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年代》是龙平平根据同名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共938页,于2021年出版。
《觉醒年代》以1915年《新青年》创刊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共机关刊物这一时期为背景,通过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知识分子以及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等青年的故事,展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历史事件。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社会各阶层在国家、民族和人民觉醒背景下的生活百态,再现了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奋斗岁月,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推动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2022年,《觉醒年代》荣获主题出版类“中国好书”称号。
作品制作
制作过程
《觉醒年代》最初为电视剧作品,其出版计划始于2015年。2021年初,同名电视剧播出结束后,作者龙平平着手将约50万字的电视剧剧本改编为小说。在改编过程中,他增加了背景交代,尤其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描述,使小说最终扩展至约80万字。为此,龙平平在2021年7月至8月期间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高强度创作。同年“十一”前后,小说完成了各项审查手续。随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闫晶明组织文学界专家,包括《人民文学》总编辑在内,对作品提出了多项修改建议。2021年10月起《解放日报》为小说《觉醒年代》作了两个多月的连载。
作品出版
龙平平与安徽人民出版社的编辑团队共同对稿件进行进一步打磨,最终于2021年12月中旬正式出版。
内容简介
《觉醒年代》这部小说以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为背景,生动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历史巨变前夜的思想萌动和社会生活。小说通过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鲁迅、胡适等人物的视角,展现了他们在思想、文化和现实斗争中的不懈奋斗、勇于牺牲的精神,以及新旧文化之间的激烈冲突与个人内心的矛盾挣扎。作者龙平平以“觉醒”为核心,刻画了觉醒者们为国家、民族和大众付出的牺牲与代价,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清贫、爱情婚姻上的隐忍,甚至至亲之人的生命奉献。
小说将政治风云、文化变迁、社会变革和军事斗争融为一体,既整体观照历史,又为具体人物定位,展现了不同阵营人物的观念冲突与文化担当。无论是新文化阵营的先驱还是旧文化阵营的顽固分子,都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和深刻的时代内涵。作品通过军阀混战、五四游行等历史场景的描写,以及对饮食、服饰、书画、语言等细节的精确还原,勾勒出一幅丰富立体的社会生活图景,凸显了时代风云与人间烟火的交织。
此外,小说还通过人物的家庭生活、代际冲突、爱情关系等,为读者提供了观照时代的多重视角。例如,赵纫兰与李大钊、高君曼与陈独秀、江冬秀与胡适等人物关系的刻画,以及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的性格塑造,都强化了作品的故事性和情感深度。最终,小说以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为核心主题,展现了从思想启蒙到组织建党的历史进程,成为一部感受青春热情、感悟责任担当、接续奋斗精神的激情之作。
作品意义
《觉醒年代》以宏阔的历史叙事彰显时代主题,艺术再现了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思想、文化、政治上的充分准备。从《新青年》的创办到建党实践,作品将青春热情、责任担当与奋斗精神融为一体,既是思想觉醒的激情篇章,也是民族复兴的壮丽缩影。
所获荣誉
作品评价
《觉醒年代》之所以成为一部通俗、亲民的现象级作品,主要原因在于它在好看、感人的基础上给人以启迪,“看了之后,会把自己融进去,产生‘强国复兴有我’的责任感。”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徐光寿则认为,《觉醒年代》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有大情怀,还有小情感。(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 评)
《觉醒年代》这种透过优质电视剧原作而进行的文学改编,或许正是文学的大众化写作的一条通途,因为它确实可以借助于优质电视剧的“破圈”效应而进一步在读者中赢得延期的共情体验,帮助他们深入体味该剧剧本的审美价值。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文学在各个艺术门类中的独家特长其实不在于这种出自影视原作改编的二度创作,而在于紧紧倚靠自身独特的语言手段和语言形象而创生出自主想象空间。(王一川评)
参考资料
小说《觉醒年代》《大望》获评“中国好书”.搜狐网.2025-03-02
觉醒年代.豆瓣读书.2025-03-02
龙平平:像创作《觉醒年代》一样,去写下一部作品.新华网.2025-03-02
时代巨变的生动描绘:读龙平平《觉醒年代》.新华网.2025-03-02
《觉醒年代》荣膺2021年度中国好书.安徽财经网.2025-03-02
长篇历史小说《觉醒年代》全国校园行第一站走进同济校园.长篇历史小说《觉醒年代》全国校园行第一站走进同济校园.2025-03-02
《觉醒年代》与文学大众化.中国作家网.202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