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豹
美洲豹(学名:Panthera onca),又名美洲虎,是猫科豹属的一种哺乳动物,仅分布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美洲豹在中美洲艺术和图腾学中是最常见的图像之一,常以自然或是拟人化的形式出现;在玛雅文化中,其形象与社会地位有关,多出现在精英阶层衣服、饰品和生活用具等上。由于森林的滥砍滥伐、人类的农业活动,以及非法的贸易,美洲豹于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中,等级为近危(NT),于2023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中。
美洲豹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体长一般为1.5-1.8米。头部相对较大,呈圆形。身上有大量的斑点。体色有浅黄色、棕褐色或红黄色等,但在脸颊、颈部、喉咙等部位为水蓝色或白色。美洲豹主要栖息在热带低地森林,其次是干燥的热带森林、干旱生境、低地牧场等。主要在夜间进行捕猎,常捕食水豚(Hydrochaeris hydrochaeris)和凯门鳄(Caiman yacare),也捕食鹿、鸟类、鱼类等。具有领域行为,雄性只能容忍雌性和亚成年的个体在其领地范围内。野生美洲豹寿命为12-15年,圈养下可达23年。
美洲豹在其大部分地区受到各国家一级的全面保护,在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家禁止狩猎,在危地马拉和秘鲁有狩猎限制。在墨西哥、巴拿马共和国、洪都拉斯和巴西,已经为该物种制定了具体的保护计划。202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启动了区域美洲豹战略,以增加或稳定美洲豹种群、猎物基地、栖息地和连通性。
命名分类
1758年,卡尔?冯?林奈在他的著作《自然系统》描述了美洲豹并将其学名以二名法命名为Felis onca。人们认为英语的“美洲豹(jaguar)”一词源自图皮语的“yaguara”一词,意思是“猎捕其他动物的野兽”。该物种名称来源于葡萄牙语中美洲豹的意思,也被认为来源于希腊语中的lynx、lunx。
美洲豹与豹属(Panthera)的其他四种大型猫科动物密切相关,并且美洲豹是该属在美洲的唯一现存物种。该物种至少出现在约150万年前,与豹属的其他物种从一个共同的祖先分化而来,在更新世早期通过白令海峡进入美洲大陆。根据在北美发现的美洲豹化石,其最北到内布拉斯加州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最古老的标本可追溯到大约85万年前。美洲豹的活动范围从美国南部扩散到中美洲和南美洲,直到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然而,自19世纪中期以来,它们已经从其原始分布的广泛地区灭绝,然后以规模不一的零散种群生存。虽然已经确定了九个亚种,但《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物种评估员据其形态学和遗传学分析,认为这种区域差异并不能提升到亚种水平。
形态特征
体型
美洲豹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猫科之一,体长一般为1.5-1.8米,体重一般68-136千克,雄性美洲豹通常比雌性大。美洲豹的头部相对较大,呈圆形,肌肉发达,其四肢相对较短,尾长一般0.7-0.91米。
体色
该物种有浅黄色、棕褐色或红黄色等体色,但在脸颊、颈部一侧、喉咙等部位颜色会变淡,变为水蓝色或白色。喉咙、腹部和四肢内侧的颜色通常是白色的。各个发育阶段的美洲豹身上都有大量的斑点,侧面的斑点呈玫瑰花瓣状,其背部中间的斑点逐渐拉长并趋于合并,斑点经常在侧面形成或多或少的纵行,大致与其中间的条纹平行。其斑点是复杂多变的,通常在动物的左右两边不对称分布,腹部斑点较大。美洲豹的尾巴下面是白色的,在接近尾部的部分有两个或三个黑色环状纹路。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许多地区的美洲豹已经灭绝,仅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偏远地区存活下来,已知该物种最大的种群存在于亚马孙河雨林中,该物种在中美洲(危地马拉、伯利兹、尼加拉瓜、巴拿马共和国等国),南美洲(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巴西、阿根廷等国),北美地区(美国)都有分布。
栖息环境
美洲豹的栖息地的典型特征是森林茂密,并且有水体和足够的猎物。美洲豹主要栖息在热带低地森林,其次是干燥的热带森林、再是干旱生境,最后是可耕种的低地牧场。该物种的栖息与水的联系比较紧密,它们在热带潮湿森林中的密度高于热带山地森林或落叶林,即使在较干燥的地区,它们也只存在于水域周围。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美洲豹可以以各种各样的猎物为生,但在猎物数量不受限制的地区,偏爱中型和大型物种,其最常见捕食的野生物种是水豚(Hydrochaeris hydrochaeris)和眼镜凯门鳄(Caiman yacare)等,但它们也会捕食鹿、鸟类、鱼类等。在牧场景观的栖息地地区,养殖的牲畜偶尔也会成为它们捕食的对象。栖息在热带或亚热带常绿湿润森林中的美洲豹通常被归为机会主义捕食者,它们会根据猎物的可用性来消耗猎物。其使用的猎物和可用的猎物之间有很高的重叠度,但是美洲豹在捕食大型猎物方面仍表现出选择性,可能还会依使用除偶遇之外的觅食策略来捕获猎物。雌性美洲豹会将猎物与幼豹一起藏起来几个小时,而它们则去猎取新的猎物,通过这种方式保护幼豹,避免遇到会捕杀幼豹的陌生雄性或是可能对它们构成危险的捕食者。
社会行为
美洲豹有领域行为,雄性美洲豹只容忍雌性和亚成年的个体在其领地范围内。美洲豹如何划分自己的空间仍不清楚,因为它们在其范围内留下的标记比其他豹科动物要少。雌性后代可以从母亲那里继承土地。雄性建立的领地是雌性的两倍大,并与几只雌性的范围重叠。两性都用尿液标记它们的范围。美洲豹通过发声、刮树、排便和向植被喷尿等方式来标记领土,它们主要通过发声进行交流。雄性通常比雌性的声音更大(发情期除外)。此外雄性美洲豹还会定期在自己的领地内巡防,以此警告其它的雄豹不得入侵。
节律行为
美洲豹在白天很活跃,但主要在夜间进行捕猎,并且一夜能去到较远的地方,该物种有两个活动高峰,分别发生在黎明前和黄昏后,有两个休息高峰,分别发生在清晨和午夜后(日落后1小时和在日出之前,所有美洲豹都聚集在一起),它们在其24小时周期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活动。雄性和生殖期的活动高峰时间完全相同,可能是为了获取雌性生殖状态的信息、进行交配和保护雌性不受其他雄性伤害。雄性、繁殖期雌性和幼豹的活动高峰是明显与日落和日出有关的,并且不同个体的运动可能是同步的,而非繁殖期雌性动物的活动模式则更加分散。
生长繁殖
美洲豹雌性性成熟的时间约为24-30个月,雄性为36-48个月,雄性和雌性可以在一年中的任何时间聚集在一起繁殖,雌性发情期6-17天,在发情期间,雌性个体会在深夜到黎明的时间段发出叫声,以吸引雄性美洲豹,雌性发情时发出的是嘶哑声和喉音。
雌性的妊娠会持续91-101天,一次最多生下4只幼豹,一般为2只左右。初生幼豹重达100-900克,全身布满小斑点,在13日龄开始逐渐睁开眼睛,美洲豹的幼豹成活率很低。母亲会陪伴抚育幼豹约24个月。幼豹在前10-11周完全依赖母乳,并继续哺乳直到5-6个月大。到15-18个月时,美洲豹可以在其母亲的范围内独立活动和狩猎。幼豹在一段时间后逐渐开始独立狩猎捕食,一般雄性比雌性更早,到21-22个月时,有些幼豹会从母亲的范围内消失,而有的幼豹会继续在母亲的范围,直到两岁以上。雄性后代比雌性后代分散得更远。在野外记录的雌性最后一次繁殖的最大年龄为13岁。野生美洲豹的寿命为12-15年,圈养的美洲豹能活23年。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2002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美洲豹的种群日益分散,2002-2015其分布区域下降了20.0%,从877万平方千米下降到702万平方千米。2011年墨西哥全国的美洲豹数量约为4000-5000只。2000-2010年,中美洲美洲豹的估计密度范围为0.74-11.2/100平方千米。在南美洲,2004年玻利维亚亚马逊地区美洲豹的密度估计为2.8/100平方千米,2008年在哥伦比亚亚马逊地区,美洲豹的密度估计为4.5/100平方千米和2.5/100平方千米。
致危因素
栖息地破坏和破碎化
由于森林砍伐以及人类的农业活动,曾经由美洲豹统治的地区正在被伐木业、大规模农业、牧场和城市建设摧毁,这不仅缩小了美洲豹的范围,还使种群彼此隔离,种群之间也越来越孤立,联系越来越少,使得它们难以狩猎和交配。
非法野生动物贸易
美洲豹的毛皮以及其他身体器官的非法贸易对美洲豹的生存带来了巨大威胁。1960年,巴西亚马逊每年销售约15000张美洲豹毛皮,供应到北美和欧洲等国际市场。直到1970年,各国家和国际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保护措施禁止狩猎和销售美洲豹及其器官时才大幅减少,但是美洲豹身体部位的非法售卖市场仍然存在。
人类威胁
美洲豹的生存威胁主要是人类。在一些地区,由于生态旅游和有意投喂,它们对人类的恐惧有所减少。除非它们走投无路或是受伤,一般不会攻击人类。在圭亚那合作共和国美洲𩽾𩾌豹曾无端袭击一名三岁美洲印第安女孩,它们很可能是将人类作为猎物攻击。不过总体而言,美洲豹攻击人类的可能性较小,而且关于攻击人的记录也较少。
保护措施
美洲豹在其大部分地区受到各国家一级的全面保护,在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家禁止狩猎,在危地马拉和秘鲁有狩猎限制。在墨西哥、巴拿马共和国、洪都拉斯和巴西,已经为该物种制定了具体的保护计划。
WWF与当地社区、牧场州政府和各种合作伙伴合作,致力于保护美洲豹免于灭绝。2020年,WWF启动了区域美洲豹战略,以增加或稳定美洲豹种群、猎物基地、栖息地和连通性。
保护级别
在2016年,美洲豹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为近危(NT)。
2023年,美洲豹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中。
物种对比
美洲豹在外观上与豹(Panthera pardus)相似,但有以下区别:
相关文化
在中美洲艺术和图腾学中,美洲豹是最常见的图像之一,从精雕细琢的玉器到纪念碑式的石器和洞穴壁画中,通常以自然或是拟人化的形式出现。在《佛罗伦萨法典》中,美洲豹被称为ocelotl,并被视为“最勇敢”和“最凶猛”的动物,其“谨慎”、“明智”和“骄傲”的性格使其成为“动物世界的王者”。阿兹特克人认为celotl的象征意义与战士、政治和统治者(阿兹特克精英)有关,特别勇敢的战士可以成为celotl战士协会的成员之一,拥有穿上相应服装的特权。那些出生在被称为celotl月份的人被认为拥有美洲豹所象征的属性。全知全能的阿兹特克最高神Tezcatlipoca,也与美洲豹有着密切关系。
在各种玛雅语言中,美洲豹被称为balam或bolom。美洲豹的形象与卓越的社会地位有关,与社会中强壮有力的成员有关。在基切玛雅人认为balam指的是神奇的力量,并且象征着力量和权威。在古典玛雅图腾中,美洲豹多出现在精英阶层衣服、饰品和生活用具等上,并且还有美洲豹形宝座和美洲豹皮垫等。美洲豹是圭亚那合作共和国的国兽,出现在该国国徽上。墨西哥市1968年举办奥运会时,为纪念古代玛雅文化,将红色美洲豹作为第一个奥运官方纪念品。
参考资料
Jaguar.britannica.2023-05-24
Panthera onca.ITIS.2023-05-24
Panthera onca.IUCN.2023-05-24
Panthera onca.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2023-05-24
Jaguar Facts.thoughtco.2023-05-24
Jaguar.WWF.2023-05-24
jaguar.etymonlin.2023-06-14
Panthera onca.floridamuseum.2023-06-14
Panthera onca.Animal Diversity Web.2023-05-24
Panthera pardus.ITIS.2023-05-24
Flags, Symbols, & Currencies Of Guyana.worldatlas.2023-06-14
Olympic Games Mascots.topendsports.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