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奥九世(1002-1054年在世),原名埃里希·冯·施瓦茨堡,出生于德国的一个伯爵家庭,是皇帝亨利三世的表亲。他是一个狂热的克吕尼派僧侣,对教会改革充满热情。在他担任教皇期间,教权得到了显著提升。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改组罗马教廷,确保高级神职人员由克吕尼派僧侣担任,严格推行教士独身制度,以及规定所有教产归属于教皇并向罗马教廷纳税。
政治生涯
当三位教皇同时在位且相互攻击时,其中以本尼狄克九世最为恶劣,他曾公然出卖教皇职位。为了结束这一混乱局面并恢复健康的教皇体制,克吕尼运动的改革家们寻求了神圣罗马皇帝亨利三世的帮助。亨利三世本人是一名虔诚的信徒,对克吕尼运动持积极态度。在他的主持下,举行了一场宗教会议,罢免了西维斯特三世,并迫使格列高利六世辞职并流放到德国。随后,另一场会议撤销了本尼狄克九世的教皇地位。由于无法容纳三个竞争者,他们都先后失去了教皇的位置。
为了避免再次陷入罗马的腐败,亨利三世选择了德国主教克雷芒二世作为教皇。然而,克雷芒二世及其继任者达马苏二世均未能长久任职。因此,亨利三世指定其表弟、土尔主教埃里希·冯·施瓦茨堡接替成为教皇,即利奥九世。他是教皇史上的第四位德国人,也是继两位前任之后的另一位德国人。利奥九世在位五年(公元1049年至1054年),是克吕尼运动的坚定支持者,因其改革的热情而被皇帝任命为教皇。
教会改革
利奥九世上任后立即着手改革,首先是对枢机主教会议进行了重组。原有的红衣主教主要由罗马贵族组成,他们长期以来掌控着教皇,导致教皇制腐化,并无视克吕尼革新运动。利奥九世重新任命接受了克吕尼运动理念的人为红衣主教,并从不同地区选拔新人加入。通过这种方式,他建立了一个由他信赖的、来自欧洲各地区的顾问团队。他在德国、法国等地召开了多次宗教会议,强化了教皇的权威。他的努力得到了克吕尼修道院院长笋哥的支持。他特别强调了三项原则:第一,神职人员必须保持独身;第二,禁止圣职买卖;第三,未经圣职人员和会众选举,任何人不得担任教会职务。
东西教会分裂
尽管如此,利奥九世在位期间也面临挑战。东西方教会之间已经存在分歧,但在那时仍然保持着统一。直到利奥九世的时代,东西方教会最终分道扬镳。这起源于利奥九世与伊斯坦布尔市大主教瑟如拉留之间的矛盾。公元1054年,利奥九世的代表带着教皇的敕令前往君士坦丁堡,宣布取消瑟如拉留的教籍。瑟如拉留对此极为愤怒,同样宣布取消利奥九世的教籍。由此,东西方教会正式分裂成两部分:东边的是希腊教会,西边的是拉丁教会。利奥九世逝世后,亨利三世又任命了一位德国人维克托二世为教皇。
参考资料
利奥九世(关于利奥九世介绍).新浪爱问知识人·教育.2024-08-08
你是彼得,在这磐石之上,我将建立我的教会。.豆瓣读书.2024-08-08
话说世界系列:东西方教会大分裂:天主教or东正教.搜狐.2024-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