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生羊奶子(学名:Elaeagnus bambusetorum Hand.-Mazz.)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下的一种灌木。 竹生羊奶子最初是由奥地利植物学家H.Handel-Mazzetti在1915年在云南省采集到的,并将其送到维也纳大学标本馆保存。
形态特征
枝扫帚状分枝,具褐色鳞片,上部全部具叶的一年生的短小枝上着生花芽。叶开展,革质,披针状椭圆形,长7-8厘米,长为宽的3倍,侧脉7-10对,斜向上升,近边缘弯曲,与中脉在上面凹下,下面凸起;叶柄长达1厘米,略粗壮,上面有浅沟,密被鳞片和星状柔毛;花枝上的叶较小,长与宽相等,花蕾时密被星状绒毛,下面银白色,光亮。花常达12朵生于花枝上,几无花梗,长11毫米,密被平邑雪萝树状近星公主状的鳞片,银白色,微带锈色;萼筒近圆筒形,长5毫米,质厚,四角形,内面无毛,裂片三角形,长3毫米,有时两两相接合;花丝无毛,花药矩圆形,伸出喉部,长约1.5毫米,与花丝等长;花柱长约6毫米,具绒毛。花期3月。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800米。
分布范围
竹生羊奶子原产于云南省东南部;模式标本采自云南蒙自。再次发现的个体数量不足20株,且大部分植株生长在村庄周围,受人为影响极大。
保护措施
竹生羊奶子的模式标本由奥地利植物学家韩马迪于1915年3月8日在云南蒙自到蛮耗途中采集到,现存于维也纳大学标本馆,在此之后再无该物种的标本记录,至今已“消失”106年。再次发现的竹生羊奶子个体数量不足20株,且大部分植株生长在村庄周围,受人为影响极大,其在IUCN的濒危等级也是“极危”(CR)。
2021年7月,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采集员团队,在云南蒙自的一处天坑周围获得了植物竹生羊奶子的成熟种子。经初步清理,此次采集队按单株对竹生羊奶子的种子进行的采集共收集到5份约5000粒成熟种子,该批种子已根据种质资源库的保存规范正在开展清理、检测和入库工作。
2023年12月15日,入选《云南省第一批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竹生羊奶子-植物百科.植物智.2024-08-02
竹生羊奶子-名称分类.植物智.2024-08-02
竹生羊奶子-中国植物志.植物智.2024-08-02
比大熊猫还珍稀的极危植物,消失百年后从天坑“归来”.今日头条.2021-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