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寨岭特长隧道,是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渭源至武都段关键工程,位于定西市漳县、岷县两县交界处,由甘肃公航旅集团投资建设,于2016年5月开工建设,2024年1月31日零时正式通车。
木寨岭特长隧道全长15.226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最大设计时速80公里。隧道通车后,原来需要1个小时通过的木寨岭只需约12分钟。
木寨岭特长隧道是迄今为止甘肃省最长的公路隧道,隧道穿越漳河与洮河分水岭,横跨漳县、岷县,地质构造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被专家学者称为“隧道建设史上罕见的世界性难题”。
建设与规划
渭武高速公路全长237.74公里,北起定西市渭源县路园乡,南至陇南市武都县两水镇,是甘肃省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建设难度极高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
2016年5月,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渭源至武都段关键工程——木寨岭特长隧道开工建设,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最大设计时速80公里。
木寨岭特长隧道穿越漳河与洮河分水岭,横跨漳县、岷县,地质构造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被专家学者称为“隧道建设史上罕见的世界性难题”。
木寨岭特长隧道地处四大地质构造板块交界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全隧均为Ⅴ级围岩,围岩以松散怕水的炭质板岩为主。炭质板岩如同书页一般层层分离,整体性差,自稳能力弱,易掉块塌,遇水很快软化成泥。隧道最大埋深达629.1米,埋深超500米的隧段超过了60%,地应力极高,且地下水发育,大部分段落有股状水,局部有突涌水。
在软岩地质、高地应力与涌水作用下,自2016年5月进场施工以来,木寨岭隧道软岩大变形情况就十分严重,隧道单边最大变形量超过3000毫米,刷新了国内纪录,给施工带来极大挑战。被国内地下工程界的院士、专家及学者称为“隧道建设史上罕见的世界性难题”。
2017年至2018年期间,孙钧、何满潮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分别带领团队进入现场,大家齐心协力做了一个实验隧道,攻克出关键工法——“开挖补偿法”,即新型软岩隧道大变形治理技术理论与方法,成功以网状锚索系统提高了岩体稳定性,一举扭转了建设工程进度缓慢的局面。
2018年9月,甘肃公航旅集团长达公司成立了甘肃省内首个院士专家工作站,首次在公路隧道建设提出了NPR恒阻锚索、让压锚索支护体系,经过多阶段的试验段施工和持续的技术总结及支护方案的动态优化,有效改善了前期频繁换拱、返工浪费、进度停滞的被动局面,突破了隧道工程管理、设计和施工的传统理念,开创了高地应力软岩隧道预应力锚索主动支护体系先河。同时,渭武定西项目办坚持“四新”技术的应用,总结形成了木寨岭特长隧道软弱围岩施工工艺工法,引进了大型悬臂掘进机、多功能凿岩立拱平车等先进机械设备,为项目建设“加速度”。
经过不断试验、总结、优化工艺工法,2019年开始,渭武高速木寨岭特长隧道建设步入快车道。此外,该隧道项目还利用物联网及数据分析,建立了预应力锚索质量验收标准、检测及运营期监测系统,对预应力锚索开展体系化、系统化管控。
2022年5月14日,甘肃公航旅集团渭武高速木寨岭特长隧道累计掘进达90%。6月,木寨岭特长隧道施工进入冲刺阶段,还需掘进长度不足1.5公里。
设计参数
木寨岭特长隧道位于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岷县两县交界处,是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G75)渭源县至武都区段关键工程,全长15.226公里,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最大设计时速80公里。
运行情况
2024年1月31日零时,渭源县至武都区高速公路木寨岭特长隧道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中国高速路网南北方向主干线——G75兰州至海口国家高速公路全线通车。
特色与价值
木寨岭隧道通车后,过往车辆只需要不到12分钟就可通过原来需要1个小时的木寨岭,行车效率将大大提高,且不用再经过212国道连续13公里的长下坡,行车安全也将得到保障。木寨岭隧道给几十万岷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新气象,岷县将彻底告别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岷县、漳县盛产的当归、黄芪、党参等238种中药材,金、锑、石油等矿产资源可以更快地运往全国各地,更多的游客可以走进遮阳山、贵清山、狼渡湿地草原、岷州会议纪念馆、红军盐井纪念馆等旅游景区,真正惠及公路沿线群众生产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资料
木寨岭特长隧道31日通车, G75兰海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每日甘肃.2024-01-31
渭武高速木寨岭特长隧道工程建设进入冲刺阶段.新华网.2022-06-26
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岭特长隧道正式开通运营.中国科技网.2024-01-31
探访木寨岭特长隧道:中国南北大动脉“扼颈之环”何以贯通?.新华网.2024-01-31
甘肃:渭武高速木寨岭特长隧道主洞决定性进展,突破公路隧道建设史上罕见的世界性难题.百家号.2024-01-31
渭源至武都高速公路木寨岭特长隧道今日通车运营 G75兰州至海口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今日头条.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