坏疽,于是大胆为孩子作切开引流术,手术成功后,消息很快传开来,手术方法很快得到推广,皮下坏疽患儿因此得到重生。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去中国台湾的机会,张金哲选择留在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觉得只有留下来才能实现自己成为“良医”的愿望,任该院主治医师、助教、讲师、副教授。1950年6月,任院长的执行秘书,同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建立了5张病床的小儿外科。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张金哲作为手术队队长,两次赴朝,就地自编讲义,开办麻醉培训班。1955年,受著名儿科专家诸福棠邀请,张金哲来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工作,任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任、副院长,正式创建小儿外科。1986年,任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特级专家。1997年,凭借在小儿外科方面取得的成就和作出的贡献,张金哲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1年,任北京胡亚美儿童医学研究院院长。

社会任职

逝世

2022年12月24日17时03分,张金哲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按照张金哲临终遗愿,他的遗体将捐献给首都医科大学用于医学研究。

主要成就

医学成就

20世纪50至60年代,张金哲对婴儿“感染”“急腹症”进行简化和对理论深入研究,首先发现了当时死亡率最高的新生儿皮下感染,并命名为“婴儿皮下坏疽”,使得新生儿皮下坏疽百分百致死率降低到了百分之十,使该病得到了控制。而且还在创造了多次无死亡的记录,如“小儿阑尾炎30年15000例无死亡”、“急性绞窄性肠梗阻和坏死休克患儿连续100例无死亡”。

20世纪80年代以后,张金哲对腹部畸形手术进行简化改进,还探索出了“张氏膜(无肛门)”“张氏钳(巨结肠)”“张氏瓣(总胆管)”以及总结出了小儿外科急症的诊断、治疗,及肛肠外科与胆道外科手术设计等,而且首创“基加局”(一种麻醉方法)、“摸肚皮”(一种徒手体检法),为中国小儿外科迅速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国际小儿外科界拥有了话语权。截至2022年,张金哲各项发明5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及参与著书50余部。

人才培养

1958年,张金哲受卫生部委托开办了一年制小儿外科医师进修班,截至2020年,先后培养近20名硕士、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多数成为小儿外科医生,张金哲对教学一直兢兢业业,在三尺讲台上站到96岁,讲最后一课的前一天,张金哲相伴70年的爱人去世了,第二天,依然准点到达教室,面对学生的心疼和不解,张金哲说,“不能因为我自己的事情影响教学工作。”

出版著作

截至2022年张金哲主编或参与著书50余部,下表仅收入其中部分著作

学术论文

截至2022年张金哲先后发表论文300余篇,下表仅收入其中部分论文

荣誉与奖励

社会荣誉

科技奖项

人物纪念

2023年12月24日,为了传承和发扬张金哲仁爱与奉献的精神,张金哲院士嫡孙张传俯作为发起人及委托人,在各方支持下,在北京成立“张金哲院士慈善信托”。

评价

“张金哲院士,被国际同行称为中国小儿外科之父,他将自己奉献给我国的小儿外科事业,至今仍是我国小儿外科领域的灵魂人物。”(光明日报评)

“张金哲是中国小儿外科之父,但在成千上万的患儿眼中,他就是一个会变魔术的医生爷爷。”(中国工程院评)

“平易近人还很幽默”“这位老同志太好了,他对每位病人都有一个详细的记录……讲得详细,听得清楚,不蒙人……”(患者家属评)

“他是宝藏爷爷,将一生奉献给了孩子。”(安徽大学医院评)

参考资料

宁河概况.天津市宁河区人民政府.2022-11-29

张金哲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22-11-29

张金哲.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4-05-14

医学人文与张金哲的百岁人生.中国青年网.2022-11-29

医学人文与张金哲的百岁人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2024-05-13

张金哲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22-11-29

张金哲.中国工程院.2022-11-29

医学人文与张金哲的百岁人生.中工网.2022-11-29

中国“小儿外科之父”张金哲院士100岁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22-11-29

张金哲:行医 是爱的艺术.共产党员网.2022-11-29

深切缅怀张金哲院士.首都医科大学新闻网.2023-12-24

“中国小儿外科之父”张金哲院士去世!百岁时仍到医院工作.今日头条——南方都市报.2022-12-25

大医至仁张金哲.科学网.2022-11-29

69幅老地图,看尽北京城市历史变迁.澎湃新闻.2022-11-29

“中国小儿外科之父”张金哲院士去世!百岁时仍到医院工作.腾讯网.2023-12-25

行医七十余年仍未“退休”——“小儿外科之父”张金哲院士.光明新闻.2022-11-29

张金哲与小儿外科的60余年.光明网.2022-11-29

医学人文与张金哲的百岁人生.光明新闻.2022-11-29

“三爱院士”张金哲:98岁依然坚持出诊.北晚新视觉.2022-11-29

医学人文与张金哲的百岁人生.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2022-11-29

张金哲.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院.2022-11-29

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之一——张金哲院士.万方医学网.2024-05-14

第七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中国政协网.2022-11-29

张金哲:带领中国小儿外科走向了国际.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2-11-29

两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2022-11-30

百岁院士张金哲:将儿童医院打造成儿童健康乐园.科学网.2022-11-30

张金哲:他是宝藏爷爷,将一生奉献给了孩子.安徽大学医院.2022-11-30

Rectovestibular fistula with normal anus: a simple resection or an extensive perineal dissection? - PubMed.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2022-11-30

Stability of a rat model of prehepatic portal hypertension caused by partial ligation of the portal vein.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2022-11-30

荣获小儿外科界的“诺贝尔奖”,他带领中国小儿外科走向了国际.澎湃新闻.2024-05-15

1991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公众版.2024-05-13

1958年.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公众版.2024-05-14

“张金哲院士慈善信托”成立.百家号.2024-05-13

张金哲:会变魔术的医生爷爷.中国工程院.2022-11-30

94岁的儿科医生.中国青年报.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