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三中是一所新建的学校,于2011年秋季开始招收普通高中学生,2014年夏季首届学生毕业。学校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现有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餐厅等基础设施,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标准实验室8个,多功能报告厅1个,微机室2个,图书室、阅览室各1个,藏书18000余册,已安装完成多媒体教室16个,有400米跑道运动场地等体育设施。

历史沿革

通渭县第三中学始建于2007年。

2008年,县委、县政府着眼于 “科教兴县”战略,落实把高中办在县城的布局调整目标,积极筹建通渭县第三中学。

2009年8月,一期工程完工并临时作为县一中新校区投入使用。

从2009年9月至2011年7月,通渭县第一中学共有两届2300多名学生先后在此就读。

2011年5月,通渭县委、县政府正式决定,通渭一中新老校区分离,在原通渭一中新校区校址成立通渭县第三中学。

办学条件

通渭三中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7000多万元,现已累计完成投资4199万元。学校现有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学生餐厅等基础设施,可容纳学生3000多名学生就读。学校有物理、化学、生物等标准实验室8个,多功能报告厅1个,微机室2个,图书室、阅览室各1个,藏书18000余册,已安装完成多媒体教室16个,有400米跑道运动场地等体育设施,学生宿舍楼可供2000多名学生住宿,学生餐厅可供700名学生同时就餐。

学校现有教职工72人,其中专任教师70人,中学高级教师6人,中学一级教师19人;省骨干教师1人,省教学能手1人,省教研工作先进个人1人,受到市县各类奖励的13人21人次。学校内设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等4个职能部门和团委、妇女小组、工会等群众组织。2011年9月,招收高一新生920人,住宿学生783人,设16个教学班。

办学理念

校 风

团结、勤奋、严谨、求实

教 风

精研善导、敬业爱生

学 风

乐学善思、合作进取

办学目标

以德立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质求存,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

校 训

弘德博学

通渭三中自2011年5月建校后,广泛征集教职工和社会各界意见并充分讨论,后经2012年5月21日校务会议研究决定学校的校训为: “弘德博学”。

“弘德”,即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晋朝常璩的《华阳国志》写道:“恢弘德教,养廉免耻”、“思弘德化,思弘德教”,《隋书·徐则传》中有“人能弘德,道不虚行”。“弘德”意谓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国,旨在强调道德,体现着中学生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师生员工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成才必先成人,成人唯有弘德,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实现凤凰涅的蜕变。

“博学”,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意谓为学要以博大和宽容的态度,广泛猎取,不断创新。惟有如此,才能学贯中西,兼容并包,使为学具有世界眼光和开阔胸襟,真正做到理论之树常青。“博学”一词,旨在强调学识,体现着当代中学生重视为学渊博与创新,倡导用新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不断追求新知,勇于探索真理。这就要求当代中学生要努力做到“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兼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兼优”,认真对待学校开设的每一门课程,不要偏科,不要“重理轻文”,也不要相反。文理兼容,百科俱收,始终站在理论与科技的前沿。

“弘德博学”,相互交融,浑然一体,体现了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在培养青少年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华族传统美德的基础上传授给学生知识本领,青少年学生要摒弃社会流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育优秀文化,要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做到学有专长,学有特色,学有方法,学有所成,学出水平,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成为合格的新时代中学生。

所获荣誉

2021年1月,入选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

2021年9月,被评选为2021年度“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活动特色单位”。

学校领导

校长:冯瑞

副校长:郑重、韩耀

教务主任:何祥齐

办公室主任:岳秉乾

政教主任:刘伟

总务主任:王飞

团委书记:李国文

教务副主任:刘军红

参考资料