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新垵村

新垵村

新垵村,是福建海沧区下辖村,位于海沧区西北部,地处“新阳工业区”内,毗临马銮湾,面积2.1平方公里,由新垵、东社、许厝、新位4个自然村组成,常住户籍人口约8700人,外来流动人口约106000人,是厦门岛外最大的城中村。

新垵村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村落,以邱氏姓氏为主。新垵的开基祖曾永在,是南宋军事家、武学家曾公亮的第十四世孙,原为厦门市曾厝垵村人,入赘邱家后改名为邱永在,彼时是元末明初,距今约650年,至今新垵人已繁衍27世。新垵村的都市化进程始于1980年厦门经济特区的成立。

新垵村位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夏季长而冬季短,年均气温约为22.3摄氏度,夏季易受台风影响,年降水量达到980.5毫米。该村拥有众多海沧区古民居,其特色是典型的清末民国初期闽系红砖建筑群,由下南洋归来的侨民所建,这些建筑在2009年被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列为重要新发现。新垵村不仅是厦门市唯一保存完好的尚武村落和著名的武术之乡,还是五祖鹤阳拳的发源地。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垵五祖拳与闽南红砖古民居同样出名。

新垵村拥有7个五祖拳传习基地和3户纯手工制饼商户,充分利用文化优势发展传统产业。新垵村还推动集体经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成功建设了小木屋夜市、农贸市场、商贸综合楼和小商品市场等项目,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了分红收入增长。

命名由来

新垵村因新垵水库而得名。

历史沿革

境域变化

隶属于厦门市海沧区的新垵村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村落,以邱氏姓氏为主。新垵的开基祖曾永在,是南宋军事家、武学家曾公亮的第十四世孙,原为厦门市曾厝垵村人,入赘邱家后改名为邱永在,彼时是元末明初,距今约650年,至今新垵人已繁衍27世。

辖村组成

邱氏一族历史上人丁兴旺,闻名一方。其宗族结构十分完整,宗族组织的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村中各个角头分布的数十座宗祠就是这一组织结构的“物化象征”,代表新垵宗族的“五派、九房、四角头”。其中“诒谷堂”是大宗聂氏宗祠,其余为小宗祠堂。现在,新垵村管理邱氏宗族事务的理事会就叫作“新江华侨诒谷堂董事会”,它由11人组成,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家长”。

旧时,新垵村直接面对大海,因得舟楫之便,新垵人纷纷“过洋贩番”。“南洋钱,唐山福”,敢于拼搏和冒险的新垵人相互帮携,很快便在异国他乡谋得生计,站稳脚跟。他们往返于移居地和家乡之间,将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供养家中老小。为了改善生活,利用与大海相通的河道运来国内外各种优质建材,营建华屋,以至新垵之富、新垵之厝闻名遐迩,新垵村成为在经济和社会结构上都具有鲜明特色的侨乡村落。早期“过洋贩番”的新垵人大都前往吕宋岛(今菲律宾),其后随着中国东南沿海逐渐开禁,东南亚各国都有了新垵人的足迹。据刘朝晖对《新江邱曾氏族谱》的统计,从明嘉靖六年(1527年)新垵第一人移民南洋始到清同治丁卯年(1867年)止,340年间,邱氏族人下南洋者共计2226人,所到的国家和地区多达32个。主要移居地为今马来西亚槟城、马六甲和菲律宾等,等,其中移居槟城者最多,达817人,占总人数的36.8%。

都市化进程

1913年清代五祖拳宗师蔡玉明得意弟子沈扬德到新垵村传授五祖拳,设武馆,堂号鹤阳,从此五祖拳在新垵村扎根并开始流传,至今已有百年。不少新垵武术好手参加了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运动,在历史上留下了印记。

新垵村的都市化是随着1980年厦门经济特区的成立开始的。20世纪90年代起,为招商投资,新阳工业区成立,新阳地区从无到有,在短时期内形成了较为紧凑的建成空间。

2007年,新垵五祖拳入选第二批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新垵村位于海沧区西北部,地处“新阳工业区”内,毗临马銮湾,面积2.1平方公里。

气候

新垵村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长冬短年平均气温22.3摄氏度,夏季多台风,降水量980.5毫米。

地质

受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新垵村主要以红壤和砖红壤土质为主。

行政区划

新垵村由新垵、东社、许厝、新位4个自然村组成。

人口构成

常住户籍人口约8700人,外来流动人口约106000人,是厦门市岛外最大的城中村。

社会事业

教育

新江中心小学创办于1906年,先后获得“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厦门市首届文明校园”等称号。

文化事业

新垵村里建有老人活动中心、新垵村老年协会、新垵村文化活动中心。

经济

新垵村拥有7个五祖拳传习基地和3户纯手工制饼商户,充分利用文化优势发展传统产业。同时,该村积极发展房屋出租等第三产业,每年可解决约11万外来人口居住问题。此外,新垵村还推动集体经济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成功建设了小木屋夜市、农贸市场、商贸综合楼和小商品市场等项目,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了分红收入增长。

新垵村将以“闽南红砖古厝旅游目的地”产业规划发展导向,以服务配套业为主导产业,集体用地多元发展、协调区域配套内外兼容、租赁经济逐步提升等三大产业共同发展。

交通发展

新垵村交通十分便利,公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福州—昆明公路穿境而过,磁新公路连接磁灶镇区与新垵村,通向晋江市区。

特色

新垵古民居

新垵村是海沧区古民居较多的地方,有70座闽南红砖古民居,有燕尾脊、马鞍式等不同风格,是典型的闽系红砖建筑群,均为清末民国初期下南洋的侨民回家所建,被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列入“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现在不少红砖民居的主人或后裔仍然是海外华侨,红砖民居是他们的根。新垵古建筑群的核心地带至今仍保存有近30座连绵成一体的十分庞大的合院式传统聚落建筑和十几座聂氏宗祠、宫寺建筑等,这在厦门是十分罕见的。代表性建筑有:庆寿堂(邱得魏宅)、邱菽园故居、邱扬阵绣楼厝等。

新垵五祖拳

新垵是厦门市仅存唯一的尚武村落,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是五祖鹤阳拳的发源地,民初由五祖拳宗师蔡玉鸣(泉州市)的高徒沈阳市德传入新垵,至此自成一派,一时间出现邱思志、邱剑刚、邱衡煌、何苏武、邱加注、邱继仕、邱天乞、蔡瑞全、邱思炭等“十大虎将”,名动江湖,盛极一时。后来,不少新垵武术好手参加了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等运动,在历史上留下印记。新垵五祖拳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海沧区武术的一块绚丽的瑰宝,与闽南红砖古民居齐名。

风景名胜

正顺宫

正顺宫位于新垵村西南大马路旁,原称观音堂,始建于明朝初年,清嘉庆年间翻新重建,因“东山霖雨,文圃毓奇,名正而言顺”,故称正顺宫。

福灵宫

位于新垵村下堂庵,祀保生大帝,建于咸丰年间,后于民国七年重修。

庆寿堂

庆寿堂为清代同治年间,新垵惠佐人邱得魏所建,这座老宅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邱菽园故居

邱菽园旧居位于海沧区新阳街道新垵村恵佐社,建于清代。旧居原有“举人第”牌匾,因而也称作举人第。

著名人物

参考资料

新埯村.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2024-08-28

..2024-08-28

..2024-08-28

新埯村.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2024-08-28

最后一站!一起为厦门这个“文武强村”打CALL.澎湃新闻.2024-08-28

货车卡在牌坊下进退不得 厦门一地回应:牌坊不是文物 现场还在处理中.百家号.2024-08-28

海沧庆寿堂内的“海丝”印记.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2024-08-28

邱菽园 南侨诗宗的非诗人人生(组图).新浪网.2024-08-28

邱武耀.福建省艺术馆.2024-08-28

邱大昕.福建省艺术馆.2024-08-28

闲话《啸虹生诗钞》.百家号.2024-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