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
石人泛指的以石雕刻而成的人的造像。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草原地带的考古文化现象,包括中新疆及中亚内陆诸国,西及于南俄草原。石人的造型具有美术考古学、体质人类学、民俗文化学的多重研究价值。石人是雕刻造型艺术品,但是造型特征有别于木雕、泥塑等。
中国对石人考古资料的收集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西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等单位组成调查组,调查了新疆境内的石人,石人的研究能够亚欧草原游牧部族或民族文化为特点的石人文化。
名称由来
一般人们所说的亚欧草原石人,主要指的是墓地石人,又常常将随葬石称为石人,或是仅仅泛指的以石雕刻而成的人的造像。
分布范围
石人研究的分布范围,已经很明确是亚欧草原,亚欧草原所涉及的国家比较多,有蒙古、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中国境内的新疆、内蒙古自治区。亚欧草原石人是以游牧民族文化为内涵的石人文化。阿勒泰地区是中国草原墓地石人最丰富的地区,已发现80余尊,最高的石人通高3.1米,露出地面高2.7米,最矮的石人露出地面高0.6米。
青铜时代出现的墓地石人,主要发现于男西伯利亚的米努辛斯克地区,同时在黑海沿岸一带也发现了青铜时代的墓地石人,早期铁器时代,黑海东北岸出现了斯基泰石人,阿勒泰市铁器时代石人则包含喀拉塔斯、切木尔切克等四种类型,突厥时期的石人广泛分布于亚洲草原。石人主要来自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和阿勒泰地区的草原。虽然看起来高矮胖瘦各有不同,但其实只分为两种,一种叫萨穆特石人(圆眼三角鼻),另一种则是叫做喀依纳尔石人(饰三角纹)。
石人延续
墓地石人的消亡时间,在亚欧草原各个地区是不一样的,欧洲草原最晚是13世纪的钦察石人,蒙古和南西伯利亚地区石人的延续时间比较长,蒙古石人延续到了13-14世纪,而中亚石人的延至了11世纪。
新疆石人
中国对新疆石人的考古,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1953年西北行政委员会文化局、新疆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组成新疆省文物调查工作组,调查了新疆境内的各种古代文化遗存,其中包括了石人。195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编写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古迹分布及保护单位名单》中,有阿勒泰市地区9处石人、塔城地区1处石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州2处石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8处石人、昌吉回族自治州6处石人、哈密市1处石人,总计27处均为重点保护对象,到了60年代,李遇春、吴震、李征等人调查了阿勒泰及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李政将切木尔切克、波什屋博石人和墓葬结合起来分为三类,第一类石人体型小、兼有浮雕和阴刻,第二种石人造型、服饰上有了变化,衣领多为圆形,胸前有椭圆形雕刻饰物,颈部有锯齿状装饰,雕刻技法以浮雕为主、兼有阴刻,第三种则是以浮雕为主。
相关文物
在阿勒泰地区博物馆里,有一尊托干拜石人,是一位唐代美女,这尊石人高2.54米,肩宽0.53米,是工作人员从哈巴河县境内采集,年代在公元7至9世纪(唐代)。石人头梳高髻,身着对襟长衣,脸庞圆润,体态丰满。
参考资料
穿访阿勒泰大地,探寻古老草原石人的历史奥秘.今日头条.2025-04-16
新疆古生态园丨神秘的千年呼唤——草原石人.微信公众平台.2025-04-16
丝路瑰宝|托干拜石人:守望草原的唐代“胖妹”.天山网.202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