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尚宝,永嘉县人,生于1936年3月。1963年,毕业于杭州大学中文系。原《永嘉县志》副主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浙江省楹联学会理事、永嘉县文学协会副主席。许多诗词作品曾在《当代八百家诗词选》、《当代田园诗选》、《中国当代工业诗词选》、《全国文化艺术馆编辑作品精选》等书刊、报刊上发表。著有《溪山泉韵》、《泉韵斋碑序辑录》等书。

人物经历

在永嘉有这样一位老人,名叫谷尚宝,因不甘于安逸平淡的退休生活,自编剧本《永嘉太守谢灵运》,还帮村里的乡亲们写对联,写碑文等等……

如今,他虽然已年逾古稀,却依然忙忙碌碌,不停歇地书写着自己未完待续的人生好剧本。

退休后创作昆曲

《永嘉太守谢灵运》

谷尚宝,1963年杭州大学毕业,被分配浙江省永嘉中学当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但只教了一年书,即刻被选调到永嘉县文化馆。

在文化馆工作期间,谷尚宝除了编辑《永嘉文艺》刊物外,时常拿起“笔杆子”,为筹备县市(区)的文艺演出,谱写山歌,编写相声,创作剧本,忙得不亦乐乎。当地的群众只要一遇见他,“谷老师,什么时候能再创作出新的作品?”这句话便会脱口而出。

正是基于群众对谷尚宝的这份期待,才使他在文化馆里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一干就是几十年,只为能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直至退休后,谷尚宝仍然想着创作,想着如何写一本具有永嘉特色的剧本。他翻阅了大量的书籍,与永嘉县当地的群众进行了无数次的交谈,最终明确了创作的“方向”:即“永嘉太守谢灵运”与“昆曲”的结合。一来,他认为自己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已有几十年,对曾任永嘉郡太守的谢灵运的史迹颇有研究,曾写过许多相关的歌颂诗歌、对联;二来,永嘉是温州乱弹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南戏的发源地,而曾任永嘉太守的谢灵运正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能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也是他多年以来的夙愿。

确定好方向,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谷尚宝并不熟知昆曲。那段时间,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几乎都用来研究元曲、昆剧剧本,以及如何塑造“谢灵运”这个人物。一本本厚厚的书籍,不少张纸均被他翻得变薄,变黄,且处处是深深的褶纹。

创作昆剧不尽如人意

改写为乱弹

经过2个多月前期资料的汇总,3个多月的潜心创作,《永嘉太守谢灵运》终于新鲜出炉了,总共分8场、30个小节、4万余字。剧本成稿后,妻子、儿子、儿媳妇成为此书的首批读者,他们纷纷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如个别词语应该如何准确的运用,以及人物应该按怎样的次序出场才合理。儿子还主动把谷尚宝手写的剧本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进电脑里,打印成册。

几位知名的戏剧专家精读剧本后,指出了“剧本矛盾不突出”、“缺乏剧情高潮”等修改意见。针对这些修改意见,谷尚宝进行了反复修改,并多次拿到县文化局、县昆剧团等单位请专家审阅。谷尚宝每回去取剧本,听意见时,必定会带上儿媳妇送的录音笔。录下专家对剧本的评价、建议,回家再仔细琢磨。

逐字逐句改了两三回后,剧本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的认可,谷尚宝紧锁的眉头才逐渐舒展,就连深深的皱纹里似乎也蓄满笑意,举手投足竟是欢快、愉悦的节奏。

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永嘉昆剧团未能将剧本《永嘉太守谢灵运》搬上舞台。谷尚宝虽然有些许的失落,但并没为此而灰心,反而更下定决心要开辟一条新路,实现自己多年的夙愿。

他想起小时候做吹鼓手,对“乱弹”略知一二,于是他对剧本开始了第四次的修改,将其改为“乱弹”。完稿后,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曾献平对该剧本给予高度评价,说《谢灵运》剧是“一本成熟和难得的好剧本”,目前永嘉乱弹剧团的演员也在排练之中……

几十年与630多副对联

除了创作剧本,谷尚宝还经常给群众免费撰写对联。几十年来共撰写了630多副对联,犹如一朵朵灿烂的艺术之花,开遍永嘉县的亭阁、门台、戏台、寺宇、宗祠等处。他家里的电话,几乎每日频频响起,不是因为哪家需要他写对联,就是有人要与他交流,诗词如何撰写,才给人以清新流畅,锦心绣口之感。

长此以往,谷尚宝妻子只要一听到电话铃声响了,不会主动去接,而是大叫:“谷老师,赶紧去接你的电话,肯定又有人找你谈论诗联了!”本来在家中常常一语不发,被称为“闷葫芦”的他,只要接到这类的电话,整个人就会显得无比亢奋,开始变得滔滔不绝,通话时间少则十分钟,多则长达数小时。

锦心绣口育新人

谷尚宝虽只当了一年多的老师,但心里总留有一份无法忘怀的教书情结,只要有闲暇时间,他就会去永嘉二中等中学给学生讲“一家三英”、“一家三博士”或“谢灵运”的故事。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谷老师”或“谷爷爷”,在老人七十岁大寿时,这些学生还给老人送上了写着寿字的大蛋糕

谷尚宝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他把传统文化瑰宝率先引进大中学校,在永嘉电视大学和永嘉第二中学开办诗词班,传播诗艺,把诗词进校园搞得非常活跃,学生的诗词作品,不仅在《永嘉诗讯》、《永嘉文艺》上刊出,而且还在《温州诗潮》、《科学导报》等多种报刊上发表,有160首(阕)入编《发现古诗之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中。2006年6月,永嘉二中学生诗作6首获海峡两岸“荷花”大赛奖。《中华诗词》2007年第7期吴莹莹同志写的《中华诗教在温州》一文中,对永嘉二中苍峰社所取得的成绩作了肯定和赞扬。良师出高徒,一分汗水一分收获,这些学生的诗词作品,从侧面反映了谷尚宝老师在诗教中的累累硕果。

永嘉当地有许多想考戏曲学校的考生,面试前,都请谷尚宝帮忙修改自己创作的剧本,指正表演时在神态及刻画人物心理还有什么不足之处。不管效果如何,只要能帮到这些学生,他的心里就很知足。

记得罗兰曾经说过:“只有点燃自己心头的火,才能照亮他人的心。”谷尚宝正是用忙忙碌碌的生活状态,来点燃自己的晚年,为家乡文化建设多做贡献,为父老乡亲尽一份力。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