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韦伯亲自监制的音乐剧DVD作品目前只有三部,它们分别是《猫》、《基督万世超级巨星》和这部《约瑟夫与神奇彩衣》。该剧1968年起在伦敦上演,当时韦伯仅仅20岁。正是这部戏开始了韦伯的音乐剧传奇。约瑟夫的故事完全取材于《圣经创世纪》,讲述受父亲特别宠爱的约瑟夫被他十一个兄弟嫉妒、出卖到埃及,最终衣锦还乡,手足交好的故事。饰演男主角约瑟夫的是70年代青春偶像唐尼奥斯门(Donny Osmond),奥斯门原先是摇滚歌手,在事业举步维艰之时加入韦伯王国而重获新生(他在《韦伯50周年音乐会》中也曾出场)。他在该剧中演唱的《无路可走》(Close Every Door to Me)逼真地刻画了约瑟夫被陷害后的心情,十分苍凉感人。该剧布景豪华,歌舞场面目不暇接,音乐元素十分丰富,是一部老少咸宜的剧目。

简介

百老汇首演:1982年1月27日

场次:747场

地点:皇家剧院(Royale Theatre)

创作团队

作曲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

作词 蒂姆•莱斯(Tim Rice)

编剧 蒂姆•莱斯(Tim Rice)

根据《圣经》故事中的约瑟夫章节改编

导演 托尼•谭纳(Tony Tanner)

编舞 托尼•谭纳(Tony Tanner)

舞美设计 卡尔•艾格斯蒂(Karl Eigsti)

服装设计 朱迪斯•多兰(Judith Dolan)

灯光设计 巴里•阿诺德(Barry Arnold)

音响设计 汤姆•莫斯(Tom Morse)

演员

比尔•赫顿(Bill Hutton),劳瑞•比奇曼(Laurie Beechman),汤姆•卡德尔(Tom Carder)

伦敦西区首演:1991年

地点:帕拉迪恩剧院(London Palladium)

创作团队

导演 斯蒂文•皮姆罗特(Steven Pimlott)

编舞 安东尼•范•拉斯特(Anthony Van Laast)

舞美设计 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

服装设计 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

灯光设计 安德鲁•布里奇(Andrew Bridge)

动画投影设计 理查德•奈特(Richard Knight)和阿特•里奇(Art Rich)

音响设计 马丁•利万(Martin Levan)

演员

杰森•杜诺万(Jason Donovan),林齐•哈特利(Linzi Hateley)

百老汇第一次重排:1993年11月10日

场次:231场(17场预演)

地点:明斯科夫剧院(Minskoff Theatre)

该版本于伦敦西区首演为同一创作团队

演员

麦克•达米安(Michael Damian) ,凯利•拉布克(Kelli Rabke),罗伯特•托蒂(Robert Torti)

伦敦西区第一次重排:2003年3月1日

地点:新伦敦剧院(New 伦敦 Theatre)

演员

斯蒂芬•盖特利(Stephen Gateley)

伦敦西区第二次重排:2007年7月17日

演出持续至今

地点:阿德尔菲剧院(Adelphi Theatre)

导演 斯蒂文•皮姆罗特(Steven Pimlott)

编舞 安东尼•范•拉斯特(Anthony Van Laast)

舞美设计 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

服装设计 马克•汤普森(Mark Thompson)

灯光设计 安德鲁•布里奇(Andrew Bridge)

音响设计 米克•波特(Mich Potter)

演员

李•米德(Lee Mead),简娜•李-詹姆斯(Jenna Lee-James),迪恩•克林森(Dean Collinson)

背景Background

《约瑟夫与神奇梦幻彩衣》是英国著名音乐人安德鲁•劳埃德•韦伯和蒂姆•莱斯合作的第二部作品,但是第一部得以公演的作品,两人的处女作《我们的喜好》(The Likes of Us)直到2005年才正式演出。

应圣•保罗学校(St Paul's School)音乐学院负责人邀请,韦伯和莱斯为期春季音乐会创作了一个15分钟的流行清唱剧,故事取材于《圣经》中的约瑟夫故事,于1968年3月1日在学校音乐会上演出。韦伯的父亲威廉认为这个节目具有发展潜力,于是鼓励马克斯·韦伯继续加工修改,在威廉的维斯特敏斯特中央音乐厅进行了第二次演出,部分评论界对该小品给予了肯定,演出还吸引了戴卡唱片公司的注意,他们为演出录制了唱片。1968年11月9日,演出拓展为35分钟,在圣•保罗大教堂演出(St Paul's Cathedral),节目结合了流行乐和圣歌风格,获得一致好评。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摇滚音乐音乐剧《耶稣超级巨星》的成功,韦伯和莱斯借其东风宣传旧作《约瑟夫与神奇梦幻彩衣》,其唱片在蝉联美国唱片畅销排行榜榜首3个月。唱片的成功吸引到投资人制作舞台版,1972年9月,《彩衣》在爱丁堡国际艺术节演出,此时演出只有一幕。1973年2月17日,第二稿《彩衣》舞台版在爱丁堡演出,里面包含大量台词,随后因为韦伯制作从头唱到尾的意愿,台词被大量删除。

在美国,因为唱片的巨大成功,大量学校剧团和业余剧组开始搬演《彩衣》。但是直到1982年,演出才正式登陆百老汇,持续近两年时间。由于故事适宜全家人一起欣赏,主题突破国界和文化隔膜,旋律优美动听,《约瑟夫与神奇梦幻彩衣》一直是音乐剧界具有商业保障的作品,超过两万个业余剧组和学校剧团成功上演该剧,并获得商业成功。主流制作中,只要邀请具有影响力的男演员担任约瑟夫一角,演出基本上可以得到票房保障。

1991年,经过再度扩充的《约瑟夫与神奇梦幻彩衣》重新制作,登上伦敦戏曲舞台,来自澳大利亚的偶像演员兼歌手杰森•杜诺万(Jason Donovan)担任男主角,演出后期儿童节目主持人菲利普•索菲尔德(Phillip Schofield)接替杰森,新秀林齐•哈特利·索耶尔(Linzi Hateley)扮演旁白。动感时尚的舞台呈现市的演出获得巨大轰动。该版本于1993年登陆百老汇。

1999年,查理·韦伯基于1991年演出版制作了《约瑟夫与神奇梦幻彩衣》录像,曾于1992年在全美巡演中担任男主角的东尼•奥斯蒙德(Donny Osmond)重塑约瑟夫一角,伦敦西区享有盛名的女演员玛丽亚•弗里德曼(Maria Friedman)饰演旁白。英国著名影星琼•科林斯(Joan Collins)在片中有客串演出。

2002年,韦伯邀请流行组合男孩地带前主唱斯蒂芬•盖特利(Stephen Gateley)担任男主角,重排《约瑟夫与神奇梦幻彩衣》,演出在牛津市进行试演,随后在利物浦作为圣诞档音乐剧进行短期演出,于2003年3月登陆伦敦西区。该版本更加儿童化,以吸引儿童观众。

继韦伯为寻找重排版《音乐之声》女主角创意的选秀节目《如何解决玛丽亚的问题》取得成功后,他打算沿用这种选秀节目方式寻找新版《约瑟夫与神奇梦幻彩衣》男主角,新选秀节目借用演出中的歌曲命名为《有梦就好》,在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一频道黄金时段播出。查理·韦伯,音乐剧演员、电视明星约翰•巴若曼(John Barrowman),西区女星丹尼斯•范•奥藤(Denise Van Outen)和著名制作人比尔•肯莱特(Bill Kenwright)担任评委。2007年6月9日最后一次节目中,超过300万观众投票,25岁的青年演员李•米德(Lee Mead)被观众评选为新版《约瑟夫与神奇梦幻彩衣》男主角,此前李仅仅是音乐剧《剧院魅影》伦敦剧组中的群众演员。

演出介绍 Briefing

剧情 Synopsis

某学校公开讲座上,一位青年老师为鼓励在座所有同学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给他们讲述了《圣经》中约瑟夫追寻自己梦想的故事。

约瑟夫是雅格布12个儿子中最年幼的一个,因为天资聪颖,最受父亲喜爱,父亲把家传之宝五彩神衣送给了他,约瑟夫也因此变得性格骄傲,他梦见自己主宰整个家庭。兄长嫉妒父亲对约瑟夫的偏爱,害怕他将来真正成为一家

第二天,兄长们抓住了约瑟夫,七手八脚扯掉他的彩衣,并把他扔进深坑。这时,一队以实玛利人(Ishmaelite)从此地经过。他们把约瑟夫卖给商人为奴,换得二十块银币,以实玛利人则牵着他们新买的奴隶、雅各最疼爱的儿子前往埃及。与此同时,兄长将约瑟夫的彩衣撕得破破烂烂,又宰了一头羊,用羊血把衣服染红,骗父亲说他在沙漠遭遇野兽袭击身亡。

约瑟夫在埃及被一个名叫波提乏(Potiphar)的军官买了下来。波提乏是法老的护卫长,也是个富甲一方的大财主,他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约瑟夫干的勤勉能干赢得了主人的赏识,于是波提乏便提拔他当上了自己的管家。波提乏妻子风流成性,看上了仪表堂堂的约瑟夫,对其百般勾引,尽管约瑟夫一再回绝,却遭到波提乏,他认为约瑟夫和妻子有染,将其投入牢房。

狱中的约瑟夫心情灰暗到了极点,他身心疲惫,但是他坚信会拥有光明未来,决定不放弃生活的希望。有一天古埃及历代法老的仆从面包师和仆役长由于犯了错误而被投进监牢。两人对前途忧心忡忡,他们不断做梦,于是约瑟夫给他们解梦。约瑟夫预言仆役长将恢复原职,而面包师将被处决。约瑟夫的预言陆续变成了现实,尽管身陷囹,他却因出色的解梦能力美名远扬。

法老最近对自己的一个梦百思不得其解。他把梦境讲给周围的人听,谁也不懂其中的含义,于是约瑟夫被推荐去给法老解梦。约瑟夫听了法老之梦,预言国家将有多年丰收,但接下来又遭遇长年饥荒,需要法老有效调配国家资源顺利渡过难关。约瑟夫受到古埃及历代法老赏识,得到特赦,并被委任为宰相。丰年年很快过去了,约瑟夫监督众人将食物收集起来,为将来作好充分的准备。埃及平安度过了随后的灾年。人们对约瑟夫充满感激之情。他也成为法老宠臣。

尽管前程光明,约瑟夫却没有盲目骄傲,他担心家乡亲人也遭受饥荒之苦。因为连年灾害,雅格布一家面临断炊之险,约瑟夫兄长们决定投靠粮食充裕的埃及,这十一个兄弟终于拜倒在了约瑟夫的脚下,请求他施舍食物。约瑟夫认出了他的家人,却发现他们并没认出自己。回想被兄长陷害的悲惨遭遇,他决定略施报复。他故意刁难兄长良久才给他们食物,并趁他们不备,将一只金杯塞进一位兄长包裹,随后指责他们以怨报德,偷窃他的财物,要将“偷盗者”投入牢房。这是兄长们纷纷主动承担罪责,约瑟夫发现兄长们已经洗心革面,欣慰地与他们相认。

随后,约瑟夫将父亲从家乡接到埃及,安享晚年。故事结局美满。

曲目 Musical numbers

第一幕:序曲(Overture) ,序幕(Prologue),有梦就好(Any Dream Will Do),雅格布和儿子们(Jacob and Sons),约瑟夫的神衣(Joseph's Coat),约瑟夫的梦(Joseph's Dreams),可怜的约瑟夫(Poor, Poor Joseph),天堂里的又一个天使(One More Angel in Heaven),波提乏(Potiphar),关上每扇门(Close Every Door),约瑟夫向前走(Go, Go, Go Joseph)

第二幕:间奏曲(Entr'acte),法老的故事(Pharaoh's Story),可怜的法老(Poor, Poor Pharaoh),国王之歌(Song of the King),解读法老之梦(Pharaoh's Dreams Explained),停止报晓(Stone the Crows),迦南旧时光(Those Canaan Days),兄长们来到埃及(The Brothers Come To Egypt),匍匐、匍匐(Grovel, Grovel),谁是小偷(Who's the Thief?),本杰明•卡利普索(Benjamin Calypso),一如既往的约瑟夫(Joseph All the Time),雅格布在埃及(Jacob in Egypt),尾声(Finale),约瑟夫集锦(Joseph Megamix)

影响 Impact

1982年百老汇首演版荣获

1982年托尼奖(Tony Award)最佳音乐剧,最佳音乐剧编剧,最佳曲谱,最佳音乐剧男配角,最佳音乐剧女配角,最佳音乐剧导演提名。

1982年戏剧世界奖(Theatre World Award)最佳音乐剧女配角奖

1982年戏剧桌奖(Drama Desk Award)杰出音乐剧,杰出音乐剧女配角,杰出音乐剧导演提名

1991年伦敦西区版荣获

1992年劳伦斯•奥利弗奖(Lawrence Oliver Award)最佳音乐剧舞美设计,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

创作该剧时,年仅19岁的韦伯体现出惊人的音乐才华,他创作的“有梦就好“(Any Dream Will Do),“关上每扇门“(Close Every Door)成为流行乐坛经久不衰的金曲。韦伯接受古典音乐训练,但深受60年代流行音乐影响,因此他的创作通常不拘泥于某种音乐类型,而是尽可能实现音乐语汇多元化。《约瑟夫与神奇梦幻彩衣》中音乐集法国民俗音乐摇滚,查尔斯登,迪斯科舞曲,加勒比音乐等多种元素为一体,体现了韦伯不拘一格的音乐创作理念。他在随后的音乐剧创作中继续探索不同种类音乐的融合,并运用得更加炉火纯青。

2007年重排版上演前,韦伯采用电视选秀的模式寻找男主角,引起巨大争议。严肃评论认为这是为促进票房的纯商业化炒作行为,在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选秀节目,是对电视台资源的浪费,也是对纳税人的不敬。

对于观众评选出的李•米德(Lee Mead),评论以负面为主,剧评人认为他演技平平,甚至无法正常完成一周8场演出。但米德在观众中拥有很高人气,因为他的存在,两场慈善演出门票价格飙升,而门票收入将捐献给慈善机构,因此捐款额相应增加。因为米德的极高人气,演出开票三周后,前三个月票销售一空,原计划演出半年因此延长到1年,在正是开演前,预售票额累计高达一千万英镑。业界认为,主要米德愿意继续在剧组演出,《约瑟夫与神奇梦幻彩衣》将持续保持良好的票房。

尽管选秀本身争议颇多,但是据统计,该选秀节目使得更多观众关注伦敦西区音乐剧,推动西区整体演出票销售,出票率比去年同期提高30%,因此韦伯被授予劳伦斯•奥利弗奖特殊贡献奖

评论

“韦伯作为当今最具有创新意识的作曲家之一,为《彩衣》打造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加上充满时尚活力的舞台调度,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彩衣》在学校剧团中如此流行。“

——梅尔•加索(墨尔本 Gussow)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1981年11月19日

“演出中明朗的旋律,华丽的舞台装置和演员平稳但缺乏感染力的表演,让人觉得自己置身于将人极度物化的拉斯维加斯歌舞晚会现场,而不是纽约百老汇剧院。演出的过度制作尽管吸引诸多观众,却让人觉得舞台呈现十分多余。“

——本•布兰特利(Ben Brantley)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1993年11月11日

米德的演技局限,使他在不演唱时缺乏他前辈的吸引力,不过演员的缺陷不足以妨碍观众感受演出的热情和欢乐。“

——尼古拉斯•德•荣(Nicholas de Jongh)

《晚间标准报》 (Evening Standard) 2007年7月18日

作者简介

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

安德鲁·洛伊德·韦伯是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剧作曲家。他1948年3月22日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钢琴教师之家。

他在牛津市的马格德林学院就读时,音乐天分就显现出来,并与蒂姆·莱斯和写了他的第一部音乐剧《我们的样子》 。1967年两人又合作写了另一部作品《约瑟夫和神奇的彩衣》,随后这部作品在伦敦西区剧院上演。

70年代早期,韦伯先后为两部英国电影写了配乐。接着他便与莱斯写了著名的音乐剧《耶稣基督巨星》 ,这部作品是韦伯的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获得了七项托米奖和格莱美奖大奖。1973年这部音乐剧被拍成电影,歌曲Could We Start Again Please? 很动听。

1981年,韦伯创作了音乐剧 《埃维塔》 ,我们熟悉的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即出自此剧。也就在同时最著名的音乐剧 《猫》 也创作出来了,这是一部经典的音乐剧,是根据英国的一首名字叫《擅长装扮的老猫经》改编而来。《猫》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伦敦,美国的百老汇甚至是全世界频繁上演,其中的歌曲Memory更是脍炙人口,名扬天下。这首Memory已成为流行歌曲里的经典之作,有很多音乐家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演绎它,此曲被录制近600次,有150多位音乐家录制过。

《猫》获得了七项托米奖,Memory获得了1982年的格莱美奖。此曲是由剧中的主角魅力猫“Grizabella”演唱的,这是一只年轻时魅力十足而年老后邋遢肮脏的猫,她孤独衰弱,遭人唾弃,流浪在最下等的街区,受到猫族的排挤。她也渴望能升入天堂,但这对她显然是一种奢望。在这个情景下,她演唱了这首Memory。在她唱完之后,猫儿们都被感动了,一致推选她升上天堂,全剧落下帷幕。这首歌是全剧的高潮,所有的猫对“Grizabella”的看法都将在这首歌后发生改变,我第一次听这首歌并不知道这样的背景,却也感到了那种绝望和凄凉。据说现在全球已经有250位艺术家录制了这首歌,但相信大家印象最深的应该还是早期Barbara Streisand的版本,我第一次听到的就是她唱的。到现在每次听到还是会感到那种感化人心的力量。此后,韦伯又创作了一部优秀的音乐剧 《歌剧院的幽灵》 。这是一部有着惊险,神秘情节的作品,故事已成经典,,多次被翻拍成电影,歌曲All I Ask Of You即出自此剧,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曲。这部音乐剧描写的是一个戴着白色面具,住在巴黎一个歌剧院地下的幽灵和女主角克里斯汀·斯图尔特,拉乌尔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是一个悲伤而优美的爱情故事。当Christine在镜中看到Phantom ,在他的呼唤中穿越镜子,随他走下七层螺旋梯,来到湖畔,他们坐上小舟,划过地宫的时候,他们开始一段二重唱,就是这首著名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次日清晨在湖畔,Phantom坐在风琴前,自行弹奏著他的乐曲唱起了The Music Of The Night,专辑中是由迈克尔·杰克逊 CRAWFORD演唱的,咬字清晰,气声温柔,恰如其分地表达出Phantom的一往深情。后来Christine与Raoul逃避Phantom时,两人含情脉脉唱起.All I Ask Of You。这部音乐剧改编自同名的小说。我没有看过在舞台上演的,只看过电影版的,唱段都在,而且韦伯还特意又写了一首“Learn To Be Lonely”来暗喻魅影最后仍要孤独一生的悲伤。

1992年,韦伯又创作了音乐剧《日落大道》 ,这是以一部好莱坞的电影为蓝本改编的,于1993年在伦敦上演。1994年该剧在百老汇上演并获得很大成功。除了以上这五部音乐剧以外,韦伯还创作了《星光特快》 , 《爱的局面》 等音乐剧作品。

韦伯在音乐剧的创作领域里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他曾名列美国《戏剧周刊》杂志评选的美国戏剧界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首,他的音乐剧在世界各地频繁演出,并创下了许多演出记录。

近年来,在我国的唱片市场偶尔也能见到一些经典的音乐剧录音。因为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我们欣赏这些作品主要还是侧重音乐,韦伯有旋律大师的美誉,他写的很多歌曲是非常优美动听的,可以说是流行歌曲里的精华和典范。

蒂姆·莱斯

蒂姆·莱斯1944年出生。1965年,他创作了他的第一首歌曲《那就是我的故事》,自己作词作曲。这首歌曲被一支名叫"男用睡衣"的摇滚乐团录制,后来这个乐团就此销声匿迹。同年,他在大学里遇见了日后飞黄腾达的安德鲁·韦伯。韦伯对戏剧音乐的抱负胜过流行和摇滚音乐。他们俩一拍即合,因为一人可以开始体面的音乐创作,而另一人找到了写词的活干。

莱斯作词的音乐剧有十几部之多,其中前四部都是韦伯的作品。第一部《像我们一类的人》(1965-1966),从没得以上演。但其后三部,《约瑟与他的神奇彩衣》(1968),《基督万世超级巨星》(1969-1971)和《艾薇塔》(19761978),无论是舞台还是银幕,过去还是现在,都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巨大成功。八十年代初,两人感到无法更加成功,开始各自发展。之后不久,韦伯就创作了《猫》,立刻获得更大的成功。

多米尼克·蒂姆之后与活跃于伦敦的史蒂芬·奥利弗合作,创作了《布隆迪尔》。之后,在1986年与ABBA乐队成员Bjorn Ulvaeus还有班尼·安德森一起制作了《象棋》。该剧在伦敦西区首演后还不错,但1988年一移到百老汇就完蛋了。1989年,蒂姆将迈克尔·贝尔格作曲,吕克·普拉蒙东作词的法国著名音乐剧《明星狂热》翻成了英语版本,之后专辑在法国热销。

九十年代,蒂姆主要为迪士尼帝国效力,他为动画电影《阿拉丁》《狮子王》,以及舞台戏剧《美女与野兽》《狮子王》《阿依达》作词。在为 迪士尼+效命的间隙,他还为奇里夫·李察狂想式的作品《呼啸山庄》作了词。该剧1995至1996年在全英巡演。蒂姆目前正在重新制作一部歌剧风格的音乐剧《大卫王》,这是他与作曲阿伦·门肯曾经一起创作的作品。另外他打算在舞台和银幕上,将《象棋》重新包装。蒂姆本人还有一个新点子,能不能用上就说不准了。他获得过各式各样的奖项,大多不如他所料,或者根本是莫名其妙。

蒂姆长住在伦敦或康瓦耳的家里,或者就在来往两地的高速公路上。他有三个孩子,一个自己的板球队,和一个克利夫兰骑士队头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