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倪喜军

倪喜军

倪喜军,男,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灵长目起源与早期演化以及新生代哺乳纲群和哺乳动物年代地层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个人简历

199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学系,获学士;199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生态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9-2001年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做博士后,2001-2002年在德国辛氏博物馆和巴塞尔市博物馆做访问学者,2003-2009年在美国自然博物馆做博士后。2010年回国,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主要开展有关灵长目起源与早期演化、新生代环境演变与生物地层学、基于高精度CT技术的功能形态学、以及基于大矩阵的生物系统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关于阿喀琉斯基猴的研究,被国际同行认为是古灵长类学研究领域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首次结合高精度CT扫描和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了基干阔鼻猴类类人猿颅骨化石的半规管和耳蜗内模结构,进而推测其运动方式,为研究化石动物生态适应性起源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模式;构建了有关灵长类系统演化的最大的形态学特征矩阵,参与了生命之树国际合作计划,提出真兽下纲冠类群爆发式起源于恐龙灭绝之后,把类人猿的起源时间前推了1000万年;发表了最原始的灵长目头骨化石,重建了灵长类共同祖先的生态适应方式,提出灵长类日行性起源说;提出了灵长类起源后的理论地理扩散路径,被国际同行归结为相关问题的4种理论之一

社会任职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客座研究员、卡耐基自然历史博物馆客座研究员、纽约城市大学客座教授

代表论著

Ni, X., Gebo, D.L., Dagosto, M., Meng, J., Tafforeau, P., Flynn, J.J., Beard, K.C., 2013. The oldest known primate skeleton and early haplorhine evolution.

Ni, X., Flynn, 约翰·约翰逊, Wyss, A.R., 2010a. The bony labyrinth of the early platyrrhine primate Chilecebus

Ni, X., Meng, J., Beard, K.C., Gebo, D.L., Wang, Y., Li, C., 2010b. A new tarkadectine primate from the Eocene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phylogenetic and biogeographic implications

Ni, X., Meng, J., Wu, W., Ye, J., 2007. A new Early Oligocene peradectine 有袋类 (哺乳纲)from the Burqin region of Xinjiang, China

Ni, X., Wang, Y., Hu, Y., Li, C., 2004. A euprimate 颅骨 from the early Eocene of China

科研项目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新疆北部始新世渐新世和渐新世-中新世陆相哺乳纲地层界线及哺乳动物群演替反映出的亚洲内陆干旱化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真灵长目起源及古新世始新世界线附近更猴类与真灵长类在东亚的演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早-中始新世真灵长类起源与演化的研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