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陈义郎

陈义郎

《陈义郎》是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创作的传奇小说,主要讲述了周茂方谋害同乡同科好友陈彝爽,霸占其妻,夺其子,冒其官,以及陈彝爽之子陈义为父报仇的故事。小说情节曲折,构思巧妙,违反常规,出人意料。两位同乡同学同科的知己好友没有演出生死与共的感人场面,而是周茂方谋害陈彝爽,杀友霸妻夺子冒官,阴狠毒辣。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引人入胜,最终正义战胜邪恶。

作品原文

陈义郎

陈义郎父彝爽,与周茂方皆东洛福昌人,同于三乡习业。彝爽第归,娶郭女。茂方名竟不就,唯与彝爽交结相誓。

唐天宝中,彝爽调集,受蓬州仪陇令。其母恋旧居,不从子之官。行李有日,郭氏以自织染一匹裁衣,欲上其姑。误为交刀伤指,血沾衣上。启姑曰:“新妇七八年温清晨昏,今将随夫之官,远违左右,不胜咽恋。然手自成此衫子,上有剪刀误伤血痕。不能澣去。大家见之,即不忘息妇。”其姑亦哭。

彝爽固请茂方同行。其子义郎才二岁,茂方见之,甚于骨肉。及去仪陇县五百余里,磴石临险,巴江浩渺,攀萝游览。茂方忽生异志,命仆夫等先行:“为吾邮亭具馔。”

二人徐步,自牵马行,忽于山路斗拔之所,抽金锤击彝爽碎,挤之于浚湍之中。佯号哭云:“某内逼北回,见马惊践长官矣,今将何之?”

一夜会丧,爽妻及仆御致酒感恸。茂方曰:“事既如此,如之何?况天下四方,人一无知者,吾便权与夫人乘名之官,且利一政俸禄,逮可归北,即与发哀。”仆御等皆悬厚利,妻不知本末,乃从其计。

到任,安帖其仆。一年已后,谓郭曰:“吾志已成,誓无相背。”郭氏藏恨,未有所施。茂方防虞甚切,秩满移官,家于遂州长江。又一选,授遂州曹掾。居无何,已十七年,子长十九岁矣。

茂方谓必无人知,教子经业,既而学成。遂州秩满,挈其子应举。是年东都举选,茂方取北路,令子取南路,茂方意令故园之存没。

涂次三乡,有鬻饭留食,再三瞻瞩。食讫,将酬其直。媪曰:“不然,吾怜子似吾孙姿状。”因启衣,出郭氏所留血污衫子以遗,泣而送之。其子秘于囊,亦不知其由,与父之本末。

明年下第,归长江。其母忽见血迹衫子,惊问其故。子具以三乡媪所对。及问年状、即其姑也。因大泣,引子于静室,具言之:“此非汝父,汝父为此人所害。吾久欲言,虑汝之幼。吾妇人,谋有不臧,则汝亡,父之冤无复雪矣,非惜死也。今此吾手留血襦还,乃天意乎?”

其子密砺砺霜刃,侯茂方寝,乃断吭,仍挈其首诣官。连帅义之,免罪。即侍母东归。其姑尚存,且叙契阔,取衫子验之,对泣。郭氏养姑三年而终。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东洛:指唐朝河南府

2.调集:参加官吏的调选迁徙。

3.行李:行旅。

4.上其姑:进献给她的婆婆。

5.咽恋:悲切依恋。

6.澣(huàn):同“浣”,洗涤。

7.巴江:指嘉陵江

8.异志:二心,即有谋害彝爽的想法。

9.浚湍:急流

10.内逼:犹内急,急着要大小便。

11.会丧:聚会商议丧事。

12.一政:犹一个任期,县令一任一般为三年。

13.安帖:安定,平静。

14.秩满移官:官吏任期届满调任他地。

15.遂州曹掾(yuàn):遂州下设各曹的参军。

16.经业:儒家经书的学业。

17.觇(chān):探听。

18.次:留宿,停宿。

19.鬻(yù)饭媪:卖饭的老妪。

20.酬其直:付饭钱。直,通“值”。

21.遗:赠。

22.年状:年龄形貌。

23.不臧:不善。

24.手留血襦(rú):即血污衫子。

25.连帅:古代十国诸侯之长。唐朝多以指管辖数州或十数州之节度使、观察使。

26.契阔:久别。

白话译文

陈义郎的父亲叫陈彝爽,与周茂方都是东洛福昌人。一同在三乡读书,陈彝爽参加科举考试成功后,回老家娶了郭愔的女儿为妻子。周茂方却没有考上,只与陈彝爽交往并盟誓结为异姓兄弟。

唐天宝年间,陈彝爽被政府聘用为政府官员,任命为蓬州仪陇县令。他的母亲留恋旧居,不愿意随儿子去上任。行李收拾了好几天,妻子郭氏用自己织染的丝织品做了件衣服,想孝敬给婆婆。没留神被剪刀刺伤了手指,血沾到衣服上了。她对婆婆说:“儿媳妇这七八年来早晚向母亲嘘寒问暖,现在就要随丈夫上任去了,远离你的身边,感到悲伤和依依不舍。我亲手做了这件衣衫,没留神被剪刀刺伤了手指留下的血痕,怎么也洗不掉痕迹了,婆婆看见它,就不会忘记媳妇了。”陈彝爽的母亲也哭了。

陈彝爽热情地邀请周茂方与他同行。陈彝爽的儿子陈义郎才两岁,周茂方对他十分疼爱,超过自己的孩子。离仪陇县有五百多里时,登山涉险,巴江广阔无边,一路攀登游览。周茂方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念头,他让车夫等人先走:“你们先走,在驿馆里为我们准备好饭菜。”

他与陈彝爽二人牵着马缓步而行,当走到一处陡峻峭拔的江边时,周茂方抽出铁锤击打陈彝爽,陈的额头被打碎了,周茂方把他推到急湍的江水里。然后号啕大哭跑回来说:“我内急大便回来,看见马惊了把长官踩死了,现在可怎么办啊?”

这一夜大家都在哀悼陈彝爽,他的妻子和车夫感伤哀痛。周茂方说:“事已至此,怎么办?况且天下四方,没有别人知道这件事。我就权且冒名顶替陈彝爽去上任,先赚他一任的俸禄,等有了钱就可以回家了,快点安葬了他吧。”他向车夫等人许诺事成之后都有重赏,陈彝爽的妻子不知道真相,就依从周茂方的计策。

到了任上,他用钱安定了仆人。一年以后,周茂方告诉陈彝爽妻子事情的真相,说:“我的志向已经成功,我发誓决不背叛你。”郭氏把深仇大恨埋藏在心里,并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周茂方严加防备不虞之患。任期届满周茂方调到别处做官,住在遂州长江边上。他又一次被任命为遂州曹掾。这一任就干了很久,周茂一家住在那里很久了,过了十七年后,陈义郎也长到十九岁了。

周茂方心想肯定无人知晓那件事,就经心教授陈义郎学儒家的经书,学成不久。在遂州的任期又到了,他就带着陈义郎进京赶考。

这一年陈义郎到东都参加科举考试,周茂方走北路,让陈义郎走南路。周茂方的用意是让陈义郎暗中察看一下过去的庄园还在不在?陈家的家人还在不在。陈义郎途中经过三乡村时,有个卖饭的老太太留他吃饭,再三地看他。吃完饭,陈义郎要付饭钱时。老太太说:“不用付了,我爱你是因为你长得太像我的孙子了。”

老太太打开衣箱,拿出郭氏留下有血痕的衣衫送他,哭着送他走。陈义郎把它藏在行囊里,也不知其中的缘由,和与他父亲的原委。

第二年,陈义郎科举落榜回到长江边上,他妈妈忽然看见了有血迹的衣衫,吃惊地问其原故。陈义郎就把三乡老太太的事告诉了妈妈,等问到那老太太的年龄相貌,妈妈立即就知道是她的婆婆。就失声痛哭起来,拉着儿子到密室里,把一切都告诉了儿子:“他不是你的父亲,你父亲被他害死了。我早就想对你说,顾虑你太小。我妇道人家,恐怕考虑不周,再把你害死了,你父亲的冤枉就无法昭雪了,不是我怕死呀。现在这件留有我手指血的衣服回来了,这难道是天意吗?”

陈义方暗中磨了一把锋利雪亮的刀子,等周茂方睡着后,就割断了他的喉咙,提着他的头到官府自首。观察使夸他是个重义的孝子,免除了他的罪过。他侍奉母亲回到老家时,奶奶还健在,他们畅叙久别的情怀,拿出血衫子验看,哭作一团。郭氏奉养婆婆三年后,老人家才去世了。

创作背景

中晚唐时期,传奇的创作盛极一时。温庭筠的《陈义郎》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创作的,但具体的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是一篇唐代传奇小说,主要内容讲的是陈义郞为父报仇的故事。作品以情节的曲折和构思的奇妙取胜。

在情节方面,两个同乡同学同科的知己好友并没有演出一幕生死与共的感人场面,而是周茂方谋害陈彝爽,杀友霸妻夺子冒官,阴狠毒辣,情节发展违反常规,出人意料。此后,情节似乎朝着茂方精心设计的方向发展。直到他自以为大功告成,对郭氏道出实情,殊不料郭氏得悉真相后的反应竟与他的预料完全相反,精明的算计终于露出了破绽,为情节的逆转埋下了伏笔。而连帅嘉奖陈义郞之孝义赦免其罪,又是一个小小的曲折,结局实现正义战胜邪恶的传统常规。整个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悬念丛生,引人入胜。

在构思方面,小说特意设置了血迹衫子这个关键性的细节。郭氏裁衣手指被剪刀误伤血沾衫子这个细节,似乎纯出偶然,最初的描述也无刻意的痕迹,但它却凝结了一家祖孙三代的亲情。祖孙见面而赠衫,母亲道出十七年前的杀夫冤情也是因为这个衫子。这是一个典型化的细节。

这篇小说里的两位主角是两位考生,虽然作者的本意不是拿考生来说事,但叙说与考生有关的事是不可避免的。大概在温庭筠的心里,永远有一个难以解开的心结,那就是成就科举的梦。于是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心里流露出对科举及第的向往与渴念。

名家点评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程毅中:故事情节结构在中国古代小说戏曲里经常出现,可能陈光蕊江流儿的故事就是从这个故事演变来的,《警世通言》第十一卷《苏知县罗衫再合》又是它在后世的翻版。(《唐代小说史话》)

作者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县(今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庭筠”“温八吟”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