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达乌尔猬

达乌尔猬

达乌尔猬(食虫类:Mesechinus dauuricuss),又名短棘猬、蒙古刺猬亚科或达乌尔林猬,是猬科、林猬属的半荒漠动物。

形态特征

(依据东北兽类调查报告) 与通普刺猬(E.europaeus L.)相近似。达乌尔猬体型小于刺猬,耳长,颅骨不及普通刺猬粗壮,前颌骨末端尖,直接与额骨最前端衔接。鼻骨中部较普通刺猬细;额骨向上隆起的程度远不如普通刺猬显著,故在二额骨中间接缝处无凹沟,矢状脊不显,人字脊突出甚明显;颌关节盂后突与颞乳突等长,且向前内方弯进,几乎与颞乳突共同形成一半圆形管状构造。牙齿较小,幼兽的棘两端棕褐,中段白色,头腹面及四肢均呈浅土黄色。尾较短,稍超过后足长的一半。四肢粗短而强健。趾行性,前后足均具5趾,趾端具有锐利的爪,后爪长于前爪。乳头5对。

分布范围

达乌尔猬在国内分布于华北和东北地区;国外见于蒙古和俄罗斯。共有3个亚种,指名亚种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亚种分布于东北,宁夏回族自治区亚种分布于甘肃省、宁夏、内蒙古、山西省陕西省。在中国分布于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达乌尔猬东北亚种食虫类:Hemiechinus dauricus manchuricus),Mori于1926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东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北的。

生活习性

达乌尔猬栖息于干旱地区草原地带的低洼地及半荒漠地区的灌丛中。夜间活动,黄昏时分开始出来,一直到次日早晨都在觅食。以昆虫和小动物为食,也吃植物性食物。亦冬眠

行为模式

达乌尔猬在离开洞穴外出觅食的过程中,走出一段路后,总要原路返回,往返多次,确认安全后,才会继续向前推进,直至目的地,并且每次外出时,总是沿着同一条路线活动,因此其出没的通道,总是特别光滑而平整。

栖息地

常利用小型鼠类废弃的洞穴,结构简单,洞深一般不超过1m。食性主要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主要猎食昆虫、蛙、蜥蜴、益鸟鸟卵、幼雏以及鼠类等。天敌主要是狐、兔狲鼬科动物及猛禽等。

繁殖

达乌尔猬繁殖期在5-6月,母猬发情期间表现不安,来回爬动,阴部有分泌物,妊娠期34-37天,每年繁殖1次,每胎5-7仔。幼猬50-60天便离开母体独立生活,4-5月龄就已经性成熟,可以进行交配繁殖后代。

亚种分化

保护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种群分布不零散。没有该种种群具体的数据信息,不过在蒙古被认为是很常见的,在俄罗斯很少受到保护。1960年,由于啮齿动物大规模携带鼠疫,达乌尔猬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减少。在赤塔地区草原地带开始繁殖时的种群密度为1-1.5只/10公顷。该种种群数量发展趋于稳定。

参考资料

达乌尔猬 Mesechinus dauuricus.达乌尔猬 Mesechinus dauuricus.2024-08-26

达乌尔猬 Hemiechinus daurieus.达乌尔猬 Hemiechinus daurieus.2024-08-26

The Red List Partnership...2024-02-06

(2023年)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 - 规范性文件 - 宁乡市政府门户网站.宁乡市人民政府.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