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古图沙漠旅游区位于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属科尔沁草原腹地,是距离京津冀地区最近、海拔最高、生态环境保护最好的一片沙漠区,同时也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沙漠区。该沙漠内部地貌险奇,沙垄蜿蜒,连绵起伏,一望无际,是沙漠越野爱好者、徒步穿越探险者的乐园与天堂。
建筑背景
近年来,奈曼人除了利用沙子发展建材工业以外,又奏响了沙漠旅游的新乐章,在宝古图沙漠这里建设以沙漠体验、休闲度假、民族风情、历史文化为特色的精品旅游景区,打造“金沙之城,魅力奈曼”的旅游品牌。
地理环境
奈曼旗宝古图旅游区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距北京570公里,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漠,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沙漠,既属于环京津旅游出游圈内,同时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沙漠主题景区,深受东北地区城市的辐射和带动。
旅游景区总体规划面积十万亩,活动场地两万亩以上,建成后景区被划分成服务区、赛区、民俗风情展示区三大部分,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的所有需求。
建筑特色
景区于2013年投入建设,目前正在进行旅游区初期阶段规划建设,已完成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
1座沙漠之鹰景观大门,长2公里的景观大道,由南侧一段连绵的沙丘雕塑以及北侧五峰坚韧、雄壮的骆驼组成的旅游区大门,152亩的天骄广场,400平方米游客中心,50亩水面人工湖以及金沙桥,11座木质蒙古包,35亩停车场,450平方米水上餐厅,700亩赛车场,1500延长米赛马场。与此同时,景区道路两侧共栽植特色景观大红柳60棵,扦插黄柳1350延长米,新打深水井两眼。目前景区仍在建设中,预计在2021年完成三期的规划建设。
自然资源
2015年奈曼旗宝古图沙漠凭借独特的景观资源、丰富的生物资源、深厚的民俗文化资源、富集的旅游资源、明显的交通区位优势通过国家林业局批复,获得国家林业局同意,开展沙漠公园试点建设工作,升级为奈曼旗宝古图国家沙漠公园。宝古图国家武威沙漠公园位于白音他拉沙漠旅游区,总建设面积5.4万亩,分为沙地保育、宣教展示、沙漠体验和管理服务4个功能区。沙漠公园是以沙漠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荒漠生态系统为目的,在促进防沙治沙和保护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沙区资源,开展公众游憩、旅游休闲和进行科学、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的特定区域。
主要景观
该旅游区每年9月至11月份游客众多,主要活动除了汽车、摩托车比赛外,还有赛骆驼、中秋赏月、篝火晚会、徒步穿越、歌舞表演、燃放烟花、滑沙、摄影、燃放孔明灯和宗教祈福等活动。
沙漠露营
大多数户外爱好者都有过露营经历,但有些人可能就是在郊区或者公园搭起个帐篷打个牌睡个午觉之类,一次沙漠的露营会告诉你什么才是真正的露营。无际沙漠,轻轻的风声,悠扬的驼铃,看日出日落,数星星,向流星许愿,或许还有呼啸的狂风卷着沙子···
这一切都会让你爱上这里,不舍离开。
篝火晚会
篝火晚会是草原人民一种传统的欢庆形式,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学会了钻木取火之后,发现火不仅可以烤熟食物,还可以驱吓野兽,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于是,对火产生了最初的崇敬之情。后来,人们外出打猎满载而归,互相庆祝获得了丰厚的战利品,傍晚,在用火烤熟食物的过程中,便互相拉手围着火堆跳舞以表达自己喜悦愉快的心情,这种欢庆的形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就形成了篝火晚会。
篝火晚会首先请远方的客人用火把点燃篝火,然后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姑娘、小伙子们便和宾客一起围绕篝火载歌载舞。拉起悠扬的马头琴,唱起让人心醉的蒙古族歌曲,跳起优美的安代舞,此情此景令人终身难忘。
蒙古民俗音乐分长短调两种形式,长调字少腔长,节奏较为自由,唱起来响亮悠扬,适合在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上即兴放歌。短调节奏规则,节拍固定,歌词必得押韵。蒙古民歌由来已久,从中可以看出蒙古民族质朴豪放的性格。
蒙古族舞蹈是一种负有盛名的少数民族歌舞,我们在春节晚会等大型晚会上经常能够欣赏到。主要包括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市舞、筷子舞、盅碗舞等,节奏明快,热烈奔放。
文化活动
沙漠越野拉力赛
2010年,成功举办了“白音他拉”杯U2沙漠汽车越野夺金赛和“金沙之城·魅力奈曼旗”2010年白音他拉杯首届摩托车沙漠越野拉力赛,来自辽宁省、北京、天津市、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赛车选手参加了比赛,中国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辽宁卫视、辽宁体育网等多家媒体对比赛进行了转播,两场赛事取得了圆满成功。此外,辽宁省户外俱乐部联盟组织的百人白音他拉沙漠徒步穿越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年。宝古图沙漠的原始地貌吸引了全国各地旅游爱好者慕名而来,促进了宝古图沙漠旅游项目的发展。2011年旅游区成功举办“沙海明珠,魅力奈曼旗”首届奈曼国际沙漠文化旅游节活动,内容丰富,民族特色浓郁,吸引数万游客参与。除了汽车、摩托车比赛外,这里还可以举办篝火晚会、欣赏民族歌舞,体验蒙古族风情。
民族文化旅游节
2014年8月23日,为期三天的奈曼旗宝古图沙漠民族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文化旅游节集观光、休闲、娱乐、文体、会展、美食、购物于一体,是奈曼旗规模空前,最具民族和地域特色的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活动期间,吸引各地的旅游爱好者超过17万人前来游玩观光,直接拉动旅游综合消费近2亿元。不仅全方位展示了奈曼旗自然风光物产的无穷魅力,更将其经济社会发展风貌以及历史人文资源推广开来。
宝古图沙漠民族文化旅游节以“人民大众的节日”为定位,以“沙漠民族文化旅游”为主题,依托环京津旅游出游圈、东北区域城市辐射带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充分利用奈曼旗沙地资源,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已经成为通辽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标志性节庆盛典。此次旅游节推出十项精彩活动,包括:汽车越野拉力赛、UTV沙漠拉力赛、摩托车场地赛、“走进沙漠明珠-奈曼旗”全国摄影联谊赛、千人沙漠户外徒步探险、自行车沙漠生态游、沙漠环保行、消夏之夜篝火晚会、民族竞技项目表演、沙漠经济文化展销洽谈会等,整体设计大气磅礴、异彩纷呈、特点鲜明、品质独具。
沙漠比赛活动
2015年5月1日,第二届奈曼旗宝古图沙漠民族文化旅游节第一季活动启动,5月1日、2日两天,景区吸引了来自辽宁省、吉林省等周边省市的约2万多名游客走进沙漠,体验大漠风情,第一季活动共设徒步行走、沙漠排球、短跑比赛、沙漠宿营、篝火晚会、滑沙、沙漠背媳妇、撞拐等项目。一时间,平静的沙漠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17行天下”大学生户外俱乐部组织长春市20多所高校1000多人来到奈曼旗宝古图沙漠,开展沙漠寻宝,沙漠撕名牌大赛等娱乐活动。晚上,在宿营地举办沙漠主题派对活动。旅游团队还自发组织音乐演唱会、烧烤大会、篝火晚会、焰火晚会等,充分体验沙漠旅游的独特魅力,尽情地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快乐。第二届旅游节在6月、7月、8月分别举办了宝古图艺术摇滚音乐节、沙漠越野拉力赛、沙漠婚礼等活动。
沙漠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语音译,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的盛大集会,每年大致在农历七、八月份这一水草丰茂、牛羊肥壮的季节举行。大会上有歌舞娱乐、摔跤、射箭、赛马等比赛项目,其中竞技占较大比重。在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上,都要举行被称为男子“三艺”的摔跤、赛马和射箭比赛;当代那达慕还增加了女子、少年摔跤和马球、马术等比赛,那达慕开幕式时,还会祭祀敖包。
旅游信息
路线
北京
起点:北京市——终点:奈曼旗宝古图沙漠
距离大约600公里,行车时间约6小时
2、之后驶入大庆-广州高速公路,赤峰方向,在奈曼旗出口下高速
3、驶入G111线,在白音他拉苏木(镇)铁骑王酒业集团处左转驶入铁骑王路,然后驶入白苇穿沙公路,抵达奈曼宝古图沙漠
起点:沈阳市——终点:奈曼旗宝古图沙漠
距离大约400公里,行车时间约3.5小时
线路一:沈阳——通辽市——奈曼
起点驶入新民-鲁北高速公路抵达通辽
通辽驶入大广高速公路,在八仙筒镇出口驶出高速
沿G111线行驶,在白音他拉苏木(镇)铁骑王酒业集团处右转驶入铁骑王路,然后驶入白苇穿沙公路,抵达奈曼宝古图沙漠
起点:吉林省长春市——终点:奈曼旗宝古图沙漠距离大约450公里,行车时间约4.5小时
起点驶入S105
经过双山镇,驶入长深高速公路G25
在与大庆-广州高速公路交汇时,转入大广高速公路G45(通辽、赤峰方向),在八仙筒出口驶出高速
沿G111线行驶,在白音他拉苏木(镇)铁骑王酒业集团处右转驶入铁骑王路,然后驶入白苇穿沙公路,抵达奈曼宝古图沙漠
历史沿革
宝古图沙漠位于奈曼旗境内老哈河南岸沙漠带,属科尔沁草原的腹地,距白音他拉苏木政府所在地国道111线20公里,位于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镇东北45公里外,因其沙质纯净且起伏跌宕,有“中国东部最美的沙漠”的美誉。宝古图沙漠北起白音他拉苏木的宝古图嘎查,西至大沁他拉镇的舍金嘎查,呈狭长带状结构,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00米。
来历
“宝古图”,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因地处巴嘎波日和古生态区的东端,这里曾经狍狼野鹿满山遍野,清朝末年便以鹿命名叫宝古图屯。宝古图沙漠因其大部分位于白音他拉苏木的宝古图嘎查(现为宝古图村,属包头嘎查),故名宝古图沙漠。
宝古图沙漠位于老哈河中下游的南岸,属于科尔沁沙地的腹地。宝古图沙漠所属的科尔沁区沙地其前身是水草丰美的科尔沁大草原。历史上的科尔沁大草原东起嫩江、伊敏河镇,北及蒙古高原东南部,南至辽河、柳河、大凌河流域,西至西拉木伦河、老哈河流域,面积大约45—60万平方公里,是一个传统的畜牧区,河川众多、牛羊肥壮,长期是北方和东北游牧民族活动的场所,也是东北鲜卑、契丹民族相继南迁的中途落脚点。
宝古图沙漠所在的白音他拉苏木,其蒙古语意为“富饶的甸子”,清乾隆奈曼王爷以此地灌草茂密,土产丰盛,便定名巴彦(白音)他拉(由于蒙语音译,有巴彦和白音两种写法,都意为富饶)。这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宝古图沙漠这一带地区在历史上均为富饶美丽的大草原。
变迁
在我国东部草原或荒漠草原地带,由于这一生物气候带的特点是生物有机体与它周围无生命环境处于比较脆弱的相对平衡壮态,自然因素本身又潜伏着引起沙漠发生的物质条件(如:干旱的气候、多风、地表组成物有深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因此,任何人为因素的剧烈活动均会引起环境的改变。例如:历代的农业和放牧经营方式频繁更迭,过渡的樵采林木、开垦或放牧以及战争都能造成植被退化,地面覆盖物的减少。在风力作用下,首先引起表层的风蚀,继而使下覆沙层沉积物被吹扬搬运,致使草原或荒漠草原地带内出现连绵的沙丘。
公元10世纪,辽朝将战争中俘虏来的汉族和被迫迁来的渤海人约数十万众,安置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进行屯垦,致使这一地区开始向农、牧交错经营方式转化,林木草地被伐垦,表土裸露,风吹起沙。《辽史地理志》:“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公元十二世纪末,金朝控制这一地区时,有了沙害的记载。《金史地理志》上:“沙雪塞,不足为御”,“土脊樵绝,当今所徙之民,姑逐水草以居”。农作物植上,防“吹沙所壅”。十三世纪蒙古贵族移居中原及明朝时期,西辽河流域政治和农业经济活动不如前代活跃,没有大规模的开垦,草原植被获得复苏。17世纪,清朝初叶,曾在此区广设牧场,“长林丰草,讹寝咸宜,…凡马驼牛羊之孳息者岁以千万计”(《清文献通考》卷291)。据《奈曼旗地名典》记载:“1748年清廷开始执行‘借地养民’政策,至光绪末年‘移民实边’,关内农民陆续入奈曼垦荒谋生。”19世纪下半叶,清政府为增加财源,推行招民放垦政策。《东三省记略》卷七边塞记略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放荒8万余饷,净收银24万两,清政府、蒙古诸旗贵族平分。科尔沁草原再次开垦成田,但两三年即因沙害而放弃,继而再垦新草地。大面积被犁耕破坏的表土层在无植被保护的情况下,经干旱风季吹扬而形成流动沙丘。加之大部分的土壤结构主要以沙质土壤为主,易受外力作用下发生迁移(风蚀)。处在下风向的草原或耕地,也会因上风向的风沙而遭受风积,被流沙所覆盖甚至掩埋。《奈曼旗文史资料》第八辑《奈曼沙漠的变迁》中记载: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土地沙化面积由50年代末的2004平方公里增加到5657平方公里。
综上所述,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而过度开荒或过度放牧使本来就脆弱的生态遭到破坏,由此引起原有的沙质土地逐步演变成沙漠。毫无疑问,这肯定是这一带沙漠形成的原因之一,但是不是唯一的原因呢?
科尔沁沙地位于西拉木伦河以南及老哈河中下游地区,主要包括翁牛特旗东部、敖汉旗东北部、奈曼旗和库伦旗北部、科尔沁左翼后旗以及通辽市以南地区。从地图上看,其整体走向具有明显地趋势性,其上段狭窄下段宽大,表现出由点到面的推进过程并逐渐向两侧扩散,总体呈扇形。这说明这一带的沙漠是有源头的,也就是说,其上段理应有一个集中的沙源地,有沙源地生成的沙漠受外力作用不断向前移动逐步形成现在的规模。那么,沙源在哪里呢?
西拉木伦河,在蒙古语中,意为黄色的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红山北麓白槽沟。古称潢水、饶乐水、吐护真水等。全长380千米,流域面积32171平方千米,全河总落差1134米,河水夹带黄沙。而西拉木伦河的源头正处于浑善达克沙地东部边缘,上游河道弯曲,落差较大,水流湍急,夹带大量黄沙流入中下游,随着其中下游河谷渐趋开阔,河道渐浅,落差渐小,流速渐缓,黄沙也随之大举南下,逐渐沉积。并在西北风的作用下,面积逐渐扩大且向东南方向移动。
西拉木伦河南岸的沙漠大举南下直至老哈河。老哈河上游多为山地或丘陵地带。所以红山水库以上老哈河两岸并不具备生成沙漠的条件。老哈河北岸出现大范围沙漠是从红山水库东面约二十公里处,有一个当地叫做艾吉来乃茫哈的地方开始的,老哈河从这里开始遭受沙漠之灾。蒙古语艾吉来乃茫哈,意思是神圣的沙漠。北来的沙漠与老哈河在这里曾经发生过激烈的抗争,风沙前沿被老哈河阻挡住使它不能够大踏步地向前推进,而西拉木伦河南岸的沙漠又源源不断地推进到这里来,由此形成了如今老哈河北岸这片神圣的沙漠。可是,在这场沙与河的抗争中老哈河最终还是失败了,被迫改道。
从地图上看,老哈河在这一带的走向本来是朝东北方向的。可是在这里却来了一个几乎九十度的大拐弯流向东南方向。这应该是当初老哈河被迫改道的痕迹。事实上,这一带地形平坦并没有大型障碍物,如果没有特殊原因不会产生如此大角度的拐弯。据此,老哈河在此处被迫改道是完全有可能的。
改道后的老哈河水自苇莲苏乡西奈曼营子进入奈曼旗,同时也按照西拉木伦河的模式,把北岸源源不断的沙漠向南岸搬运,炮制出了一大片沙漠。实际它是二次加工后再抛出去。今天包括宝古图沙漠在内的老哈河以南的大片沙漠就是这一过程的结果。所不同的是,西拉木伦河制造的沙源主要集中在一处,而老哈河二次加工后其沙源几乎遍布其下游全线。
参考资料
有奖征集丨宝古图沙漠旅游区宣传口号征集.今日头条.2024-04-23
奈曼旗这九个景区景点,未来将会这样…….今日头条.2024-04-23
下半年放假安排来了,游玩你会去哪?.今日头条.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