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泽颐浩寺,为苏杭之首,建于南宋,盛于元明,经过历代扩建,据《松江府志》记载:金泽颐浩寺“虽杭之灵隐,苏之承天,莫匹其伟”。说的是颐浩寺的规模,要超过杭州市最大的灵隐寺苏州市最大的承天寺。

基本介绍

为合“一藏”之数,相传全寺有5048间房舍,占半个古镇,全寺南起放生桥,北至寺界桥,南靠蔡田新村,西近市河。整个寺院,殿堂庑廊,亭台楼阁,山明水秀,道路纵横,花草遍地,树木葱茏,如皇家陵园,似佛家仙阁。居僧近千,盛极数百年。历代帝王,诗人墨客,名人雅士,留下无数足迹,也留下无数珍贵的诗画和墨宝。

关于金泽颐浩寺有如下故事:

赵构,因金兵入侵,他在宰相吕颐浩的护驾下,步步南撤,由扬州市南下,转苏州市到达青浦区的青龙镇,即现在的白鹤镇,再由白鹤镇来到金泽镇

宋高宗来到金泽后的行宫,由吕颐浩选择,下榻在金泽坐字圩,即现在的大寺基。随后便部署了军政事宜:前军在金泽四周的湖泊操练水战,后军采集鱼米土产,犒赏军士,任务明确后,由宰相吕颐浩分头贯彻执行。

在此期间,宋高宗曾微服出巡,游览了金泽。

金泽有桥有庙,街道纵横,有酒楼有茶馆,买卖兴旺,人群拥挤。宽敞的白米港,河水清澈,船来船往;白米港两岸,人头攒动,络绎不绝。岸边的蔬菜瓜果,应有尽有;鱼虾背角无齿蚌,琳琅满目。因金兵铁蹄蹂躏,陆路地带,遭灾严重,现在赵构看到金泽这么一派繁荣的水乡景象,自是目不暇接,心中好感徒升,盛称金泽是富庶的王国。

另一方面,吕颐浩去查看后军的采购和伙食情况,听到士兵们议论金泽的饭菜香,鱼虾鲜,他们吃得十分满意,于是操练起来更加认真有劲,再加上金泽“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水乡景色,他们人人都热爱金泽镇

吕颐浩听了后,更觉金泽真是块风水宝地,于是马上向宋高宗报告了这些,并请示自己想在金泽建造一座宅第以备安顿晚年的愿望。

赵构因自己的所见已十分喜爱金泽,如今加上士兵们的感受和吕颐浩得叙述,也深觉这里风水尤佳。因吕颐浩屡立战功,对于他的要求,宋高宗满口答应,并委托金泽绅士费辅之,筹备设计建造。

在金泽驻歇约半月后,因形势变化,将继续向南方撤退。

宋高宗十分留恋在金泽的日子,离开前的最后一日,他在吕颐浩的陪同下,观看了水兵训练的情景:水兵精力旺盛,斗志倍增,冲锋前进,杀声震天,紧张精彩,拼杀勇敢。当他乘坐小船,驶向金泽港时,河岸传来如雷的喊声:“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赵构听后龙颜大悦,并挥手致意!

当宋高宗和宋军们离开金泽的时候,都依依不舍,金泽民众则手捧糕点、茶水,沿路相送。凭借着在金泽的那份士气,后来宋高宗来到杭州市,终于想明白准备放手一搏,重用主战派将领岳飞韩世忠、张浚等人,大张旗鼓,大振军威,全面抗金。完颜宗弼步步北撤,我江南大地,出现了相对稳定的局面。宋高宗大喜,并直言是金泽那块风水宝地给他带来了这样的好局面。

五年后,宋高宗因政局稳定,他十分怀念给他带来好运的金泽古镇,并想去看看已竣工的“吕氏宅第”。

赵构乘龙舟第二次来到金泽时,宰相吕颐浩的宅第早已竣工,整个宅第显得古朴庄重,绿化环境优雅,景色秀丽。宋高宗颇为赞赏,联想起金泽在他驻歇避难时带给他的福气、吕颐浩对他的忠心,他不能就此“放过”这块风水宝地,由此便下旨在此建造一座寺,并以宰相吕颐浩之名为寺名。

颐浩寺的结构布局,工程浩大,气势恢宏,那5048间寺院房舍,有条不紊,错落有致,这是古代建筑的辉煌艺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