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布兰(Labarum, ☧ )是古代军事符号,由基督的希腊语首两个字母组成(ΧΡΙΣΤΟΣ或Χριστός)-即χ和ρ;由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首次使用。Labarum一词来源不详,有指是由拉丁语labāre而来,意指“摇晃、摇曳”,表示旗帜飘扬;亦有指是来自凯尔特语族的llafar(意为“雄辩的”或“富于表现的”),或拉丁语laureum [vexillum](即“月桂/桂冠 [军旗]”)。
起源
根据潭修斯(历史学家,曾为君士坦丁一世之子克里斯的导师),君士坦丁曾在梦中见到这个符号,又听到一把声音说“In hoc signo vinces”(意即:以此徽号,汝可得胜)。醒来后,他下令士兵把徽章画在盾牌上;就在当天,他们与马克森提军队激战,最终胜出这场在罗马外爆发的密尔维桥之战(312年)。
以希腊文写作的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主教(卒于339)对君士坦丁一世的相关事迹作了两种描述,其后教会据有关记载承认君士坦丁对基督教的贡献并予以封圣。
- 根据优西比乌的教会史,君士坦丁早在未出发前往罗马、与马克森提交战之前、仍在高卢时已用此符号,并曾说“Εν Τούτω, Νίκα!”(凭此,必胜!)。
- 君士坦丁死后,优西比乌作《君士坦丁志》歌颂他。当中提及君士坦丁与马克森提两军在密尔维桥对峙,君士坦丁决定求助于唯一的神。在中午时,他看见双交的光在太阳之前闪耀,并出现字样“Εν Τούτω, Νίκα!”(凭此,必胜!),君士坦丁一世与他的士兵都看到此奇迹。那天晚上,耶稣出现在他的梦中,并告诉他,将中午出现在天空的符号复制,并以此作防御。最后其军队获胜。
天文学和占星术理论
不少现代天文学和占星术理论试图解释优西比乌的描述。1948年,在耶拿的蔡司天文馆,Fritz Heiland指出,在312年的秋季,出现了一个不寻常的天文现象:三个明亮的行星──火星、土星和木星在西南地平线上的傍晚上空连成一线,该与南回归线和天渊三的边界形成的角度约为20度。Heiland指称,当时的人视行星连成一线为不祥之兆,君士坦丁一世为免军队士气因此受损,逐将该现象解释为象征胜利的基督教图案。
地质学解释
瑞典地质学家Jens Ormo则指,君士坦丁可能看见了石陨石穿过大气层坠落地球的过程,而该陨石造成了位于意大利阿布鲁佐大区的Sirente-韦利诺区域公园的Sirente撞击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