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是1977年雷坦创作的布面油彩画,现藏于广州艺术博物院,曾获得广东美协50年50经典作品奖、全军优秀作品奖。
《飞夺泸定桥》展现了22位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激烈战斗的时刻,营造出一种短兵相接的震撼效果。雷坦使用正面构图法和平视视角描绘过桥红军,让观者有如置身于战斗场景之中,增强了真实、紧张的感受。
创作背景
内容原型
《飞夺泸定桥》取材自红军长征中发生的重要战役。1935年5月,长征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为渡过大渡河,向陕甘宁苏区前进,多次击溃川军的拦阻。经两天急行军,于29日晨抢占了泸定桥的西桥头,西桥头与沪定城相接。但在红军到达的前一天,守军已将铁索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下13根铁索悬在大渡河上。当日下午4时,红四团发起了夺取泸定桥的战斗。在该团火力掩护下,由第2连22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敌军密集的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去,成功占据了东桥头,掩护后方战士铺设木板。后续部队紧跟过河,歼灭守军大部,占领泸定城,接着与沿河左岸北上的部队会合。在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有四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
创作过程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雷坦接连绘制了多幅主题性创作,其中包括《飞夺泸定桥》。为了创作,雷坦曾用近三个月的时间,沿着红军长征的路线考察,亲身体验了红军当年的艰苦历程,最后使用了正面构图的方法完成了《飞夺泸定桥》。
艺术鉴赏
在平视的视角基础上,雷坦强化了画面主体内容的纵深,但仍聚焦于画面前部和中部的22位红军战士。红军战士穿过烈火与弹雨,冲击到江对岸泸定桥桥头前的瞬间,他们手持拧开盖、拉了弦的手榴弹,踩着残存的桥板,铁链在摇晃,敌人点燃的烈火也在桥头燃烧着。明亮的色调描绘出战士们以及他们身侧的铁索、残存的桥板,战士们被桥头敌人点燃的跃动着的烈火镀上了一层火红色。透过战士身侧铁索的间隙,可以看到滔滔奔流的江水与远处险峻的群山,共同构成险峻而壮观的景观。天险的险峻并没有被雷坦刻意强调,只是展示出大自然的壮景,但在被江上雾气隔断的对岸建筑和山体的映衬下,凸显出了红军战士的伟岸和战斗精神的伟大。
作品影响
《飞夺泸定桥》曾入选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本第十册,作为课文《飞夺泸定桥》的插图。
《飞夺泸定桥》曾获得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评选的广东美协50年50经典作品奖,排名第27名,还获得过全军优秀作品奖。
重要展览
参考资料
广州艺术博物院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开展 《飞夺泸定桥》原作等在穗展出.广东省人民政府.2022-12-15
教科书插图太丑?这些经典美术作品曾入选课本插图….光明网.2022-10-16
百年风华 时代画卷:广州艺博院大展讲述广州美术经典中的党史.金羊网.2022-10-16
重磅!专访102岁画家刘国枢,《美术经典中的党史》邀您走近油画《飞夺泸定桥》…….央视网.2022-11-29
红色文物·红色故事二 | 这张语文课本里的插图 就藏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日报.2022-12-15
教科书插图画风引争议,盘点那些年“刷屏”课本的广东美术经典.南方网.2022-10-16
百年风华 时代画卷——广州美术经典中的党史展.广州艺术博物院.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