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鹤泉位于江苏徐州云龙山上,靠近放鹤亭,原名石佛井,系穿凿岩石而成,井深25.74米,据推测此井与山上北魏石佛系同一时代凿成,明嘉靖戊申年重新疏浚。因井靠近放鹤亭而将其更名为饮鹤泉。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户部分司主事张璇疏浚后立碑于井南。饮鹤泉以其井深、水质甘美而闻名遐迩,井中之水为洞内岩缝渗漏而来,也是全国罕见的因山顶岩洞而凿的石井。
来历
徐州市义士刺恶龙之说
古时有条恶龙,被徐州一义士刺死。恶龙坠地后,变为云龙山,被刺中的咽喉处,即成饮鹤泉。这是个惊心动魄的传说,表现了徐州人不畏邪恶、敢于自卫的精神,但却不能视为饮鹤泉的实际成因。
皇帝断“龙命”之说
汉朝之后的某朝某代,有个皇帝到云龙山一看,其山状如游龙,深怕徐州再出天子,就令人在“龙头”处凿一井,以断“龙命”。毛泽东1952年10月29日上午游云龙山时,曾问及饮鹤泉来历,当时的徐州市委副书记华诚一讲了这个传说。毛泽东听后说:“传说虽近荒唐,但能在这数丈深的岩石上凿出水来,却是劳动人民的创造和智慧。”
真正来源
1998年春天,徐州汇福集团出资淘井,终于解开了饮鹤泉形成之谜:它并不是炸成的,也不全是凿成的。实地勘测的结果是:井沿至井深3米处,这一段井壁全是用石头由人工砌成的;3米后至8米处,这一段井壁的东北侧也是用石块人工砌成,只有西南侧是凿成的,其余井壁未砌未凿,为天然石壁;8米深以下,则是直径约两米、不规则的圆柱形天然石洞,只有个别突出的地方有凿痕。井壁凹凸不齐。井底,是一块天然巨石,直径在两米左右。从此看出,饮鹤泉是古代徐州人,利用山顶上的一个天然石洞,稍加改造而成的一口井。只有几处井壁是人工凿成,井口用石块砌成。
赞美诗文
苏轼《饮鹤泉》
窈窕山头井,潜通伏涧清。
欲知深几许,听放辘轳声。
苏轼《游张山人园》
壁间一轴烟萝子,盆里千枝锦被堆。
惯与先生为酒伴,不嫌刺史亦颜开。
纤纤入麦黄花乱,飒飒催诗白雨来。
闻道君家好井水,归轩乞得满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