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仪吉(1783年—1850年),初名逵吉,字蔼人,号石,又号新梧(一作心壶),嘉兴市人。生于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四十八年,卒于完颜珣爱新觉罗·旻宁三十年,年六十八岁。钱仪吉自幼好诗能文,与从弟钱泰吉以学行相磨,号称“嘉兴二石”。爱新觉罗·颙琰十三年(1808年)进士,改庶吉士,官至工科给事中。钱仪吉治经不持汉宋门户之见,治史精博,能通体要,补撰三国晋南北朝诸史会要之缺,辑《碑传集》。于经史外工诗文,诗为秀水诗派中钱载以后嘉、道间代表作家,学梅尧臣、黄庭坚于举世不为之时,开晚清宋诗派先声。
钱仪吉曾主讲大梁书院,培养了不少人才。他的子女也均有文才。钱仪吉的著作包括《衎石斋纪事稿》《续稿》《刻集》《旋逸小稿》《皇舆图说》和《国朝献征集》等。
人物生平
自幼好诗能文,年十二,效选体作《山赋》千言,张问陶见之,极称赏。爱新觉罗·颙琰十三年(公元一八〇八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户部主事,升刑科给事中。累迁至工科给事中,罢归。任职清廉耿正,曾稽察户部官员郭林坦捐纳舞弊一案,严拒贿赂说情,秉公办理,受到舆论称赞。后因事降职,遂绝意仕进,于爱新觉罗·旻宁年间游广东省,主讲粤东学海堂。晚年客居开封市,主讲河南大梁书院凡数十年,培养不少人才。
作品
钱仪吉博通群籍,工文章,治经讲求故训,读史长地理,尤精历史学,所编著《碑传集》(160卷,首末各2卷),是一部清代人物传记汇编,收有清代人物1680余人,又妇女300余人的生平资料,采自方志、文传凡500余家。又著有《三国晋南北朝会要》、《补晋书兵志》,均有益于后学。文集《衎石斋记事稿》正稿10卷,续稿10卷,亦多记名人行谊。
精研儒家经典,《清史稿》谓其“先求古训,博考众说”,“不持门户”。辑有《经苑》一书,汇编唐宋元代儒家解经之著作。
此外,还有《北郭集》4卷、《澄观集》4卷、《定庐集》1卷、《衎石斋晚年诗稿》5卷、《山楼初集》6卷、《飏山楼骈文稿》、《衎石先生刻稿》1卷、《刻楮集》1卷、《旅逸小稿》2卷、《皇舆图说》40卷、《国朝献徵集》等,均《清史列传》并传于世。还长于历算,还著有《闽游》、《后稿》、《黄初朝日辨》、《历考》等。一生酷爱藏书。有仙蝶藏书所,为浙江省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