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子针
后子针,秦穆公之玄孙、秦桓公之子。秦景公三十六年(公元前541年),后子针出奔晋国。晋平公将他安置在同川之裴中,赐给他100顷甲地,并因邑命氏,被称为裴公。公元前536年秦景公死后,后子针回到秦国。其后裔则留在裴邑,以裴为氏。
人物生平
后子针是秦景公同母兄弟,深受秦景公宠爱,非常富有。后来有人说坏话诬陷他,他害怕被杀,于是带着锱重车上千辆逃奔到晋国,而且在晋国一呆就是4年,一直到秦景公去世后,才重新返回秦国。
历史影响
蒲津桥的历史,最迟当至春秋时期的鲁昭公元年(前541年),秦景公弟后子针出奔晋国,造舟于河,以通秦晋之道,这是迄今所知黄河上的第一座浮桥。
后人姓氏
裴氏:河东裴氏。
参考资料
河东三大族:裴氏、柳氏、薛氏,出将入相,代代有英豪.搜狐网.2024-09-25
后子针叛秦入晋:同母兄弟反目成仇?还是潜入敌国的卧底行动?.今日头条.2024-09-25
“遇水搭桥”:中国古代桥梁发展史图鉴.新京报网.2024-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