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遗址位于浙江省安吉县递铺镇北的长乐村,距西苕溪约1000米,处于递铺盆地东侧边缘的一处自然山岗上。该山岗呈椭圆形,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50米,高出周围农田1.5~5米不等,最高处海拔26.9米。遗址发现于1987年,是一处围绕山岗的岗前坡地遗址。

文化层厚达2米,内含良渚文化、泽文化、马家浜遗址三个文化层。1996年局部发掘,出土器物属崧泽文化的主要有夹砂陶深腹釜形鼎,黑陶折肩折腹壶、罐,盘形豆和长方形弧刃穿孔石斧,长条形石及玉、玉块、玉管。

历史

安乐遗址位于邵家137号,当地老百姓称花汀墙门,建于清代光绪年之前。据史书记载,宁波江东福明邵家村自明代以来一直属于县第四都管辖,俗称“四都邵家”。“四都邵家”的始祖是(周公)姬忠宪。邵姓实际姓姬,原祖周文王。姬昌,周文王二儿子姬发(姬发)在兄弟十五人和同姓四十人的帮助下建立了周朝,定都丰镐遗址。姬发对他的弟弟姬旦、姬式封赠为周公、姬奭。周厉王时,国人暴动。暴动平息后,周召二公功绩卓著,周厉王对他们二公进行赐姓和封地,其中姬忠宪赐以邵姓和邵国。嗣后邵忠宪儿孙不断繁衍,迁向各地,他的儿孙又不断繁衍迁徙,至宋朝,有一支脉居住山东福山区(现烟台市),再迁徙到江南会稽,后又搬到宁波江东福明“四都邵家”落户。“安乐遗址”是为表彰和弘扬邵氏兄弟精神而建。1996年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点。文化价值安乐遗址是一处山体环绕的山前坡地遗址,也是浙西北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崧泽文化遗址,遗址范围明确,居住和丧葬为一体。墓葬的随葬陶器组合不甚固定,头端部位的釜、豆等陶器多倒扣,石器中石锛数量丰富,玉器材质石英透闪石软玉共存,种类以、璜为主。遗址的考古发现对于探索崧泽文化山地类型的面貌、聚落形态及其在杭嘉湖平原地区考古学文化变迁中的地位、促进环太湖流域崧泽文化发展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浙江省安吉县安乐遗址第三、四次发掘的收获.www.kaogu.cn.2017-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