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柏松,1953年出生,浙江杭州人。
现任江南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部华夏文化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市场联盟主席团成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浙江省政协书画画友社理事,浙江省西湖书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作家画院浙江分院副院长,方增先艺术研究院导师,浙江杭州美术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绍兴市美术馆馆长。
大幅国画作品被北京天安门城楼(1995年)、中南海(1995年)、毛主席纪念堂(1995年)、全国人大办公厅(1992年)、世界银行总部(1991年)、联合国中心(2012年)等国内外高层机构以及韩国、日本等美术馆收藏。
主要成就
曾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荣宝斋画谱――宋柏松(山水、花鸟部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宋柏松画集》,西印社出版社出版《宋柏松动物画小品集》、《怎样画猫•猴》,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国画名家大范本—一山水画技法》、《国画技法丛书——山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宋柏松山水集》、《江南名家―一宋柏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走近画家一一宋柏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现代画史•经典作品范本—―宋柏松》,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水墨情韵•国画经典系列—―宋柏松》,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育范本――宋柏松山水绘画》,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范画――宋柏松山水绘画》、中国书画出版社出版《盛世典藏――当代中国画名家宋柏松》、线装书局出版《国画名家经典――宋柏松作品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名师讲堂―—宋柏松作品集》等画集和专著。传略编入《世界名人录》、《中国美术家名典》、《中国当代传世名画集》、《百年中国画精萃》、《中国画四大精英》、《中国山水十大家》、《中国画十大名家》、《当代美术全集》、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高等美术院校范本一宋柏松中国画精品》三种,2020年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央美范本一宋柏松山水作品》,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当代画史一宋柏松国画精品》,楊柳青出版社出版《宋柏松山水、花鸟画册》等120部辞书与画集。
文章作品
江南情韵
——宋柏松妙造自然的笔墨意趣
一览宋柏松的山水画,那牧歌式的白描,诗情般的清雅,灵秀而幽静;而宋柏松的动物画,鲜活而萌懵;宋柏松的书法,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无疑宋柏松的书画创作是对民族审美的贡献和提升。
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宋柏松颇有见地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山水画已走到重要的历史关口,亟待新的突破与创新。然而如何实现突破与创新?认为,拓展艺术境界是关键。”带着这些问题中国艺术市场网特邀专栏作者近日对宋柏松进行了深入访谈。
在谈到中国山水画的突破与创新,宋柏松认为,绘画,既是“技”和“艺”相融,更是“道”之表现力。对于“技”,米点、披麻皴、卷云皴、荷叶皴等各类皴法都是画家们常用的。但“技”对于画家来说,相当于战士会打枪、工人会做工,“技”只是个基础、是铺垫,技能是可以通过培训获得。但画家不是匠,艺术水平并不是靠培训可以获得,“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才艺的高低才是决定作品水准。在这个“道”与“术”的纷争问题上,不能只眼见树木不见森林。笔法、墨法固然重要,但中国山水画格局不应拘泥于某个具体的技法基本功,更在于艺术家的眼界、心胸、气度,在于内心的修为和人格的魅力,在更宽广的思路上创作与探索。“技法为下器,气度为上道”,所以,中国山水画的突破与创新,更重要的是拓展艺术境界。中国画古人讲究气韵生动,没错但过于笼统。宋柏松首次明确提出并亲身实践,中国书画的突破与创新,主要拓展境界这三大方向:
一、追求中国山水画的诗意美学境界
宋柏松山水画作品《碧水青莲》将这种境界较好地表达了出来。
那山岚雾霭之朦胧诗意迎面而来,雪裹山峦如晨妆新娘生动微笑,山泉带着音乐般的韵律叮咚,层林尽染之无限秀色醉人心怀,涌动松涛袭着欢鸟蛙鸣之声,白云深处人家溢着的酒香。春之万象、夏之生动、秋之华贵、冬之华章在画家笔下尽情淋漓,色泽江山,诗意挥洒,宛如气势恢宏的交响在你眼前气势磅礴地演奏着,大自然的无限生机与诗意喷薄而出。
可以验证,人们购买收藏山水画,并不是购买“地壳板块运动那个山”,也不是照片似的“写实性记录山区地貌”,而要的是“风景如画的诗与远方”!这要求画面景色突出唯美,远近交织、亮暗层次、浓淡相间、枯润有致、高低错落,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美丽画卷。一幅独创性的作品更要强调其文学性,画中的山、石、云、松、水等视觉要素,相互间应具有文学意义上的烘托、对比、呼应关系,使得画面完整,有起伏、有委婉、有故事。还有,图不要画尽然,适当有留有余味,让品读者有想象空间,让人可以尽情“续读与遐想”,才是上上品。
二、潜心探索山水仙踪的神话境界
为什么西画分成“风景、肖象、静物”,而国画则分成“山水、人物、花鸟”?这是因为东西方的文化传统与审美不同。国人心目中的“山”,皆不是石头泥块堆积之山,而是“山海经”中那个有传说故事的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在中国的典故里每座高山里都住着一个山神。中国画中的山,也不是西画那种单焦点望去的山,而是呈现复杂的多焦点、多视角构成多维画面,更富表现力这也是中国画的显著特征。
中国山水画是以宇宙山川自然为对象,表现它的形象、秩序、节奏、和谐及它内在的精神气质。是要通过绘画,画出国人心中的灵山、蓬莱那种气韵生动、意超形外的仙境,所以常讲“抓其要领,画其灵魂”,“画山要有气,画谷要有仙”才是活山,不要画死山。中国山水画历来是画山易画草木易,但画水难,画雾画霭画岚难上加难,因水是活的,而雾霭山岚是浮动的。宋柏松则抓住了要领画出《莽壑天铸》:
他的山水画中的“水”是有声的,而那雾那霭那岚是冒着水气的,灵动的,仙境就出来了非常自然。
三、努力营造天人合一的儒道哲学境界
人类是大自然的儿子,陶渊明的山水诗讲述的是人与自然的故事。为何古人选择在泰山拜天地?那是因为泰山是人与神靠得最近的地方,也是天地人合一的地方。中国山水画家以心灵映射宇宙万象,代山川而立言,图画山川草木动物,去烟明晦,云山绵邈,并非单纯画其形态,固然山形山质、林木百有其美,画家更要借山川表现自心灵情感,化自然实景为情意的虚境以借景喻人,一片自然风景、一个动物,就是一个心灵的写照,所表现的是画家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象交融之灵境。
深入分析,自古以来,山居图行旅图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绘画的主流,在于山水画这种艺术涉及到中国哲学的深核,恰为儒家精神与道家精神的中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山水精神。它强调社会规范和责任担当,藉天地精神表社会良心,寓德行准则于山水形态,塑造入世则进取、兼济天下的社会人格,出世则为“道”和虚静无为,顺天道自然而闲居坐忘,缘山水意象而纵情玄远,以独善其身的人格自由。儒家思想的仁心、学养、慧解、听德,所阐释“天人合一"的境界,已成为滋养中囯山水精神的无尽源泉。
正因为贯穿有醒觉的儒学精神,醉意的道家思想,山水画才得其“兀然的中国诗性品格”。对于这种意义上的中国山水精神,也只有在中国山水画艺术的格局中才得以展现。
为了体验这种人与自然和谐,每当宋柏松作画,必也立案静思,“临池作画须心静气清,伫立于案头闭目思之,千山万壑天下生灵如出胸中,放眼凝视似胜景隐入宣纸,吾即激情难守,添墨放笔,腕随心转,心随笔转,笔笔相连,笔笔生情,水墨相融,其气足而境无穷也”。
落画之处,但见那烟霞散彩,日月摇光。千株老柏,带雨半空青冉冉;万节修篁,含烟一壑色苍苍。门外奇花布锦,桥边瑶草喷香。石崖突兀青苔润,悬壁高张翠藓长。时闻丹顶鹤,每见凤凰翔。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毛五色彩云光。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
当然,为了达到上述这三重艺术境界,将给书画家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书画家全方位的艺术养成,而将绘画、书法、诗文和篆刻四种艺术融合为一体,同时兼具这四种艺术的基本功修养。宋柏松是极力倡导并身体力行的。
宋柏松,为绘画而生,这位善于思考,从理论到实践都深具功力不懈追求的艺术家,在“技”、“艺”与“道”的融合探索上徐徐升华,他满怀人文豪情挥笔水墨祖国锦绣山河的壮美画卷,描绘一幅又一幅荡漾着诗情唯美的画作,讲述着“天人合一"儒道哲学的中囯山水精神,书写着中国山水画时代人文篇章。
艺术源自生活
宋柏松自三岁便跟随父母来到杭州市。小时候,父母白天工作,未到适学年龄的他一个人在家无事可做,便常拿红砖、木炭在地上墙上涂涂写写,也会照着床单、被褥上的绣花形状临摹。当时家里几乎被画得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父亲便把他能用上的那些红砖、木炭等“绘画工具”一一没收,可最终还是没能阻止他到处涂鸦。“没有了红砖和木炭,就把墙上的石灰抠下来当画笔,在深色家具和门墙上照画不误。父亲觉得实在没法阻挡的调皮劲,后来干脆给了笔墨,嘱咐要在纸上认真画。”后来父亲又尝试着让他临摹画作,从未真正学过画画的他,也画得像模像样。从此,善于刻字绘画的父亲,自然成了宋柏松的第一任老师。
墨分五色,色分七彩。多年来,宋柏松对中国画特有的艺术视觉和表现语言持之探索,收获不浅。展品中那几只用纯白粉画就的鸡仔,洁白无瑕,质感绒绒,煞是可爱。白粉通常被画家用于工笔画中的勾填,写意画中大面积地使用白粉甚为少见。“原因是白色块面使作品易生粉脂气,苦心研究撞粉之法,逐步悟得其奥。”宋柏松以色墨撞粉手法将淡淡的墨彩藏于笔根,再用笔尖笔肚添白粉落纸而写,落笔造型时,巧用笔根上的淡墨浅彩,分割出鸡身的骨架脉络、毛翅间的明暗之别,如此即画出了鸡体丰富的肌理和质感,又在视觉上给人以洁白无瑕的效果。
宋柏松不仅是一位很有天赋和灵气的画家,又是一个一直接地气成长起来的画家。长年丰富多彩的生活,使他在传统笔墨中融进了大量对大自然之造化和社会生活的感悟,注入了丰富的乡土情怀和审美观念。所以他笔下这些深接地气的作品,质朴真实又雅俗共赏,富有生命力。易赏易懂的作品总是为大众所喜闻乐见。
画家进入如此创作境界,除了天赋悟性,更是生活的厚积薄发。这一切,皆缘于宋柏松长年的农村生活,对猫狗鸡鸭这些寻常家禽司空见惯。但于画家而言,对熟悉的描绘对象的观察体悟也要细致到不同寻常。就在不久前,他正忙于创作鸡画,友人来电话告诉他,要送一只本鸡,并替他杀白洗净,下锅即可。宋柏松一听忙说刀下留情,要送就将活鸡送来。友人遵嘱,送来了一只毛色光鲜、气宇轩昂的大公鸡。宋柏松如迎贵客,仔细观察,松缚后走动之状、啄食之态,乃至鸡爪走动时收拢落地时展开等细节,亦察之不放。待成竹在胸,他才将这只大公鸡画上宣纸,配以一坛老酒和红包、果蔬等年货为背景,成了一幅《欢欢喜喜过大年》的佳构。画家长年对绘写对象的观察和积累,将其各种形神情状一一悟记,了然于胸,及至临案,便信手拈来,落笔成趣。
参考资料
喜迎鸡年 杭州五洲文化携手画家宋柏松推出金鸡画展-新华网.新华网.2022-01-12
高端对话|江南书画院院长宋柏松:-中国网.中国网.2022-02-10
兴旺·灵犬迎春 画家宋柏松携画作来杭贺新春_大浙网_腾讯网.腾讯新闻.2022-01-12
宋柏松“线上”赶牛正欢腾.浙江新闻.2022-01-12
这些雪雪白的小鸡,画起来有门道-浙江新闻-浙江在线.浙江在线.2022-01-12
董也山宋柏松书画展献礼G20 西湖20景诗意逸远_大浙网_腾讯网.腾讯网.2022-01-12
一岁一瑞兽 画家宋柏松画金鸡起舞迎新春 _ 杭网艺术 _ 热点专题 _ 杭州网.杭州新闻.2022-01-12
宋柏松笔下的动物传神达意——绘花鸟情趣 传乡土情怀-新闻中心-温州网.温州新闻.202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