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庚戌年,伐楚取召陵区;蜀相(陈)庄杀楚侯来降;樗里疾助魏伐卫。燕昭王于公元前311年即位,此时面临极大危机,因此他励精图治,招用贤才,使燕国很快强盛起来;后来他打败齐国,报了前仇。燕昭王时期是燕国的鼎盛时期。
大事记
1、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市建制修筑城垣。
2、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武王继位,在位4年。
3、公元前311年乐毅赴燕,开始辅佐燕昭王。
4、公元前311年,秦国与魏国组成联军进攻燕国燕太子平,杀之,立公子职,秦燕结盟。
5、靖郭君,齐宣王九年(公元前311年)升为相国,在位十一年。战国时期齐国大将田婴的谥号,他是齐威王的少子,齐宣王的庶弟,田文的父亲。初为将,曾与田忌、孙膑等在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役中大败魏军。
7、公元前311年,马其顿王国统治者安提哥斯与希腊人达成一个在一个大理石柱上记载的协定:“我们在此郑重声明,所有希腊人当借誓约联合以互相保护他们的自由和自治。”它成了伊奥尼亚和小亚细亚后期亚历山大帝国的基础。
8、公元前311年张若在成都和临邛分别置设盐铁市官时就已形成,至秦秦灭六国之战后,即公元前228年迁赵人卓氏和山东程郑居临邛(蒲江县)冶铁煮盐之时已初具规模。
连横合纵
1、张仪
战国时期魏人,学习游说之学,被秦王用为相。以“连横”之策,破苏秦“合纵”之约,对秦统一中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2、连横合纵
公元前311年,张仪成功游说东方六国,却没想到后方发生了变化。秦惠文王去世,对他一直深恶痛绝的秦武王继位。善于揣摩君主心意的大臣等张仪一回咸阳市,便在早朝上指责他。
齐国觉得受到张仪的愚弄,也派人前来谴责张仪。张仪顿觉自己在秦国已无立足之地,便想离开秦国。他对一心想扩大领土的秦武王说:“现在齐王最恨我张仪,还扬言我在哪里,齐国就兴兵讨伐哪里。既然如此,我们可把这股祸水引到魏国去,等魏、齐交战的时候,大王就趁机攻打韩国,威胁周室、挟持天子,进而掌握天下版图。”秦武王闻言很高兴,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因此隆重地护送张仪去魏国。
张仪到了魏国以后,起初形势确实如此发展。魏襄王害怕了,张仪为他担保说一定能让齐国退兵。张仪派心腹以楚国使节的身分晋见齐王,把自己与秦武王定的计划告诉了齐王,齐王于是罢兵而去。张仪轻松让齐国退兵,自然获得了魏王的宠幸,担任相国。不过张仪在这个职位上只待了一年,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10年,张仪死在了魏国。
屈原
公元前311年,屈原奉命使齐,联合齐国共同抗秦。但是,国内却发生了一件屈原没有想到的大事——楚怀王听信谗言放了秦使者张仪,当屈原回到楚国,向怀王请求杀张仪以绝秦,合纵抗秦的时候,张仪已经逃之夭夭。
接着,秦师伐楚,占领了西楚的一些疆土。这之后仅过了三十几年,楚国国都郢就被秦军攻占。为保全清白之身,屈原自沉汨罗江。
孟子
公元前311年,孟子结束了周游列国的生活,仿效他心目中崇敬的圣人孔子的做法,带着弟子回到他的家乡——邾国。年迈志坚的孟子,仍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竭尽全力把有限的时光用在光大儒家学说之上。
苏秦
公元前311年,燕昭王即位,力图报仇,于是招纳人才,等待时机。苏秦就是在此时来到燕国,并受到信任。公元前301年,齐闵王立,国势稍衰,苏秦向燕昭王提出谋齐策略,并亲赴齐国行使反间计划,尽力搞好两国关系,使齐不谋燕伐燕。公元前284年,燕将乐毅率领五国联军讨伐齐国。齐国大败,一度面临灭亡的境地。苏秦的燕国间谍的真面目也就完全暴露了,于是被齐王车裂处死。
塞琉西和帕提亚时期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后不久就于公元前323年在巴比伦死于热病。他的将军们就他广阔的权力分配问题发生争吵--他的帝国囊括了当时已知的世界大部分区域。到公元前311年,军队司令官塞琉古登上波斯王位,在巩固对东方叛乱地区的控制之后他建立了自己的王朝,统治过去的阿契美尼德帝国的部分地区。
与此前的亚历山大一样,塞琉西帝国王朝的君主们试图通过建立希腊风格的城市并让希腊人在城内定居来统治他们的王国。希腊文化的传入永远地改变了这个地区的文明发展。但塞琉西君主们无力遏制巴克特里亚王国和帕提亚这些东部省份爆发的起义浪潮。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帕提亚骁勇善战的国王米特拉达梯一世征服塞琉西帝国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并占据塞琉西王朝的都城。
在帕提亚人统治的几个世纪里,希腊影响仍然很强,这一点从左边的象牙质角状杯即显示出来:其形状是典型的波斯风格,但尖端装饰着古希腊半人半马怪物,杯缘雕刻了希腊神话中的场面。帕提亚君主们耗费了相当的力量抵御罗马帝国的东侵及对付国内的叛乱。公元224年,国力削弱的帕提亚王朝最终被来之波斯腹地的一个有力的民族萨珊人所灭。
逝世
秦惠文王(后称王),是秦孝公的儿子。生于公元前355年,卒于公元前311年。终年44岁,在位26年。
秦惠文君在公元前338年,父死继位。他继位后,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仇人商鞅。原来商鞅在秦孝公进行改革时,新的改革措施难以实施。这主要是当时的贵族们的反对,其中太子嬴惠文反对得最凶。商鞅就对秦孝公说:“新法不能实施,我看主要是皇亲国戚的反对。国君果真想实行新法,就要从太子做起。”于是,秦孝公就命太子的老师代替太子处以刺面的墨刑。秦惠文王一上台,就将这一历史旧账翻了出来。于是,他决定杀商鞅。商鞅听到这一消息后,就偷偷地外逃。秦惠文君借此,将他定为叛国罪,最后以五马分尸的刑法,将其处死。
参考资料
《青铜时代的鳄鱼战争》http://xiaoshui.gkong.com/article.asp?bid=4\u0026zid=71
《世界历史速读》
《中国历史速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