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四川农业大学二级学院。
早在20世纪30年代,四川农业大学的前身、原四川大学农学院即在畜牧和兽医学专业开设了动物生物化学课程。2014年9月,学校为了更好的发展各学科建设,独立为四川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截至2019年4月,生命科学学院设有4个系和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室,开设 3个本科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4个博士和硕士授权点;有教职工70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教授16人,副教授15人,海外归国人员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2人;博士生导师14人、硕士生导师41人;在读博士、硕士155人,本科生1613人。
历史沿革
五大源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
20世纪30年代,四川农业大学的前身、原四川大学农学院即在畜牧和兽医学专业开设了动物生物化学课程。
1948年,在农业化学系下设生物化学教研组。
1956年,农学院由四川大学迁址雅安市独立建院后,生物化学课程组与有机化学课程组合并成立有机生化教研室,划归畜牧兽医系。
1960年,有机生化教研室划归农业化学系。
1984年,生物化学课程全部划归学校新成立的基础部生物化学教研室。
1997年,初成立生物系,下设植物学、动物界和生物化学等3个教研室。
动物学系
2006年,建成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
2004年,获准建立动物学硕士点。
2012年,取得博士生招生资格。
植物学系
1993年,植物学学科被批准为四川省首批重点建设课程。
2011年,植物学学科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支持。
2011年,被列为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2000年,开始招收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生物工程与应用生物学系
2014年3月,生物工程与应用生物学系成立。
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室
1960年,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室成立四川省最早的“应用核技术进行科学研究的研究机构”。
1983年,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签订了第一个研究合同,该合同为中国与IAEA签订的第一个合同。
1988年,承办了IAEA在四川农业大学举行的关于“应用同位素研究稻-鱼生态系统中农药残留”项目国际学术交流会议。
1990年,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室获批西南片区农业高校中最早的“农业生物物理”硕士学位授予点。
合并发展
2003年初,在原基础部的理学学科基础上组建了生命科学与理学院。
2014年3月,在原生物化学教研室基础上成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归属于新成立的生命科学学院。
2014年9月,四川农业大学为发展各学科建设,将动物学系、植物学系、生物工程与应用生物学系并入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四川农业大学二级学院。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4月,生命科学学院设有4个系和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室,开设3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4月,生命科学学院设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4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4个。
博士后流动站(1个):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4月,生命科学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
四川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四川农业大学生物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精品课程一览表
教学成果
生命科学学院教学成果获奖情况统计表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5月,生命科学学院有教职工7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学术带头人1人,省突出贡献专家1人,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4,校级教学名师1人。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5月,生命科学学院推进与美国、荷兰、以色列和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及科研所的合作与交流。2017年至2019年,40余名学生到中国以外高校留学。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56月,生命科学学院有4个校级实验室。
校级实验室(4个):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植物学实验室、动物界实验室、应用生物物理与免疫工程实验室
科研成果
2017年至2019年,生命科学学院承担国家、省部级及横向合作科研课题10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CSCD期刊及以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
近五年科研项目统计(截至2019年5月)
文化传统
学院院标
生命科学学院的LOGO语言,提取了象征生命的绿芽、象征生物科技Science的S、象征新生的婴儿的这三种元素,运用没有圆形限制的第二代主流图标,设计色彩自由丰富,主色为象征生命的绿色,图标更富有设计感与美感,适用于多种实物。
活动文化
生命科学学院常年开设生命科学节、文娱活动、运动会比赛、英语演讲比赛、社会实践、交流学习、毕业生舞会等文化活动。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