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秦岭雨蛙

秦岭雨蛙

秦岭雨蛙(学名:Hyla tsinlingensis),又名秦岭树蟾,是雨蛙科雨蛙属的一种特有于中国的两栖纲

形态特征

雄蛙体长37~45 mm,雌蛙体长41~48 mm。头宽大于头长,吻高而圆,吻端平直向下,瞳孔横椭圆形;鼓膜圆而清晰,上颌有齿,犁骨齿两小团。体背面皮肤光滑,上眼睑外侧无疣粒;褶较厚有小疣;腹面满布颗粒疣。第二、四指等长,指基部蹼明显,约为1/3蹼;指、趾具吸盘,吸盘具边缘沟;后肢较短,胫跗关节前伸达鼓膜,左右跟部仅相遇,内跗褶棱状;足比胫长,趾间约为半蹼。背面绿色,吻部有镶细线的褐色"Y"形斑,细黑线由鼓膜下方斜至肩部,并向下弯成环状再达嘴角;体侧及股前后有若干个黑斑点,多镶嵌排列,沿上臂内侧及其基部有1排环形黑斑点。卵径1.3 mm,动物极棕褐色,植物极乳白色。第28~29期蝌蚪全长30 mm,头体长12 mm左右,尾长约为头体长的150%;背面黄绿色,尾鳍云斑鮰;尾鳍高而薄,尾末端细尖;唇齿式为I:1+1/Ⅲ;上唇中央无乳突,口角及下唇乳突多排,肛孔位于尾鳍基右侧。

生活习性

秦岭雨蛙白昼多栖于杂草和灌丛中,晚间多在稻田、河边树丛、麦地、田埂以及山坡灌木草丛中鸣叫。产卵于稻田和积水坑内,蝌蚪多分散浮游于向阳处水的中层。

种群现状

20世纪60-80年代,秦岭雨蛙首次发现于周至县洋县,后在四川省小行星2547发现,甘肃省于1964年7月、1979年7月先后在微县、天水市采到标本,后来已多年未发现更未拍摄到实体。2010年在陕西省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潭子保护站一带,当地摄影爱好者发现并拍摄到了罕见的秦岭雨蛙,印证了秦岭雨蛙在秦岭南麓地区的分布,也为秦岭雨蛙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体图象。近年来,随着秦岭生态保护的不断加强,在秦岭南麓的佛坪县,昔日终年不见踪影的秦岭雨蛙也慢慢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分布地区

秦岭雨蛙主要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省(南部)、重庆市城口县巫山山脉)、安徽省岳西县霍山县)等地。生境分布秦岭雨蛙栖息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山稻田或水域附近,栖息地要近水源且要有草叶、灌丛树叶或湿地,对生存环境要求极高。

最新发现

2020年7月,秦岭深处的佛坪县下起连绵小雨,熊猫谷景区工作人员循着蛙鸣拍到了难得一见的雨蛙。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6gwu.com/id.php on line 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