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2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空军和苏联空军志愿队在甘肃省兰州地区空域联合抗击日军空袭的空战。在整个兰州空战中,中国空军和苏联志愿队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紧密合作,共同作战,击落敌机40多架,尾随敌机在运城市机场炸毁敌机40多架,极大地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简介
1939年2月20日,中午时分,国民党空军兰州市基地接获防空司令部预警,日军飞机29架分三批空袭兰州。接讯后,中国国民党空军第五大队第十五、十七中队,及苏联空军志愿队共30架战机立即升空警戒。下 午3时40分,十七中队的10架战机在4000米高度,首先发现第一批9架敌机由城北黄河大桥上空向市区快速飞来。十七中队中队长岑泽鎏一声令下,10架战机迎面接敌。岑队长驾驶长机,如猎鹰一般紧盯敌军领队座机,找准时机一个俯冲攻击,敌座机应声坠毁。几乎同时,副中队长马国廉也干脆利落地将一架日军僚机击落。其余战机也协同配合,保持编队攻击敌机群,日机战斗队形当即被冲散,短时间内又有2架敌机被击落。3时50分,日军第二批轰炸机共12架进入兰州市空域,苏联空军志愿队14架战斗机升空拦截,日军机群见状慌忙投弹,降低高度试图逃窜,慌乱中1架敌机被地面防空高射炮击中坠毁。不久,第三批日机也飞临作战区域。中、苏空军毫不畏惧,联合抗敌、越战越勇,空中频频上演近距离“刺刀见红”。日军战机渐渐招架不住,纷纷溃散逃逸。此役,中国国民党空军取得了击落日机9架的重大战果。
不甘失败的日本空军仍不死心。1939年2月23日中午12时20分,20架日机从城北方向再度轰炸兰州市。中、苏战机共30架分批起飞迎敌。空战刚刚打响不久,就有3架敌机中弹爆炸,紧接着十五中队中队长余平想又接连击落敌机2架。日军机群见势不妙,纷纷丢下炸弹逃窜。
两日的空战,中国空军共击毙包括上田虎雄、二井卓、松尾原重等飞行员63名,击落敌重型轰炸机15架,创下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空战歼敌最多的辉煌战果。
背景
兰州依山带河、形势险要,战时是大西北的军事、政治、经济、交通中心。当时沿海被日本封锁,而苏联是当时唯一对中国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源源而来的大批军事装备,使兰州市成为苏联援华人员、飞机、武器及其它物资的主要通道和中转站。中国向苏联提供的钨砂、锑、锡;汞、锌、铋等物资以及茶叶等物品,也多由回程汽车通过兰州运输。从苏联中亚阿拉木图和西伯利亚外贝加尔地区来的飞机和苏联空军志愿队,分别经新疆、蒙古来到兰州,然后编组分赴中国各地机场。兰州建有苏制飞机修理总厂。苏联并任阿基莫夫为苏方兰州空军基地司令。苏联教官在这里训练中国空军人员掌握苏机驾驶技术和空战战术,然后接收新机奔赴各空军基地与敌作战,因而兰州市又是中国空军重要的训练中心之一。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帝国主义依仗其陆海空军的优势,妄图速战速决,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但从1938年10月25日攻占武汉之后,已无地面战略进攻力量,陷入长期作战的困境中。
1938年12月2日,敌大本营下达“大陆命第241号”命令:。华中地区派遣军司令官主要担任华中及华北的制空进攻战,特别要压制和扰乱敌之战略及政略中心,同时努力歼灭敌人航空作战力量。为了执行这一命令,陆军部与海军部具体制订《陆海军中央关于航空的协定》,规定作战方针为“陆海军航空部队协同在全中国各要地果敢地进行战略、政略的航空作战,挫败敌人继续战斗的意志。”陆军航空兵团司令官江桥英次郎中将命令拥有重轰炸机45架、战斗机12架、侦察机18架的第一飞行团长执行这一任务,战略轰炸的主要目标确定为战时中国陪都重庆和空军要地兰州市。
经过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为了战备,中国不但扩建原有拱星桥和临洮机场,而且新建了兰州周围的东古城、西古城和中川村机场,构成兰州机场群。航空委员会设立空军兰州军区司令部,任沈德燮为司令。又在1938年11月,将空军驱逐机教导总队从四川梁山移驻兰州,轮训驱逐机空勤人员。1939年春,空军第15、17中队等担任兰州空防,苏联空军志愿队并派热烈布琴柯指挥一个驱逐机大队协助保卫这一重要空军基地。
苏联在1937年8月21日,同中国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1938年2月7日中苏又签订《军事航空协定》),不但开始贷款、售予军用物资,而且陆续派遣大批军事顾问、专家和空军志愿队来华。先后担任空军首席顾问的有特霍尔、帕维尔·雷恰戈夫、帕维尔·日加列夫、波雷宁、阿尼西莫夫、赫留全等。他们的注意力放在按目标集中使用航空队,改进和地面部队的协同作战,以及中国飞行员的培训。
1937年10月,苏联任命基达林斯基为战略轰炸机联队长,率首批轰炸机42架启程来华。他们驾驶在阿拉木图装配的飞机分两批经乌鲁木齐市(今乌鲁木齐)到兰州市。第一批2l架编队中途在迪化停留几天到兰。两星期后,基达林斯基指挥的第2批23架也抵兰州。他们立即开始训练中国飞行员驾驶这种轰炸机。中国飞行员学习掌握驾驶新机的热情和顽强毅力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苏联伊-15战斗机、伊--16驱逐机因航程短都是用卡车运哈密市或兰州组装的。1937年到1941年苏德战争前,苏联军事顾问、专家先后来华3665人。空军志愿队员轮流参战的达2000余人,组建8个航空兵群(5个驱逐机群,3个轰炸机群),光荣牺牲的约200人。前后运华飞机1235架,其中驱逐机777架、轰炸机358架、教练机100架。
1937年12月4日,由日本海军航空兵精锐木更津市航空队11架轰炸机,从北京南苑机场起飞,首次空袭兰州市。敌机途径五台县、陕西葭县(今佳县)、宁夏银川、甘肃靖远到达兰州上空,我驻兰空军伊--16升空迎击,地面高射炮猛烈射击,日机仓忙将炸弹投于拱星墩机场后立即逃逸。
1938年11月15日,日陆军航空兵第12战队在原田宇一郎大佐率领下,以意大利制“菲亚特”重轰炸机5架,于拂晓从包头市起飞,再次空袭兰州,又遭我机截击急逃。
为了准备执行《大陆命第241号》,日军将距兰较近的晋南运城建成前进机场。当时日“97”式轰炸机航行半径800公里,意式约750公里,而兰州--运城市相距约700公里,接近敌机半径最大能力。而“97”式日驱逐机航行半径仅450公里,不能护航。所以敌战略轰炸机往往采用大编队出动,以加强反击火力,在无掩护的情况下实施轰炸兰州市。
日第一飞行团长寺仓正一少将决定以运城、包头、彰德为进攻基地,派第12战队(意式9架)、60战队(日“97”式12架)、98战队(意式10架)等3个战队共重轰炸机31架执行空袭兰州作战计划。他们原定任务是轰炸重庆市,但重庆空防严密,4次轰炸效果不大,且天气恶劣,多采推测投弹。寺仓乃建议改炸天气较好的兰州。
1939年2月20日,兰州天气晴朗。日本第12战队河岛庆 吾少佐受命率机9架(意式重轰炸机)袭击兰州市以西50里的西古城机场。第60战队的12架由田中友道大佐指挥,同服部武士大佐带领的第98战队8架计划轰炸兰州东机场。上午12时45分从运城市起飞,29架编队于下午15时47分飞抵兰州空域。
当时我国防空监视网密布,而且信息灵通迅速。敌机一出动,立即得到准确情报,且那时飞机速度慢,可有足够时间做好战斗准备。在敌机飞抵之前,17中队长岑泽鎏、副队长马国廉率分队长刘敬光,队员严均、叶炳其、陈桂民、徐吉骧、任肇基、叶思强、郭耀南、谭卓励等的15架伊--15;伊-16战斗机驱逐机先后起飞,苏联空军志愿队也派机14架参战。同时,我驻兰高射炮也在搜寻猎物。马国廉紧随岑队长直冲高空,升到敌9架笨重的轰炸机之上,岑泽鎏一个俯冲即将日本上田虎雄大尉的领队飞机击落,敌机立即慌乱逃散,马国廉抓紧战机迅速俯冲猛射,又将三井卓大尉的轰炸机击中,坠毁。分队长刘敬光紧追日机,也击落1架。陈桂民与僚机合力击落跟随上田虎雄的松尾元重少尉驾驶的僚机。这次空战中苏空军健儿协同作战,共击落敌机9架。敌人不得不承认“兰州空防力量坚强。”
1939年2月23日,不甘心惨败的寺仓又严令第60、第12战队出动20架到兰州市进行报复袭击。狡滑的寺仓采取佯攻的战法,派第98战队提前一小时半起飞,先袭兰州以东260公里的平凉市,再南飞炸宝鸡市。第12、第60战队出动前两小时,又先派侦察机到兰州空域侦察,发现已有我机6架正在兰州上空巡逻警戒。
河岛庆吾少佐指挥的第12战队意式8架和佐濑育三上尉率领的第60战队“97”式12架(60战队由3个中队组成,每队12架,共36架,均为“97”式重型轰炸机)于23日14时50分以5000米高度进入兰州上空。
驻兰我空军于上午11时即接到敌机来袭报告。空军教导总队长刘炯光赶到机场命令15中队长陈蔚文派机升空警戒。副队长余平想,分队长李德标,队员陈崇文3人奉令各驾伊--15战鹰起飞。敌机这次绕道从西北方向进入兰州市。这时兰州上空已有17队和苏机也在巡逻。他们满怀复仇报国壮志要与敌机拼搏。当敌机接近兰州空域时,中苏战鹰31架迅速冲入敌机编队猛烈射击,李德标当即击落敌机一架。又见两架日重轰炸机冒着浓烟而坠。敌机队形大乱,乱掷炸弹减轻重量慌忙飞逃。李德标一抬头,又见敌机一架突然爆炸。23日中苏空军击落日机6架。
兰州两天空战共击落敌机15架,其中3架坠毁于兰州拱星桥机场东南马家山附近,其余毁落于临洮县、榆中县、阿干镇、甘草店镇等地。击毙上田虎雄、井关正夫、三井卓三个大尉、松尾元重少尉……等共63人,击伤7人。逃逸的敌机也全部中弹。我方人机均无损失,取得0︰15的光辉战绩。兰州市空军司令部作战科长李逸在《中国航空掌故》中称:“兰州这两天空战,为我国空军八年抗战历次空战中,创立了歼敌最多的辉煌战果。”
兰州空战大捷后,空军兰州军区举行了隆重的祝捷大会。参战有功人员包括副总队长毛瀛初、第17中队10位飞行员、15中队陈蔚文、李德标、余平想、陈崇文等各击落或合力击落日机一架,各奖一星星序勋章一枚,有的获二星星序章。
10个月后,敌机又于1939年12月26、27、28日连续3天再袭兰州市。日陆海军航空队联合先后共出动90多架,又被我击落10架,是为第二次兰州空战大捷。
空战有功人员
此次兰州空战有功人员,分别获颁星序奖章(一星至二星),计有俄员队六员、志愿队七员;中方人员计有岑泽鎏、马国廉、胡左龙、刘敬光、郭耀南、陈桂民、李德标、余平乡、陈崇文、任肇基、叶思强及徐华江等员。美中不足的是当时高炮部队连长赵也超,警卫部队排长谭玉卿均驻防兰州,但未受奖。
历史评价
1939年2月20日和23日的兰州大空战,中国空军共击落十五架日机,这是自武汉和广州失守以后,中国军队在战场上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鼓舞了中国民众的抗战意志。
然而日军长时间大规模的轰炸,使许多兰州市市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陷入了巨大灾难与恐慌之中。尽管国民政府建立了相应机构采取措施进行救助,但仍如杯水车薪,终难抹平国民身心创伤。战争带给人民的只有灾难,包括日本人民。
兰州空战是抗战时期中国空军整体抗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因而,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后世纪念
在兰州东稍门外十公里处的东岗古城坪上,现存有一座合葬着中苏空军烈士的墓,墓碑上写着“为争取中华民族解放,抵抗日本侵略者空战阵亡”。长眠在这里的苏联空军志愿队战士,有雅士、马特、司切潘诺夫、波拉基诺夫、吉力芝、戈尔捷耶夫、伊萨耶夫和其他一些未留下姓名的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