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牡蛎是瓣鳃纲牡蛎目的贝类,主要分布于乳山口、浪暖口,也是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特产。
乳山牡蛎养殖品种以太平洋牡蛎为主,采取筏式养殖方式。养殖区域主要分布于西至乳山口、东至浪暖口的开阔水域内。牡蛎科产业已成为乳山市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物种简介
乳山牡蛎俗称:"蚝",乳山人通常称之为"海蛎子"。双壳纲,牡蛎科。贝壳厚硬且形状多不规则,有近似圆形、三角形、长圆形、长形等。下壳(左壳)较大且凹,附着他物;上壳(右壳)略小且平,掩覆如盖。牡蛎喜在浅海区栖息,固着在岩礁或其它附着物上。在乳山市沿海的礁石上,野生牡蛎比比皆是,多为褶牡蛎和大连湾牡蛎。乳山牡蛎的养殖面积、产量、质量居全国首位。
在古罗马,人们把牡蛎科称为"海上美味圣鱼";在欧洲,牡蛎被称为"海洋的玛娜"(上帝赐予的珍贵之物)"海洋的牛奶";在日本,牡蛎则被称为"根之源""海洋之超米"。牡蛎通常以鲜食为主,最常见的吃法是将牡蛎壳洗净,放在锅里蒸煮,熟后剥食,味道极为鲜美。牡蛎还可以直接放到火中烧熟食用,有清乾隆诗人刘储鲲《烧蛎诗》为证:"不用溉釜鬲,连壳付火燎。之清心脾,天然味更好。"牡蛎的食用方法还有软炸蛎黄、蛎黄炒鸡蛋、牡砺炖豆腐等。这一水域,潮流畅通,风浪较小,乳山河和黄垒河给其带来了大量的营养盐,饵料丰富,非常适合牡蛎科筏式养殖。随着乳山市牡蛎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乳山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牡蛎之乡",开发的多个牡蛎产品不仅进入了北京、上海市、广州市等城市的销售市场,而且还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等15个国家,"乳山牡蛎"的知名度不断提高。牡蛎产业已成为乳山市渔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生长繁殖
牡蛎养殖是乳山的特色产业,但受传统习惯影响,以往乳山牡蛎养殖走的是“春播秋收”的路子。由于乳山湾外海岛屿少,夏季风浪较大,再加上夏季海水附着物多等原因,导致牡蛎科成活率不高,产量较低,严重制约了牡蛎产业发展。
2000年,乳山市海洋渔业局技术人员在到外地考察学习回来后,与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开发出了牡蛎“秋播春收”的养殖技术。每年9月份采购外地牡蛎半成品回来开始养殖,11月到次年4月收获。这种养殖模式避开了夏季风浪,缩短了养殖周期,大大提高了牡蛎的成活率。如今这种养殖模式已经在乳山得到了全面推广。
2022年乳山全市牡蛎养殖面积将达到80000亩,牡蛎产量突破50万吨,牡蛎加工企业7家,年加工牡蛎产品2万吨,产值可达6亿元。
食用价值
得益于独特的海域条件和气候环境,乳山牡蛎个体大、肥度高、肉质好、味鲜美,适合食用。2008年11月,“乳山牡蛎”正式获国家工商总局审批通过并公告,成为地理标志商标。
栖息环境
乳山市位于山东半岛东南端,东邻文登区,西毗海阳市,北接牟平区,南濒黄海。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
乳山市海岸线西起乳山口,东至浪暖口,全长185.6公里。沿海有大小港湾12个。
乳山市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相比,具有气候温和、温差较小、雨水丰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特点。累年平均日照数为2635.5小时,累年平均气温11.6℃,累年平均降水量813毫米,累年平均气压1013百帕,累年平均无霜期为206天,累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秋、冬季以北风、西北风为主,春、夏季以南风、东南风或西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
乳山市资源充足,物产丰富,素有“母爱乳山,养生福地”的美誉,是著名的“水产之乡”、“水果之乡”和“黄金之乡”。
获得荣誉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
2022年10月,乳山市“乳山牡蛎”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
2022年10月,入选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参考资料
百色芒果、梧州六堡茶上榜!50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获批筹建.今日头条.2021-09-09
好消息!“乳山牡蛎”获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澎湃新闻.2022-12-01
2022年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名单公示.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