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绵疫病

绵疫病

绵疫病,又称“烂果”“掉蛋”“水烂”,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这种病害不仅影响幼苗,也对成年植株造成损害,尤其是对其果实产生严重的影响。

形态特征

幼苗感染绵疫病后,其嫩茎会出现水渍状缢缩现象,导致幼苗突然倒伏。而成年植株的叶子则会形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暗绿色至淡褐色水渍状病斑,这些病斑具有明显的轮纹。当环境潮湿时,病斑会迅速扩散,边缘变得模糊不清,且病斑表面会产生稀疏的白色霉状物。干燥环境下,受感染的叶子会干枯并裂开。嫩茎受到侵害时,病变部位会变成褐色,出现缢缩现象,最终导致上部叶子萎蔫干枯。果实被感染后,最初表现为水渍状的小圆斑,随后逐渐扩大,形成略带凹陷的黄褐色或暗褐色大斑。随着病情的发展,整个果实都会受到影响,变得收缩、柔软。在潮湿条件下,果实表面会长出白色的绵毛状菌丝,内部组织变黑腐烂,容易脱落。掉落的果实会在潮湿环境中继续腐烂,直至成为僵硬的果壳,上面布满白色霉层。

病原及发生条件

绵疫病的病原菌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通过风力和雨水传播。最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28-30摄氏度,当相对湿度超过85%时,疾病的发生速度较快。此外,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密度大、定植时间晚、氮肥使用过多以及连作等条件都可能导致该病害加重。特别是对于长果形品种来说,它们更容易受到绵疫病的危害。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为了预防和控制绵疫病,可以采取多种农业措施。首先,应适当增加磷、钾肥料的施用,以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其次,应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果,并与其他作物如瓜类、豆类进行轮作。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土地进行种植,特别是在多雨地区,建议采用高畦(垄)栽培方式,如果未覆盖地膜,则需要深挖沟渠、高培土壤,以减少土壤水分含量。而在少雨地区,可以考虑覆盖地膜。同时,应注意精细耕作,适量浇水,降雨后要及时排除积水。在生长过程中,适时进行整枝、搭架等工作,中后期应去除老叶和植株内部的叶子,以促进通风透光,并确保果实周围的空气流通。避免过度施用氮肥,而应增加磷、钾肥的用量。对于重灾区,建议与非茄科蔬菜进行至少三年的轮作。一旦发现病果,应及时将其摘除。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方面,可以在发病初期喷洒适当的杀菌剂,如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以达到抑制病原菌繁殖的目的。

参考资料

勉县:茄子绵疫病发病症状及防治.陕西省农业农村厅.2024-10-26

早疫病、晚疫病和绵疫病怎么区分及有效防治方案.搜狐网.2024-10-26

超详细!早疫病、晚疫病和绵疫病到底有啥不一样?(附高清图谱).长江蔬菜.2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