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南瓜子

南瓜子

南瓜两吃子(英文名:CUCURBITAE SEMEN),别名:南瓜仁、白瓜子、金瓜米、窝瓜子、倭瓜子等,是葫芦科南瓜属植物南瓜的种子。

南瓜子呈扁椭圆形,长1.0~2.0cm,宽0.5~1.5cm。表面淡黄白色至淡黄色,光滑或粗糙,两面平坦而微隆起,边缘稍有棱,一端略尖,先端有珠孔,种脐位于尖的一端。种皮薄或稍厚,除去种皮,可见绿色薄膜状的胚乳,子叶2枚,黄色,肥厚。南瓜子主要产于浙江省江西省河北省山西省等地,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主要用于驱杀绦虫。此外,尚可用于蛔虫病、血吸虫病。

来源

南瓜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Cucurbia moschata Duch.的干燥成熟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收集种子,洗净,晒干。用时捣碎。以饱满、色黄白者为佳。

性状

南瓜子呈扁椭圆形,长1.0~2.0cm,宽0.5~1.5cm。表面淡黄白色至淡黄色,光滑或粗糙,两面平坦而微隆起,边缘稍有棱,一端略尖,先端有珠孔,种脐位于尖的一端,种脐稍突起或不明显。种皮薄或稍厚,除去种皮,可见绿色薄膜状的胚乳,子叶2枚,黄色,肥厚,富油性。气微香,味淡。

功能药性

性味归经

南瓜子味甘,性平。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南瓜子可杀虫脒。用于绦虫病蛔虫病及血吸虫病。

效用分析

南瓜子性味甘平不伤正气,有杀虫之功,主要用于驱杀绦虫。此外,尚可用于蛔虫病、血吸虫病。

用法用量

南瓜子可研粉,60~120g。冷开水调服。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南瓜子配槟榔

南瓜子性味甘平不伤正气,为杀绦虫之要药;槟榔体重而实,味厚而沉,亦为杀绦虫之要药。二者相伍,杀绦虫之力增强,又借槟榔行气导滞之功而促使虫体排出,用以治疗绦虫病。

南瓜子配榧子

南瓜子甘平不伤正气,有杀虫脒之功;榧子味甘性平,入胃、大肠经,能杀虫消积,润肠通便,且甘平而不伤胃。两药配伍,可增强其杀虫之功,又具有导滞之力,用以治疗绦虫病

临床常用

治绦虫病

南瓜子、石榴根皮各30g。水煎。分3次服,连服2天。

治小儿蛔虫病

南瓜子30g,韭菜叶30g,水竹沥60g,开水冲服。

治百日咳

南瓜种子,瓦上炙焦,研细粉。赤砂糖汤调服少许,1日数次。

风险禁忌

南瓜子味甘、性平、无毒,但过多食用南瓜子会导致头昏。另外,胃热患者要少吃,否则会感到脘腹胀闷。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南瓜子主要含脂肪酸类成分:亚油酸,油酸,软脂酸硬脂酸,南瓜子氨酸等;还含蛋白质类脂维生素等。

药理毒理

南瓜子具有驱虫、抗高血压、抗氧化、抗炎药等作用。

驱虫作用

用18~22g小鼠,每鼠感染58~62条脑血吸虫病尾蚴,于接种当天分组,分别给予南瓜子氨酸100、200、300、400及500mg/kg,连续灌胃14天,发现每组平均虫数减少依次为26.4、25.3、18.0、11.8及8.8条,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南瓜子氨酸的预防效果以感染当天及感染后一周开始连续服药28天的效果较佳。

抗高血压作用

南瓜子油40mg/kg单独或与钙拮抗剂非洛地平0.45mg/kg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9mg/kg配合给予自发性高血压小鼠,连续4周,结果显示南瓜子油可以改善小鼠体内自由基清除剂的含量,调节非洛地平与卡托普利的影响,延缓高血压的进程。

抗氧化作用

以4%南瓜子粕蛋白为底物,以1,1-二苯基2-三1-溴-2-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指标,测定酶解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在酶解条件为:反应温度55°℃,加酶量5%,酶解pH8.0,料液比4%,反应时间4小时时,测定不同时间下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反应6小时时达到最高清除率58.89%。说明南瓜子粕蛋白的碱性Caspase-3水解产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效。

抗炎作用

采用弗氏佐剂造模前肌内注射南瓜子油100mg/kg连续7天,造模后再连续注射22天,可明显减轻模型大鼠足肿胀现象;注射南瓜子油后模型大鼠在急性期(造模第4天),除了血清总硫基含量有下降,其他参数均未见明显变化:到慢性期(造模第29天)后,南瓜子油组血清总巯基含量明显升高,血中谷胱甘肽和血浆白蛋白水平有所下降,肝中葡糖-6-磷酸脱氢酶水平下降至模型组50%,足肿胀程度比模型组下降了44%。

其他作用

腹腔注射南瓜子油乳5mg/kg 10、20、30天,对去势SD大鼠前列腺重量、组织细胞结构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凋亡抑制基因Bcl-2蛋白表达与睾丸素组无显著差异,说明南瓜子主要改善前列腺动力因素,对前列腺静力部分影响不明显。

临床研究

治绦虫病

带皮南瓜子50~150g,槟榔30~120g,煎煮取汁,清晨空腹服,30~60min后冲服硫酸镁粉5~30g·治疗绦虫病22例,全部治愈。

治蛔虫病

南瓜子煎服或炒熟吃。儿童一般每次用30~60g,于早晨空腹时服。观察5~13岁粪便检阳性患儿56例,服药后1~2天,51例排出蛔虫;第5~10天48例复查大便,有33例转为阴性。

相关论述

《现代实用中药》:“为绦虫驱除药。”

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治产后手足浮肿,对糖尿病患者亦有效。”

安徽药材》:“能杀蛔虫及脑血吸虫病。”

基原植物信息

产地

南瓜主要分布于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湖北、四川省等地。

生长环境

南瓜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喜阳光充足,耐旱,不耐严寒,忌水涝。适应能力强,生命力顽强,在一般土壤中也能生长,以质地疏松、排水良好、肥沃、土层深厚的沙壤土为宜。生长在坡地、丘陵、田边、屋前。

形态特征

南瓜是一年生蔓生草本,根系发达,主根粗壮,密生须根,白色,叶柄粗壮。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花萼筒钟形;花冠黄色,钟状。果实形状多样,果梗粗壮,有棱和槽,初生时绿色,成熟时转为淡黄色。种子多数,呈扁圆形,灰白色,边缘薄。花期6-7月,果期8-9月。

参考资料

南瓜Cucurbita moschata.中国生物志库.2025-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