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锦华(1938年12月29日—2013年2月2日),女,苗族,出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调剧代表性传承人一级演员,著名彩调表演艺术家、广西艺术界第一代“刘三姐”,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傅锦华受父亲母亲影响,从小学刘三姐的歌曲,很小就跟随常胜街业余剧团演出。12岁时,便参加业余演出《何兰焦重见天日》。1955年,傅锦华参与演出的彩调戏《龙女与汉鹏》被选进中南海怀仁堂为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后进入融安县文工团,不久又调入柳州专区文工团任演员。1955年4月10日,傅锦华进入广西文艺干部学校学习。从广西文艺干部学校毕业后在广西彩调剧团任演员。1960年5月,傅锦华到长春市为电影《刘三姐》配音。1960年6月到10月《刘三姐》进京演出,毛主席在看戏的过程中几次为《刘三姐》演出团的精彩表演鼓掌欢笑。1980年,傅锦华随《刘三姐》演出团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演出,受到观众的欢迎。1995年,傅锦华退休后坚持为青年演员说戏,培养新一代“刘三姐”。2005年,傅锦华担任艺术指导的新版《刘三姐》在北京首演。2013年2月2日凌晨1时,傅锦华在南宁市去世,享年75岁。

傅锦华在艺术生涯里,成功出演过《龙女与汉鹏》《王三打鸟》《刘三姐》《李双双》等60余部剧目,她塑造了刘三姐的舞台艺术形象,她的歌声受到观众的热情称赞和好评。她还为电影故事片《刘三姐》中的刘三姐配唱,代表国家出访过欧洲、田原、非洲等十几个国家,把刘三姐的歌声传唱到世界各地。1979年,傅锦华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997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授予“广西荣誉文化工作者”称号。2005年,在“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庆典”活动中,获评当代中国电影歌曲优秀演唱奖。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38年12月29日,傅锦华出生在融安县常胜街。父亲是小商贩,经常在街道的业余剧团唱戏,妈妈天生的亮嗓子,从小就教傅锦华唱刘三姐的歌曲,傅锦华很小的时候就跟随常胜街业余剧团的演员们一起在街上演出。傅锦华与大人进山砍柴时,她还教喜欢唱歌的少数民族村民唱彩调,反过来又向村民们学唱民俗音乐。渐渐地,在保留彩调剧味道的同时,汲取多种民歌情韵,傅锦华的歌唱得“有情有味”了。12岁时,傅锦华参加业余演出《何兰焦重见天日》。

艺术生涯

1955年,傅锦华和中国的许多业余剧团一起到北京市演出。经过挑选,傅锦华参与演出的彩调戏《龙女与汉鹏》和其他戏剧一起被选进中南海怀仁堂为国家领导人汇报演出,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的接见。由于有到北京演出的经历,回来后她便进入融安县文工团,不久又调入柳州专区文工团任演员。

1955年4月10日,傅锦华进入广西文艺干部学校学习,师从老艺人吴老年、张桂妹、谢济舟,主攻花旦表演和彩调剧演唱。从广西文艺干部学校毕业后在广西彩调剧团任演员。1960年春,广西壮族自治区100多个剧团在南宁市参加《刘三姐》剧目汇演,100多个“刘三姐”轮番在舞台上亮相。1960年5月,傅锦华到长春市为电影《刘三姐》配音,演唱了《世上哪有树缠藤》《砍柴过岭又过坡》《只有山歌敬亲人》《我俩结交定百年》《不见画眉岭上飞》《种田辛苦要唱歌》等曲目。傅锦华甜美的歌声得到了雷振邦的赏识认可,她将作曲家雷振邦的曲子增加了许多有特色的装饰音,让歌曲更加美丽动听,富有旋律感。雷振邦表示,刘三姐的歌经常是在山头田间唱的,而傅锦华用具有山野味的甜美歌声生动地表现出来,真是太好了。

1960年6月到10月《刘三姐》进京演出,毛主席在看戏的过程中几次为《刘三姐》演出团的精彩表演鼓掌欢笑。

1962年,傅锦华作为委员之一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全国青联会议,被安排在中南海紫光阁给毛主席演出。1963年还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赴阿尔及利亚参加世界青年夏令营。1980年,傅锦华随《刘三姐》演出团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演出,受到观众的欢迎。

退休

1995年,傅锦华退休。退休离开舞台后的傅锦华,心中仍有深深的“刘三姐”情结。她坚持为青年演员说戏,唐佩珠、吴似梅、王予嘉等新一代“刘三姐”都曾得到她的言传身教。此外,她还创办了金华物资贸易公司,做过中介活动,并全力支持自己的女婿办好建筑装饰企业。

2005年,傅锦华在“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当代中国电影音乐庆典”活动中,获评当代中国电影歌曲优秀演唱奖。同年,傅锦华担任艺术指导的新版《刘三姐》在北京首演,后在全国巡演几十场,受到观众欢迎。2008年6月6日至6月18日,《刘三姐》应美国大华府中国大陆大专院校校友会联合会、美国亚特兰大专业人士协会等美国华人社团组织邀请,在美国大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地区、大亚特兰大地区的北卡州、马里兰州等7个州进行了为期12天的巡演和文化交流活动。2008年,傅锦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彩调剧代表性传承人

人物逝世

傅锦华在去世前几年前因胯骨摔伤做了手术,后一直在家养病,行动都需要轮椅。2013年2月2日凌晨1时,傅锦华在南宁市去世,享年75岁。2月4日上午10时30分,傅锦华的追悼会在南宁举行。来自各地的傅锦华200多位亲朋好友以及粉丝一起,送别这位将生命奉献给彩调的“刘三姐”。

主要作品

彩调剧目

舞台艺术片

配音作品

荣誉与成就

艺术成就

傅锦华主攻花旦表演和彩调演唱,傅锦华先后到20多个省、市、自治区30多个城市演出1000余场。在60多年的艺术生涯里,成功出演过《龙女与汉鹏》《王三打鸟》《刘三姐》《李双双》等60余部剧目。其中《龙女与汗鹏》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业余文艺汇演、全国民间群众业余音乐舞蹈汇演优秀节目奖;舞台艺术片《刘三姐》获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30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创作奖、二等演出奖。

傅锦华塑造了刘三姐的舞台艺术形象,她的一生,情系《刘三姐》,她的歌声伴随《刘三姐》的足迹遍及祖国大江南北及国外的新加坡等地,历演不衰,受到观众的热情称赞和好评,她还为电影故事片《刘三姐》中的刘三姐配唱。她曾代表国家出访过欧洲、亚洲、非洲等十几个国家,把刘三姐的歌声传唱到世界各地。

所获荣誉

社会职务

人才培养

有些老艺人对自己的技艺有所保留,排练都不让别人看,但傅锦华却非常乐意把技艺传授给年轻一辈的演员,她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出13套服装和身段,手把手地教新人。截至2013年,刘三姐有五代了,傅锦华可以说是第一代之首,后面的四代都是傅锦华教出来的,退休以后傅锦华还一直培养青年演员,还经常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培训辅导,学生遍布广西。

人物评价

桃李三秀才,都是大书呆;遇见刘三姐,顿教口不开。傅锦华同志演刘三姐轰动一时,书此以赠。(郭沫若)

其(傅锦华)彩调剧功底扎实、娴熟,表演细腻含蓄,戏路宽阔全面,情感丰富传神;嗓音柔婉圆润、清甜悦耳,行腔明快流畅、字正腔圆,富有民俗音乐风味,唱做俱佳,别具一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评)

傅锦华热爱艺术,在她主演的一些剧目中,有的角色并不是很适合她,但她总是认真分析角色的特点,用艺术手段去包装角色,用各种手段去表现人物。她聪明好学,在舞台上,她的身段集戏剧、彩调和歌舞于一体。(与傅锦华同期的“刘三姐”马若云 评)

她演什么像什么,无论是村姑还是城里的小姐。而且非常敬业认真,1974年我们演《红色娘子军》,她饰吴琼花,和我演的角色有个过肩摔的动作,她每天都跟我练二三十次。她注重艺术质量,不放过一丝细节,每次演出她总是早早上好妆,穿上戏服后就不坐了,怕皱了衣服。傅老师出名早,但没架子,平时出去演出,她都是自己打背包,挑行李,晚上跟大家住在农民家或简陋的剧场里。(广西戏剧院原书记杨步云 评)

傅老师是我一生都要感激的人。傅老师将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她示范的一招一式、每一个眼神都非常细腻,打动人心,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第三代“刘三姐”唐佩珠 评)

她(傅锦华)在近60年的艺术生涯中塑造了60多个艺术形象,可以说演什么像什么,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演员至今无人能超越她。(一级导演龙杰锋 评)

轶事典故

“偷戏”

有一次,融安县文工团准备演一出新戏,常胜街的业余剧团求戏心切,就派傅锦华去“偷戏”。傅锦华来到融安县文工团排练场地附近的楼上躲起来,挖了一个猫眼石大小的洞开始偷学。很快,傅锦华就完全学会戏里的一招一式。她回来后立即教大家学习,结果,还没有等县文工团到常胜街演出,这里的老百姓就提前看到了“偷来”的戏《放春牛》。这让县文工团着实吓了一跳,因为他们不知道有傅锦华这么一个聪明的孩子曾经悄悄“偷戏”。从此,傅锦华与彩调剧结下不解之缘。

刘三姐四进中南海

广西壮族自治区几大剧团合排的民间歌舞剧《刘三姐》于1960年6月开始在全国巡回演出,演了整整500场,4次进入中南海怀仁堂。饰演刘三姐的傅锦华以细腻的表演,甜美的歌声,得到众多观众和领导的称赞。据傅锦华生前回忆:在怀仁堂演出的前三场,毛主席因临时有事没能看成。第四天剧团已将演出的道具运到天津市,忽然接到通知进怀仁堂再演出一场,毛主席要来看《刘三姐》!演员们得知这个消息,激动得热泪盈眶。在演出过程中,大家注意到,毛主席在看“与秀才对歌”、“与媒婆对歌”等精彩片段时,禁不住开怀大笑。演出结束后,毛主席对《刘三姐》给予充分肯定。两年后,在全国青联会议上,毛主席看到傅锦华时,还记得她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刘三姐”。

李先念关心傅锦华

1961年,傅锦华因患肝炎河南省高干疗养院治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来此视察黄河,见到傅锦华时问道:“你还记得我吗?”傅锦华笑答:“记得。当年我赴京演出时,还和您跳过舞。您和王玉珍跳舞时,还说请播放《洪湖赤卫队》,和我跳舞时,您还说请改播《刘三姐》的歌曲呢。”午餐时,李先念对傅锦华说:“丫头,你患了肝病,不要惦记着演出。不要害怕,你的肝病会治好的。今后,你不仅仅只是饰演刘三姐,还要演多些好戏,做一个人民的好演员。”李先念吃罢了一碗饭,傅锦华忙不迭为他添饭。李先念亲切地说:“丫头,我自己来。”李先念的随和、亲民态度,令傅锦华甚为感动。

配音刘三姐小插曲

1960年5月,傅锦华被请到长春市为电影《刘三姐》配音。当时傅锦华一到现场看到七八十人的庞大的长影乐队阵容,有点手足无措,当时已经起音了,指挥尹升山给了傅锦华几个示意动作,但是傅锦华丝毫没有反应。尹升山就问怎么回事,傅锦华有点紧张地回答:“那么多人,我不知道跟谁啊。”全场人都乐了。作曲雷振邦笑了:“你不早说啊。”他告诉傅锦华只要跟着二胡等三大件就可以了。傅锦华一开口就让大家吓了一跳,她的声音甜美婉转又带有山野的味道,她给雷振邦的作曲增加了许多很有特色的装饰音,让歌曲更加美丽动听,富有旋律感。傅锦华很担心她的歌声“太野”,雷振邦却不以为然,他夸奖傅锦华:“刘三姐的歌经常是在山头田间唱的,你的野味就正好符合这个要求。我要是用我我的乐团,他们还不敢喊呢。”就这样,傅锦华三班倒地不停忙碌录,在一个月里把所有的唱段都录好了。

总理不让傅锦华学艺

傅锦华曾经和歌剧演员王玉珍一起到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拜师学艺。一日遇到周总理,周总理奇怪地问:你们在这里干什么?傅锦华答到:我们在民族声乐系学习发音。周总理便说:你们赶快回去。你们把你们的民族风格、土气学完了,就没有群众欢迎了,你们甚受欢迎,是因为你们有民族风格、民族美特点,不要让我再看到你们在这里。听了周总理的话,傅锦华放弃了学习。后来,她一直是用她那未经训练雕琢的天然嗓音演唱《刘三姐》,那清亮、纯朴的歌喉,使傅锦华成为最受欢迎的“刘三姐”演唱者。

与毛主席跳舞

1962年,傅锦华作为委员之一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全国青联会议,她和来自祖国各地的代表住在北京饭店。晚上,代表们聚集在一起搞联欢活动。大家请“刘三姐”傅锦华和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常宝庭一起表演节目。在轻松的氛围下大家就开起玩笑,打起了“嘴仗”。周总理当时也正好在场,他看了后觉得很有意思,决定礼拜六安排在中南海紫光阁给毛主席演出。演出那天,傅锦华来到紫光阁,却不敢进去。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看见傅锦华很害羞的样子,就鼓励傅锦华说:“你邀请主席跳舞啊。”于是她拉着傅锦华走到毛主席跟前,向毛主席介绍“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刘三姐傅锦华”。毛主席示意傅锦华在旁边的沙发坐下。虽然和主席隔着一个茶几,但是傅锦华紧张得要命。毛主席随和地问傅锦华:“广西今年的收成好吗?”傅锦华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只顾回答说:“好呀。”接下来傅锦华更紧张了,因为毛主席要和她一起跳舞。当傅锦华扶起了主席的双手—起走到舞池中央时,主席和蔼可亲地问:“你平时跳什么舞啊?”傅锦华紧张地回答:“我跟着主席跳就好了。”毛主席说:“那我们跳伦巴吧。”于是两人跳起伦巴来。整个跳的过程已经记得不多了,傅锦华只记得两个细节,一是主席跳舞动作不错,轻轻地让傅锦华腰身下坠,又把她的身体扶正;另一个就是,“主席真的很伟大,我当时穿着高跟鞋还只到他的肩膀。”

参考资料

傅锦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2024-03-29

" 刘三姐" 傅锦华去世 曾为电影《刘三姐》配唱(图).广西新闻网.2024-03-29

傅锦华已经“踏歌”而去 甜美歌声的传唱大江南北.广西新闻网.2024-03-29

" 刘三姐" 傅锦华去世 曾为电影《刘三姐》配唱(图) ( 2 ).广西新闻网.2024-03-29

" 刘三姐" 傅锦华去世 曾为电影《刘三姐》配唱(图) ( 3 ).广西新闻网.2024-03-29

傅锦华.qq音乐.2024-03-30

电影《刘三姐》配唱傅锦华离世 堪称时代的好声音.中国新闻网.2024-03-29

三朵小红花.猫眼电影.2024-03-29

刘三姐.猫眼电影.2024-03-29

..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